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檢復總說上

【題解】

檢復,即檢驗復核。宋朝法律規定,對殺傷、非正常死亡、獄中死亡的尸體除初檢外還必須復檢,這是法醫檢驗的程序之一。本節與下一節是關于檢驗的總則。本節的主要內容包括:檢驗官員不得索賄、受賄,到現場要先進行案情調查和現場勘查,以及在具體檢驗時要認真仔細、注意方法等。

宋慈在本節一開始就明確寫道:“檢驗官員大多是派廳子、虞候,或者讓自己的親信以官府差役、仆從的名義前往,再召集鄰里、保長,或是叫他們舉牌開路,或是為檢驗官員打路排保、打草踏路,先行去察看尸體等,都是騷擾鄉民的行為。這樣做危害最大,一定要禁戒。”“檢驗官員要約束行人、書吏等人,不得讓其擅自離開片刻,以防其向當事人索賄。夜間到達尸體現場的,須命令行人、書吏作出書面保證后,才能允許住宿。”文中還提到“凡是檢驗官員夜間住宿的,一定要問清所住的人家是不是兇犯的親屬后才能住下,以避嫌疑”。由此可見,作為檢驗官員不僅要學習檢驗的知識和方法,而且要遵守法規、法令,注意工作作風。這是做好檢驗鑒定工作的重要前提;在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中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法醫工作中,當檢驗人員接受任務、到了命案現場后,是否一來就馬上檢驗尸體,這一簡單而十分重要的問題容易被忽視。宋慈在幾百年前就告誡人們:“到了尸體現場,檢驗官員不要徑自上前去看尸體,可先在上風的地方坐好,把死者家屬、地段管主、施害者家屬叫來,審問事因和經過,把檢驗文書中規定需要簽字畫押的相關人員、鄰里、保長等都點齊。檢驗官員先安排記下尸體四周接界處的情況,然后再帶行人、書吏開始驗尸。”這就很明確地告訴人們,接受任務后不是一來到現場就馬上看尸體,而是要先辦理有關手續,進行案情調查和現場勘查,然后才進行尸檢。這里的“把檢驗文書中規定需要簽字畫押的相關人員、鄰里、保長等都點齊”就是目前接受委托、辦理有關手續的一部分和進行案情調查的前提;“審問事因和經過”即是案情調查;“記下尸體四周接界處的情況”相當于進行現場勘查。目前,有的法醫學工作者對這一點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說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尸檢前,有關手續不齊就是辦案程序不合法,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異議;案情不清,很容易導致法醫檢驗和鑒定的失誤。如有的案例,當地法醫進行尸檢后,提取部分器官送其他單位做法醫病理學檢查時,雖然內部器官取得較全,但是案情不清;有的甚至到了送檢單位后需要再打電話詢問死者姓名、有無外傷史等,實不可取,應引起法醫學工作者和相關人員的注意。

法醫學的檢驗方法較多,不同案例的檢驗方法、步驟有別。但檢驗的總原則和方法基本一致,那就是要認真、仔細,注意方法。本節中列舉了“上吊”“高墜”和某些損傷來說明其檢驗的方法、步驟。例如:“如果是上吊死的,一定要看清系吊處的痕跡和頸部索痕;還要看清系吊處的塵土是否被移動過;以及系吊處距離地面的高度,死者原來踩在何處,是用何物為墊腳吊上去的,繩套垂下的長短,套在頸部的繩索粗細,與頸部索痕寬窄比對如何,仔細看清是打活結還是打死結,看清是單匝十字索套還是多匝纏繞索套。”再如對損傷的檢驗,不僅要“仔細查看后腦勺、頭頂心、頭發里,有沒有燒過的鐵釘釘入顱骨,更要切記一一仔細檢查眼睛、口腔、牙齒、舌頭、鼻腔、肛門、陰部等地方,以防塞有什么東西”,而且對有的損傷還要“先用紙蘸酒、醋,貼在尸體的頭面、胸脅、兩乳、臍腹、兩肋等處,再用衣被把尸體蓋好,澆上酒、醋,用草席蓋一個時辰,才開始驗尸”。也就是說,既要對一些明顯的部位進行認真仔細地檢查,更要對某些較隱蔽的部位進行認真仔細地檢查,還要采取一些特殊方法,使本不明顯的傷痕顯示出來,便于檢查。使用酒、醋輔助驗尸的方法,相當于讓損傷部位發生“皮革樣化”后再進行檢驗,可見我們的先輩早就有這方面的經驗。當然,現在的法醫實際檢驗工作中并不都需要采用這種方法。如有的損傷—主要是指表皮剝脫—檢查時不明顯,可待一段時間(如幾小時內,具體時間因損傷的部位、尸體所處的環境不同而異)后,進行再次檢查,這時該損傷的表現更為明顯。此外,本節寫到“驗尸官員接受任務后,不得會見當地官員、秀才、術士、和尚、道士等,以防被欺騙,并招來訴訟之類的麻煩”,在現階段來講,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不能一概而論。

凡驗官多是差廳子、虞候,或以親隨作公人、家人名目前去,追集鄰人、保伍,呼為先牌,打路排保,打草踏路,先馳看尸之類,皆是搔擾鄉眾。此害最深,切須戒忌。

凡檢驗承牒之后,不可接見在近官員、秀才、術人、僧道,以防奸欺,及招詞訴。仍未得鑿定日時于牒,前到地頭約度程限,方可書鑿,庶免稽遲。仍約束行吏等人?,不得少離官員,恐有乞覓?。遇夜,行吏須要勒令供狀,方可止宿。

