二、文化消費的特征
作為主要滿足人類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費,與物質產品的消費相比,有其獨有的特征。
(一)文化消費內容的精神性
消費的過程本質是消費者為了滿足自身生活需求而占有、消耗與使用外在的物質產品,作為消費客體的物質產品,具有“有形”性。文化消費雖然要借助一定的物質產品,如電視機、計算機或者琴棋書畫等,但消費的內容主要是精神的,電視機、計算機或者樂器等文化產品只不過是人們實現文化消費的載體而已,人們通過這些載體獲得豐富的知識及精神上的享受??梢?,文化消費比物質消費具有更強的精神特征。
(二)文化消費時間的延伸性
在消費活動中,物質消費與文化消費的時間節約表現方式并不相同。在物質消費活動中,消費效率的提高表現為時間的節省;而在文化消費活動中,消費效率的提高表現為時間的延伸。此為文化消費同物質消費在時間方面的顯著差別。物質消費以滿足人的生理方面的需求為特點,其滿足的程度以社會可能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為前提。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社會提供的物質產品和勞務越來越多,但人們花費在物質消費上的時間越來越短。而文化消費的發展與時間的消耗呈正比例關系,即文化消費水平越高,人們花費的時間越多,因為文化消費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為特點,屬于精神活動的過程,它是隨著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而變化的。人們花費在某種文化產品上的時間越長,說明這種文化產品對其的意義(或吸引力)越大,而對于意義(或吸引力)不大的文化產品,人們一般是不愿多花時間的。因此,文化消費在時間方面具有延伸性。
(三)文化消費能力的層次性
文化消費能力是分層次的,這主要是因為文化消費主體的素質和文化修養不同,是由價值取向、興趣愛好及收入水平決定的。文化消費能力的層次性是指消費者具備的關于如何消費、如何使用消費對象的知識和才能。消費能力包括物質消費能力和文化消費能力,前者屬于一般能力,后者屬于特殊能力。一般來說,在物質消費活動中,只要擁有物質,就能消費,因為最基本的物質消費是人的本能,是人具有一定能力的體現。但是文化消費對消費主體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文化消費者必須具備與文化消費相適應的知識、經濟、理解力和鑒賞能力。例如,面對一架鋼琴,有的人無從下手,只能觀賞鋼琴外表;而有的人則可以行云流水地彈出美妙動聽的樂曲。又如,一幅名畫擺在眼前,有的人無法看出其中的奧妙,而有的人的精神世界則會有所觸動??梢娢幕M能力的不同致使文化消費的對象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化消費對象,由于能力不同也會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因而,文化消費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四)文化消費對人的靈魂有塑造性
就消費過程來看,物質消費的作用一般只表現在消費過程中,其價值隨著消費過程的結束而自行終止或只存在較短的一段時間。文化消費則不同,其作用不僅表現在消費的當時,而且維持到消費之后并長久地保存下去。文化消費的作用突出表現在對人們思想和靈魂的塑造上。例如,人們讀一篇好文章、聽一首動聽的音樂、看一部好電影,其思想、情感、心靈和行為會受到直接或間接、自覺或不自覺的影響。因而,物質消費作為“有形”的消費過程,與“無形”的文化消費過程相比,作用和價值是不同的。物質消費具有生理的補償性,文化消費則對人的靈魂具有塑造性。
(五)文化消費對社會文明有促進性
物質消費反映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程度,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一般標志。文化消費體現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程度,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社會發展狀況的標志,文化消費的狀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程度的制約。文化消費與經濟發展、物質生活和物質消費密切相連,并存在某種遞進關系,即以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為前提。在生活饑寒交迫階段,文化消費受到極大的限制。只有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文化消費的巨大需求才能不斷地得到滿足,文化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才會日趨提高。文化是人類獨具的創造成果,是社會物質和精神生產一切成果的總匯,體現著文明的進步性,因而文化消費比物質消費具有更深遠的意義。首先,文化消費能夠提高人的科學文化水平,從而保證勞動力在更高的素質上不斷地被再生產。其次,文化消費能夠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覺悟,從而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最后,文化消費能夠改善人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從而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可見,文化消費比物質消費更能顯示一個國家、社會和民族的精神風貌。
綜上所述,文化消費是比一般的物質消費層次更高、形式更多、行為更繁雜的活動。把握文化消費的特性,對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優化文化消費的結構、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