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桂枝湯,《傷寒論》第一方

桂枝湯證

桂枝湯是《傷寒論》里的第一個方子,在講桂枝湯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湯證?

《傷寒論》是中醫臨床的基礎,它建立起了一個辨證體系,這個體系里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一系列證候來定位一個人的身體患病狀態,以此確定用什么方子。后世辨證論治的證,其實都是從這兒來的。當具備證候時,您就可以用這個方子,而且效果特別好。這些證候我們聯系起來就叫湯證。

了解湯證后,我們借許叔微的《傷寒九十論》中的第一個醫案來講桂枝湯。

第一個醫案說,有一個叫馬亨道的人,在庚戌年的春天,得了外感病,開始發熱、頭痛、鼻鳴、惡心、自汗、惡風。發熱和頭痛不必過多解釋,那什么是“鼻鳴”“惡心”“自汗”“惡風”呢?

我理解的“鼻鳴”,就是當您的鼻子堵住時,您就會使勁,想讓它通,有時候稍微通一點,就有聲音,這就叫鼻鳴。

“惡心”是指外感時患者自覺胃不舒服,有種要往上嘔的感覺;“自汗”是指稍微一動就往外冒汗;“惡風”是指患者害怕吹風。

許叔微就說,把這些病癥連在一起,就是桂枝湯證。

古代叫桂枝證,現在我們叫桂枝湯證,它有什么證候?就是許叔微講的這些,“發熱、頭痛、鼻鳴、惡心、自汗、惡風”。也正如張仲景在原文中所說,“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主要證候就是剛剛感受外寒時,身體發熱、出汗、怕冷、怕風等。每個人反應不同,有的人沒有汗,而有的人一動就出汗,這種人非常吻合桂枝湯證。

桂枝湯特別簡單

桂枝湯特別簡單,它是張仲景的《傷寒論》里的第一個方子,說明他很重視。

桂枝湯原方是“桂枝三兩”,就是現在的9克。張仲景時代的一兩,我們現在都折算成一錢3克。但后來我們考察,發現漢代的一兩相當于現在的15克。所以,嚴格地說,桂枝湯原文的三兩,應該是將近50克,但是我們后代用的量都很少,就用9克。

第二味藥是芍藥,三兩,現在也是用的9克。

炙甘草二兩,現在用6克。生姜三兩,切成片。大棗12枚,掰開。

這就是桂枝湯原來的方劑組成,很簡單,桂枝、芍藥、炙甘草3味藥,加上生姜和大棗。

我現在開桂枝湯,很少開這么少的量,可以多開點,在喝藥時才有講究,不是讓患者一下都喝下去。張仲景說,先喝一碗看出沒出汗,加碗粥,再喝一碗藥,再喝一碗粥,看出沒出汗,出汗了就別喝了,沒出汗就接著喝,喝到出汗為止。

所以,雖然它的量很大,但是它的尺度是您的身體微微出汗。

這是桂枝湯里邊的道理。所以,大家不用糾結劑量,以出汗為度。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一樣,體質不同,所以喝的量也不一樣。

桂枝湯中的芍藥是白芍還是赤芍?

桂枝湯這個方子里還有一個問題,您去藥店買芍藥這味藥會有白芍和赤芍兩種,白色的叫白芍,赤紅色的叫赤芍。

這兩種藥到底該用哪一種,張仲景沒說,他只說用芍藥。后世的醫家認為,在張仲景的時代,很可能不分白芍和赤芍,到后世才逐漸分出來。

許叔微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馬亨道得了外感病,出現發熱、頭痛、鼻鳴、有點惡心,有想嘔吐的感覺,自汗、惡風,這一系列的病癥就是桂枝湯證。但桂枝湯還開不了,因為許叔微當時住的儀真(現在的江蘇儀征)正好有以張裕為首的一支騎兵隊伍(北宋打了敗仗的散兵游勇和當地的土匪結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支隊伍到處打,把儀真攻破了,所以當時儀真兵荒馬亂的,不好買藥。許叔微去買芍藥沒買著,他就趕快到自己的園子里邊采了芍藥(赤芍),放在方劑里。旁邊別的醫生就說:“這是赤芍藥,我們開桂枝湯都是用白芍,赤芍怎么能用呢?”許叔微說:“我就是要找赤芍。”

馬亨道喝了一次沒出汗,再喝一次就出汗了,外邪解掉了,病就好了。

這個病例里面許叔微要論述的是什么?

他說:“仲景桂枝加減法,十有九證,但云芍藥,《圣惠方》(宋朝官家看的書)皆稱赤芍藥,《孫尚藥方》皆曰白芍藥。《圣惠方》,太宗朝翰林王懷隱編集,孫兆為國朝醫師,不應如此背戾。然赤者利,白者補。予嘗以此難名醫,皆愕然失措。”

張仲景寫的桂枝湯里邊,只說了芍藥,但到底是赤芍還是白芍沒說,《圣惠方》里邊張仲景的桂枝湯都寫的是用赤芍藥,宋代御醫孫用和寫的另外一本官家看的書《孫尚藥方》說用白芍。

許叔微就說《圣惠方》是太宗朝翰林王懷隱編集的,《孫尚藥方》是國朝御醫編撰的,兩個人的觀點不應該矛盾到這個地步。

一般我們認為,赤芍是通利的,白芍是補的。桂枝湯里邊到底應該用白芍還是赤芍呢?許叔微就說:“我曾經問過很多有名的醫生這個問題,大家都愕然失措,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這就奇怪了,桂枝湯是《傷寒論》的第一個方子,張仲景只寫了芍藥,可是后世有赤芍、白芍兩種,到底該用赤芍還是白芍?這是留下來的問題。

人們從唐代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今天,偶爾還有人在爭論這個問題。而許叔微覺得應該用赤芍,他是用赤芍的代表人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祥县| 利川市| 沅陵县| 镇远县| 宁波市| 剑河县| 秦皇岛市| 江永县| 绵阳市| 朝阳市| 保山市| 邢台市| 湖口县| 青岛市| 得荣县| 屯门区| 九台市| 玉环县| 商河县| 谢通门县| 西贡区| 华安县| 安化县| 峡江县| 达州市| 五指山市| 武冈市| 樟树市| 仙桃市| 临颍县| 新巴尔虎右旗| 茶陵县| 宁海县| 保山市| 长汀县| 红河县| 文山县| 清徐县| 五指山市| 论坛|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