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情感虐待:遠離關系中的羞恥感,重塑自信人生
- (美)貝弗莉·恩格爾
- 2161字
- 2024-03-04 17:27:25
發現并面對事實的路上遇到的阻礙
很不幸,在發現自己真實處境的道路上有很多障礙,而最大的障礙就是你可能并不相信自己的感覺與直覺。事實上,許多受害者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覺,而開始相信伴侶的指責和貶低。比如,假如一個男人經常對女朋友說她懶惰、無能、情感冷漠,她很快就會開始相信這些關于她的事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由于他不斷攻擊她的個性,她會變得愈發沮喪,進而越來越沒有動力和效率,她也會感到自己不再迷人,不再性感。
我的來訪者雷蒙娜的丈夫不斷抱怨她不想跟他同房。“自從我們結婚后,你就對我沒興趣了。仿佛你將結婚戒指戴在手指上后,就認為不需要再讓我在床上開心了。”
雷蒙娜在我們的第一次咨詢中與我分享了這點。
“你知道嗎,事實上是我感覺自己無法被他吸引了。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我以前是很喜歡和他做愛的,但現在對他沒有任何感覺了。我并不責怪他的抱怨,我甚至不會責怪他和別人發生性關系,盡管他總是威脅我。我做錯什么了?”
在進行咨詢期間,雷蒙娜逐漸意識到,她丈夫不斷的吹毛求疵、無理要求、完美主義和占有欲導致她在情感和身體上都開始自我封閉。正如我向她解釋的那樣,生理構造決定了女性需要感到安全和放松,才能接受性愛。那些經常受到貶低和情感虐待的人,自然就會封閉性欲。換句話說,女性的身體,尤其是生殖器官無法再通過潤滑和放松來恢復活力,因此性愛不再舒適,甚至失去發生的可能。所以雷蒙娜對與丈夫發生性關系不再感興趣,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她的身體已處于封閉狀態,以至于即使沒有劇烈疼痛或不適的情況下也無法做愛(男性的身體不會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對虐待做出反應,但他們會在情感上自我封閉,以至于與伴侶在一起時沒有安全感)。
要確定自己是否受到了情感虐待還會遇到一個障礙——情感虐待可能是十分微妙的。下面的例子就說明了一些微妙的虐待形式。
我的來訪者湯姆之所以來接受治療,是因為他經常情緒低落,難以入睡,而且經常生病。他去看醫生并做了徹底的檢查,醫生給了他一份身體健康的證明,不過建議他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在幾次治療后發現,湯姆很明顯受到了情感虐待。
“我妻子認為我不愛她,她一直在這一點上尋找證據。多年來,她總是抱怨我不再送花給她。因此,幾周前,我記得在回家路上給她買了花。她卻瞟了一眼花束對我說:‘你明知道我不喜歡雛菊,又為什么要買呢?’
“現在我必須承認,她很久以前就告訴過我她不喜歡雛菊,但我忘了。我在買下搭配好的花束時,甚至沒有想過問店員,這里面有沒有雛菊。我認為我本應該這么做的。”
我問他:“那你的妻子承認你是在乎她的,并且記得帶花給她了嗎?”
“不,她快被雛菊氣壞了。”
“你有沒有感覺自己根本無法處理這件事,永遠不能取悅她?”我又問。
“嗯,沒錯,但有時我會認為她是對的。有時候也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她。”
“為什么呢?”
“嗯,當我通過做一些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愛時,她常指責我只是在逢場作戲。為了彌補雛菊事件的失敗,我帶她去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餐廳,吃了一頓浪漫晚餐。但她并沒有為此感到高興,還在晚餐時看著我說:‘你只是想看起來體面一點,似乎你是個好丈夫一樣。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就不會買那些雛菊了。’”
“你對她說的這番話有何感想?”
“嗯,這的確很傷人,但在某種程度上,她是對的。我這么做就是想彌補自己在雛菊上犯的錯誤,并不是因為我感受到了愛。”
“那么她又提起了雛菊,對此你怎么看?”我問。
“哎,是啊,她經常這樣,總是很難釋懷。”
你能看出湯姆心里有多矛盾嗎?他在指責妻子不可理喻和自己承擔起整件事的責任之間搖擺不定。湯姆很輕易就相信了他妻子的抱怨和控訴。這是因為情感施虐者在操控中往往包含一定量的真相,而這足以讓受害者感到困惑。
正如你從湯姆的故事中所見,受到情感虐待的不僅僅是女性。雖然最明顯的情況是以男性為情感施虐者,女性為受害者,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男性受到的情感虐待幾乎與女性一樣多。一項研究調查了男性和女性的親密關系暴力發生率,發現男性和女性感覺到情感虐待的可能性一樣大。另一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男性受到情感虐待的總體風險可能正在增加。
受害者難以確定自己是否在情感上受到虐待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施虐者非常善于轉移注意力,為其行為找借口。當受害者試圖抗議或指責伴侶的虐待行為時,其本人常被反過來說成“過于敏感”或“小題大做”。以下是施虐的一方為了迷惑伴侶或使伴侶放下防備而采用的一些常見手段。
?“你反應過度了。”
?“你迷糊了,我可沒有這樣做。”
?“你可太夸張了。我不是那樣的人。”
?“你聽錯了吧。我永遠不會說這種話。”
?“你記性不好吧。我很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
?“是你太敏感了,不是我的錯。”
?“你可太夸張了。”
?“我從來沒有那樣對待過你。這都是你想象出來的。”
?“你只是在狡辯。”
?“你不該讓這件事困擾你。”
?“你不應該這樣想/感覺。”
上面的說法中,有沒有一些讓你聽上去很耳熟?如果有的話,請你默默記下來,這些話都是施虐者用來混淆伴侶感受和認知的手段。
施虐者還很擅長分散和轉移注意力,通過扭轉局面來攻擊受害者。如果你嘗試著告訴伴侶,說他太挑剔了,對方很可能會告訴你:“我太挑剔了?真可笑。你才是最吹毛求疵的!事實上,你現在就在挑我的刺!”如果你當面質疑伴侶的撒謊問題,他會馬上指出你上次撒謊的時間。(“你之所以跟你妹妹說自己病了,不就是為了逃避家庭聚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