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暄言獻策:交互設計師的用戶體驗策略作者名: 黃梓暄本章字數: 4231字更新時間: 2024-02-01 15:09:14
1.2.1 價值
并非沒有交互設計師,產品就無法正常運行。市場上一些優秀的產品團隊雖然沒有設立交互設計崗位,但是一定有人執行著交互設計的職責,設計價值是不可磨滅的。交互設計師的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現在產品所處的發展階段和商業環境對用戶體驗的聚焦程度,其價值可以通過整個產品設計鏈路中所承擔的角色體現。
1.產品與用戶之間的“翻譯官”
設計原型圖只是交互設計師工作的一部分。在開展設計工作前,交互設計師需要評估需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入產出比,不應該被動地認為產品經理傳遞的需求都是合理且可落地的。交互設計師需要從各個方面了解需求的使用場景和用戶意愿,在此期間有一個需求過濾的過程。例如,選擇可替代的方案或發現更多的用戶使用場景,導致增加需求的設計點;或者需求本身過于理想化、簡單化,但交互設計師在經過思考后,發現存在很多流程上的漏洞,那么該需求會被引導重塑或返回修改。有推動能力的交互設計師會主導產出完整的產品邏輯,反推產品經理執行落地。
在面對用戶需求時,交互設計師需要快速在腦海中構建出抽象的功能流程,并且通過前期的可用性測試驗證用戶的真實訴求和功能服務力度。例如,用戶提出想在系統中查看業務數據的需求,從表面上看,一個圖表頁面就可以滿足用戶需求,但實際可能存在以下問題:用戶會不會有查看圖表和表格兩種視圖的使用習慣,用戶有沒有導入、導出和打印數據的線下協同場景,業務數據的更新頻率是否契合用戶的使用時段,數據的篩選條件是否符合用戶的管理使用需求,等等。無論是用戶提出的需求,還是產品經理提出的需求,都存在多種可能發生的子場景、遺漏場景,這些都需要交互設計師進一步挖掘和驗證,從而建立最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功能服務,幫助產品經理完善需求邏輯,在復雜和凌亂的碎片化用戶場景中建立秩序并將其簡化。在設計執行期間,交互設計師會經常因為尋找方案的平衡點而不斷斟酌,從而找到最適合的方案,這需要交互設計師洞察方案的利益相關者和把控全局的設計規范,衡量對用戶體驗、實現成本、設計價值及商業指標方面的影響。
2.產品細節的匠人
互聯網產品的設計細節數不勝數。例如,打開二維碼頁面,會調用設備的屏幕高亮參數,方便掃碼人無障礙掃碼。用戶可能無法感知到這些設計細節,但用戶體驗最舒適的境界即自然,關注細節的團隊通常對設計質量有極高的追求。或許用戶不容易感知到這些細節,或者優化這些細節對提高產品質量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但細節問題逐漸積累而得不到解決,最終會影響產品質量和用戶體驗。打磨產品細節是一種工作態度,只是不同產品階段的設計重心不一樣罷了。
大部分設計師都有一定程度的細節強迫癥,設計的細分領域不同,設計師對細節的敏感度也不同:視覺設計師主要關注圖形、色彩和布局的協調性;動效設計師對元素的移動、縮放和緩動節奏有極強的敏感度;交互設計師在產品整體流暢度的細節有反復琢磨的習慣,大到頁面流程的連貫性,小到輕提示組件的顯示時限、按鈕的點擊觸感等。在項目環境中,交互設計師更加理解組件運用和設計規范,這是交互設計師構建產品界面的基本素質,而產品細節能夠從組件的合理運用和聯動上體現。例如,筆者之前看到某App的設計就比較粗糙,用戶點擊蒙層區域可以關閉模態對話框,從組件使用細節來看,無疑犯了個低級錯誤,喪失了模態對話框的作用和意義,降低了對話框的提醒級別,正確做法應該是,屏蔽模態對話框之外的點擊熱區,強制用戶操作模態對話框內的控件。即使該使用場景是非強制、提醒制的,也有比模態對話框更合適的提醒組件,只是其產品團隊沒有人關注該細節而已,如果繼續大面積濫用或不規則地使用組件,那么很可能不符合用戶的操作習慣和預期效果。產品團隊中有交互設計師的介入,可以起到優化并管理整體設計規范的作用,從界面底層設計思路維護產品的易用性和一致性。
3.產品結構和流程的優化者
產品功能因用戶而生,用戶只會為有效的功能買單,而不會為功能之外的、對用戶沒有實質性幫助的東西買單。一個功能高效運轉能夠幫助用戶舒適且高效地解決問題。功能結構、信息結構和操作流程是功能運轉的前置條件,三者構建了功能的使用規則,交互設計師的價值也因此體現。產品經理將挖掘的用戶需求定義為一個個功能或需要達成的數據指標,然后交互設計師根據產品經理提供的需求進行設計,在此期間,產品經理可能會提供碎片化的原型圖草圖或僅提供文字需求和大致的功能結構,但這些粗糙的東西只是功能的初步設想,也許只表達了主要界面的信息,但無法串聯成一個完整的功能閉環,并不能順利上線,也無法更好地服務用戶。例如,各種異常和特殊狀態的反饋及處理方式、界面設計的一致性、跳轉邏輯、信息組織的合理性、UX文案的設計等,如何根據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設計具有引導性的界面流程,如何基于用戶體驗制定合理的界面布局和交互方式,這些重要的設計點可能都是欠缺考慮的,交互設計師會對其進行合理的斟酌,并且完善產品結構和功能流程。如果交互設計師沒有參與這部分工作,那么產品體驗會非常糟糕,可能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產品經理或視覺設計師彌補了一部分欠缺的考慮,功能也可以順利上線,并且勉強可以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但前期的用戶測試、后期的設計驗證,以及設計階段的情感化、場景化和精細化的設計打磨,都需要有人跟進推動,并且形成一套發現問題、篩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循環機制,才能持續為產品質量把關、為用戶體驗賦能,而交互設計師在此期間發揮著主導作用,是決定產品易用性的重要因素。
