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F魂:小松左京自傳
- 小松左京
- 1707字
- 2024-02-05 16:36:30
開場白
我作為SF1作家出道是在1962年(昭和三十七年),那年我三十一歲。從三十多歲起,我就開始一個勁兒地寫,到了四十二歲,《日本沉沒》(『日本沈沒』)居然大火了一把。在五十二歲那年,我直接參與了SF電影的拍攝2,接著在六十三歲時又遭遇了阪神大地震3。
靜下心來一思忖,我和SF拴在一起大約有半個世紀了。從日本SF黎明期一起走過來的作家伙伴,陸續去了另一個世界,轉瞬間我竟成了長老。我真沒料到自己能活這么一大把年紀。
到了古稀之年,我又別出心裁,弄了個《小松左京雜志》(『小松左京マガジン』)4聊作余生之樂趣。不曾想,新潮新書5的編輯們聞風而至,不時造訪。他們都說自己是我的“鐵粉”,要把“小松作品的魅力”進一步廣傳四方,還說要介紹我在寫小說以外的一些活動,讓世人了解我的各種面貌。他們請我整理、總結一下自己大半生的經歷,連同作品一起好好介紹給讀者。作為一個作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閱讀,當然是很開心的事。就這樣,我便把《小松左京雜志》上連載的《小松左京談自身創作》(「小松左京自作を語る」)匯總起來,編成了一冊講述“我的SF半生追求”的書。
到現在為止,我的作品包括長篇十七部,中短篇二百六十九篇,超短篇一百九十九篇。僅小說單行本就有六十二冊,此外,隨筆、評論、報道等單行本也有六十八冊之多(當然,這并不是我自己數的,而是小松左京研究會的各位和《小松左京雜志》的工作人員調查統計的數字)。當然,我不可能記得自己以前寫過的所有文章,不過在這里還是選擇了一些能夠代表我當時的思考和想法的文字,以“迷你文庫”的形式插入本書的章節之間。如果它們能與本文相結合,讓讀者理解那個時代的“熱”,那就太好了。
剛出道不久的時候,我曾在一本書的后記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直到今天,我才終于明白了SF這一文學類型的真正意義。它那‘消遣文學’面具后面所隱藏的龐大的可能性讓我感到震撼不已……在這種文學形式里,有著其他小說形式所沒有的表現自由,它妙趣橫生,又充滿朝向未來的朝氣。而這些要素卻是被近代文學正統理論所無視的。盡管被無視,但來自大眾當中那種源源不斷的自由,卻讓充斥著怪誕與哄笑的想象力得以解放。”(《給大地和平》/『地には平和を』)
“我可絕不具備這樣的才能,但是內心卻有一股沖動,想要東施效顰,模仿但丁的《神曲》、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宇宙喜劇》這樣的作品。”(《無盡長河的盡頭》/『果しなき流れの果に』)
有那么一個時期,我為SF這一文學形式的巨大可能性而目眩神迷,從而被激起了十足的干勁。眼下雖然沒有了那時的體力、體重,但是心情卻始終未變。像SF這樣充滿知識與智慧、既便利又有趣的東西,再沒有別的了。我對自己在年輕時代邂逅SF感到幸運。
時隔三十三年后,今年有《日本沉沒》新的電影版本上映。在技術革命步伐迅猛異常、未來頗難預測的時代,SF的方法論、SF這種文學形式可能還是很被人需要的吧?
另外,《SF魂》這個書名是編輯部起的,你可以讀成“SFKon”,也可以在前面加上“我好恨啊”。在我看來,可以理解為“SF是騙人的”6。
SF作家的話多是調侃和吹牛,大家千萬別太當真呀。
小松左京
2006年6月
1 即Science Fiction的縮寫。日本人通常使用這一縮寫來指代科幻作品。
2 指1984年上映的《再見,朱庇特》(『さよならジュピター』),小松左京擔任該電影的總導演及編劇。
3 指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日本關西一帶的里氏7.2級地震,因受災范圍主要為神戶至大阪間的都市而得名。
4 《小松左京雜志》是小松左京在一些友人支援下創辦的刊物。創刊號于2001年1月28日(小松左京70歲生日)由角川春樹事務所發售,共發行50期,是全面了解小松左京的重要資料。
5 日本圖書出版的一種形式,尺寸較文庫本稍大,大多為非虛構內容,比如專業書籍、科普書籍等。
6 小松左京在這里以他貫穿一生的幽默、風趣的性格來調侃。在日語中“魂”有訓讀“たましい”(Tamashii)和音讀“こん”(Kon)的兩種讀法。如果讀“こん”(Kon)則與“恨”的音讀發音相同。而“魂”在此處的濁化讀音“だましい”(Damashii)與“だまし”(Damashi)(欺騙、哄騙)諧音。根據小松左京日記,安部公房在《第四間冰期》獲芥川獎時說道:“有人說SF是騙孩子的,絕非如此,它是優秀的文學。”小松左京的此處引用顯然意在使人們關注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