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沫逃生:技術進步與科技投資簡史(原書第2版)
- (美)阿拉斯戴爾·奈恩
- 1387字
- 2024-03-04 17:04:37
中文版推薦序
2021年初,寇圖資本創始人菲利普·拉方特(Philippe Laffont)在一次交流中提到,《泡沫逃生:技術進步與科技投資簡史》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一本投資類書籍。我讀過很多投資書,這本卻是第一次聽說,于是便買來英文版閱讀。剛好得知我的朋友孫萌曾向機械工業出版社推薦并協助出版了《資本的秩序》一書,就把這本書推薦給了他。一年多后的今天,我突然收到了機械工業出版社寄來的譯作初稿,非常驚喜,翻閱之余,應邀寫下了這篇推薦序。
本書記錄了19世紀以來所有重要的產業變遷,相伴隨的金融市場活動、投資者體驗等。最重要的是,本書總結了珍貴的關于新興產業投資的經驗與教訓。
當下我們正處在重要的宏觀周期和產業周期的拐點上,本書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其中有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第一,科技和產業的變遷充滿偶然性。
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者,都面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成功與失敗,先驅與先烈的差距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而是只在一線間,且事前無法預測。成功不僅需要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更需要敢為天下后的淡定。歷史上,1900年就出現了電動車,1999年就出現了云計算的鼻祖LoudCloud,任天堂在1985年就發布了第一款VR眼鏡,但他們都因沒有出現在正確的時間而失敗。歷史上,很多被寄予厚望的技術路線卻沒有成為最后的贏家,而很多事先不被看好的技術路線卻走了出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estern Union和Bell。
即便是出現在了正確的時間,一家公司要想持續成功也是非常難的,需要面對無數關卡。比如能否在被懷疑和嘲笑時堅持自己,能否在資本市場的非理性樂觀情緒和投機泡沫出現時保持初心,能否在泡沫破滅、融資窗口關閉前攢夠過冬的資金儲備,能否在專利層面形成有效的保護,能否抵御來自新進入競爭對手的挑戰,能否在做大后巧妙應對反壟斷政策的干擾,等等。
第二,相比判斷贏家,判斷輸家是更容易的。
當新技術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去更好地滿足需求時,降維打擊就發生了。大部分行業都面臨著被顛覆的風險,顛覆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所以要時刻保持敏銳和警惕。當我們第一次拿起iPhone的時候,是否聯想到了即將來臨的移動互聯網的超級浪潮?當我們在短視頻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的時候,是否想到這不僅僅只是一種內容形式上的創新?當我們第一次感受到電車的加速度的時候,是否想到油車終將成為過去式?
只要稍微敏銳些,就可以發現輸家不難辨別。避免投資輸家,是首先應該做的:當鐵路公司和數碼相機出現的時候,我們要避免成為運河公司和柯達的投資者。
第三,我們要想辦法搭上時代的班車。
通常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通人的學習能力會退化,對新鮮產業的學習意愿也會降低,這本質上是一種心理逃避,來自對過去賴以生存的經驗與習慣可能會被顛覆的恐懼。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擺脫路徑依賴,思考如何積極謹慎地擁抱新時代。
相對于其他行業,投資的優勢是可以靈活地選擇布局方向。想要充分發揮這種優勢,搭上時代的班車,除了要規避掉輸家,還要盡可能挖掘贏家,這需要我們敢于擁抱未知,接納自己的認知不足,果斷試錯,快速進化,努力獲取產業鏈內靠譜的一手信息。
通過加強對新事物的學習,雖然不能保證選對贏家,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在非理性的投機浪潮中保持冷靜,不那么容易掉入類似于“Theranos一滴血”的商業騙局陷阱,同時也能增加我們捕捉到贏家的概率。
以上,只是我簡短的記錄,并不能囊括本書所有的精華。書中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案例和思考,推薦大家仔細閱讀,相信一定會大有收獲。
孔令明
浙江德合熙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