4.團隊協作的“潤滑劑”
在產品的迭代流程中,有很多節點是需要人為推動的,否則即使按時完成上線任務,也會在質量和設計還原度方面存在隱患,產品推動并非產品經理一個人的職責,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本身就涉及迭代的全流程。例如,前期的需求溝通、用戶測試、設計計劃制訂、設計交付周期管理,設計執行期間的方案可行性考慮、設計評審、設計提案,開發落地期間的驗收跟進工作,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團隊溝通和平衡。團隊協作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跨地區線上會議、跨部門線下會議和平時的碎片化設計討論等。
項目前期和后期是高度協作期,會頻繁接觸上、下游的相關工作人員,交互設計師會幫助產品經理評估需求的有效性,并且嘗試驗證其設計思路。在此期間,可能每天的工作時間有一半都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中度過。尤其是后期的開發落地驗收工作,產品經理需要負責功能驗收,但有些細節問題通常只有設計師才可以看出來,而這個環節需要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共同跟進,分別負責交互體驗和視覺設計稿還原度的驗收工作。雖然沒有交互設計師的團隊也可以進行驗收,但總體傾向視覺層面的驗收,并不會過多地專注于交互體驗的驗收工作。如果僅依靠視覺設計師,那么面對問題的解決思路會更偏視覺表現層,而不是從用戶需求和產品結構等深度因素考慮,這一點是曾經做過視覺設計師的朋友都有目共睹的思維現象。交互設計師是富有溝通主導能力和設計管理能力的角色,一個只知道被動工作的交互設計師是不可能走得更遠的。
5.用戶體驗的主要責任人
交互設計師在團隊中可以對任何影響用戶體驗的事情提出意見,并且有義務為任何有助于提高用戶體驗的事情提供相關支持,這是交互設計師在團隊中的核心價值。交互設計師既要為產品質量服務,又要為用戶體驗負責,但是僅僅圍繞用戶體驗制訂設計目標,而不考慮商業目的,可能會影響產品獲利。在商業目的和用戶體驗的博弈中,只要其中一方過于得利,那么另一方通常是被平衡掉(犧牲)的一方,當然不乏雙方都兼顧的設計思路,這需要交互設計師真正沉淀到用戶場景和產品業務中思考。這也是交互設計最難的地方,因為用戶體驗具有極強的主觀意識,即使是專家級的交互設計師產出的解決方案,也不一定能100%地成功,需要將其投放到真實的線上環境中進行驗證,收集反饋信息并不斷迭代優化,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會出現較多的爭論。例如,產品經理出于數據指標的壓力,將不合理的操作曝光在用戶眼前;視覺設計師認為原型圖的布局會影響視覺效果,自行設計了一版失衡于產品目標的方案,但維護了視覺效果;運營和市場人員認為Banner應該加強曝光力度,并且對用戶造成強烈干擾;前端開發工程師認為根據原型圖中的組件規則進行重新封裝,有較大的工作量,然后自己搬運了一套在用戶體驗和一致性方面都存在問題的組件;等等。這些都需要交互設計師權衡利弊,并且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甚至對用戶體驗做出讓步或樹立原則、底線。
交互設計師并不是產品團隊的意見領袖,他們歸屬于設計部門,而服務產品的部門、產品部門、研發部門和市場運營部門等部門都有相關的KPI、OKR,都想讓自己的意見被采納。當這些意見被轉化為設計需求時,交互設計師需要逐步樹立在團隊中的信任度和專業度,在保證產品獲利的同時,避免一直在設計原則上做出讓步,否則可能會逐漸喪失在工作中的話語權,最后因為用戶體驗問題的積累,逐步喪失設計師的專業度。
6.設計思維的賦能者
從設計團隊賦能的角度來看,交互設計師能夠為團隊帶來新的觀點和視角,可以從用戶角度、產品角度和設計角度綜合看待問題。保證設計方案的正確性是交互設計師的基本能力,平衡設計方案的商業價值與用戶體驗是交互設計師的加分能力。設計團隊非常喜歡既有產出能力,又能為團隊提供“有趣的東西”的設計師,這一點不限于交互設計師,其他領域的設計師也一樣。術業有專攻,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技能特長。團隊中的交互設計師能夠在大家糾結A/B方案期間,提出超出視覺表現層的意見。有一定項目經驗的交互設計師通常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團隊匯報或向上溝通時,交互設計師有一套自己的溝通策略,使設計方案的匯報更全面。目前很多互聯網設計團隊中的視覺設計師多于交互設計師,這導致團隊在交互體驗方面的知識無法形成體系,交互設計師的參與,能夠幫助大家完善用戶體驗設計思維,彌補團隊在用戶體驗技能維度的空缺。
筆者曾經在一個剛剛把交互設計崗位獨立出來的團隊中任職,在這之前只有視覺設計師、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師,交互設計職責由視覺設計師分擔,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技能都有一定的見解,但是對用戶體驗和交互設計領域的知識有極強的渴望,因為之前的所做所想和工作流程都沒有標準化,所以在交互設計方面的技能是稀缺的。在入職的短時間內,筆者組織了3場與用戶體驗和交互設計有關的內部分享,以及一場面向公司管培生的交互思維培訓,從中發現他們對該領域的新鮮內容具有強烈的學習意向,說明之前的設計分享僅僅是視覺、創意和技法層面的,而不是設計策略層面的,這件事幫助筆者用較短的時間在團隊中產生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