【注釋】

①廳子:官府廳堂上的差役。虞候:官員外出時隨從的軍校。

②親隨:親信隨從。家人:仆人,家丁。

③保伍:當時百姓五家編為一伍,又立保相統攝,因以“保伍”泛稱基層戶籍編制。這里應是指基層戶籍組織的領頭者,即保長之類。

④先牌:官員外出執行公務時開路者舉的牌子。

⑤打路排保,打草踏路:大意是官員到現場驗尸前,先派人命令沿途各保長安排接待事宜,并清理道路,探查路線。

⑥承牒:接受驗尸公文,即接受驗尸任務的意思。

⑦在近:指本地。術人:即術士,常用裝神弄鬼、捉妖降魔等方法騙人。

⑧日時:日期。宋時的《驗尸格目》里有“四日時一里程”等內容,即報案日時、請官日時、受請日時、到場日時和檢驗官員駐地至尸體現場的里程。

⑨地頭:發現尸體的地方或驗尸地。約度:估計。程限:距離,里程。

⑩稽遲:遲延,拖延。

?行吏:“行”指行人、仵作,即參與驗尸的人;“吏”這里指書吏,即負責驗尸記錄的人。

?乞覓:討取。這里指索賄。

【譯文】

凡是檢驗官員大多是派廳子、虞候,或者讓自己的親信以官府差役、仆從的名義前往,再召集鄰里、保長,或是叫他們舉牌開路,或是為檢驗官員打路排保、打草踏路,先行去察看尸體等,都是騷擾鄉民的行為。這樣做危害最大,一定要禁戒。

凡是驗尸官員接受任務后,不得會見當地官員、秀才、術士、和尚、道士等,以防被欺騙,或招來訴訟之類的麻煩。如果請求驗尸的公文上沒有確定具體的檢驗時間,就要提前趕往尸體現場根據實際路程估計所需要的時間,然后才可寫明,以免拖延耽擱。檢驗官員還要約束行人、書吏等人,不得讓其擅自離開官員片刻,以防其向當事人索賄。夜間到達尸體現場的,必須命令行人、書吏作出書面保證后,才能允許住宿。

凡承牒檢驗,須要行兇人隨行,差土著有家累田產、無過犯節級、教頭部押公人看管。如到地頭,勒令行兇人當面,對尸仔細檢喝,勒行人、公吏對眾鄰保當面供狀。不可下司,恐有過度走弄之弊。如未獲行兇人,以鄰保為眾證。所有尸帳,初、復官不可漏露。仍須是躬親詣尸首地頭,監行人檢喝,免致出脫重傷處。

【注釋】

①土著:當地的。無過犯:無犯罪記錄或不良記錄。節級、教頭:都是宋代的低級別武官。部押:督率,率領。

②檢喝:在宋朝,驗尸時仵作把尸體上看到的傷痕及其大小、部位大聲喝報給檢驗官員和周圍人,并由書吏當場記錄,然后由檢驗官員核對,在場人簽字,這種做法稱為檢喝。

③鄰保:鄰里,鄰居。

④尸帳:即驗尸報告,記錄驗尸情況的簿冊。帳,同“賬”。

【譯文】

凡是接到公文去驗尸時,應帶上行兇人一起去,派本地有家眷田產、無不良紀錄的節級、教頭率領差役看管他。到了現場,要命令仵作當著行兇人的面,對尸體進行仔細檢驗并大聲喝報,檢驗完畢后,要命令行人、公差對當地居民當面作出書面保證。不能讓仵作、公差私下操作,以免發生串通做手腳的事。如果未捕獲兇手,就以當地居民為驗尸的見證人。有關檢驗報告的所有內容,初檢和復檢的官員都不得泄露。檢驗官員還必須親自到尸體現場,監督仵作檢驗和喝報,以免他們隱瞞或遺漏重要的損傷處。

凡檢官遇夜宿處,須問其家是與不是兇身血屬親戚,方可安歇,以別嫌疑。

【注釋】

①血屬:有血緣關系的親屬。

【譯文】

凡是檢驗官員夜間住宿,一定要問清所住的人家是不是兇犯的血緣親屬,然后才能住下,以避嫌疑。

凡血屬入狀乞免檢,多是暗受兇身買和,套合公吏入狀,檢官切不可信憑,便與備申,或與繳回格目。雖得州縣判下,明有公文照應,猶須審處,恐異時親屬爭錢不平,必致生詞,或致發覺,自亦例被,污穢難明。

【注釋】

①異時:以后,他時。

【譯文】

凡是受害者親屬呈狀請求免檢的,多是暗中受了兇犯收買,并串通差役把狀子遞來,檢驗官員千萬不可相信,便為他備文申報免檢,或讓他交回空白的驗尸報告。就算州、縣批準,并已發出公文,檢驗官員仍應審慎處置,以免將來親屬為了分錢而產生紛爭,必然導致訴訟,或問題暴露,檢驗官員自然會受到牽累,污穢難以洗清。

凡行兇器仗,索之少緩,則奸囚之家,藏匿移易,妝成疑獄,可以免死,干系甚重。初受差委,先當急急收索,若早出官,又可參照痕傷大小闊狹,定驗無差。

【注釋】

①行兇器仗:即兇器。

②妝:這里指偽裝。

【譯文】

凡是兇器,搜繳稍遲一步,則奸滑的兇犯家屬,就會把兇器藏匿轉移,因找不到兇器而偽裝成疑案,兇手可以免死,問題就嚴重了。一接到委派任務,就應先緊急搜繳,如果能盡快找到兇器交官,則又可比對創口的大小、寬窄,保證檢驗無誤。

凡到檢所,未要自向前,且于上風處坐定,略喚死人骨屬,或地主、湖南有地主,他處無。競主,審問事因了,點數干系人及鄰保,應是合于檢狀著字人齊足,先令劄下硬四至,始同人吏向前看驗。若是自縊,切要看吊處及項上痕;更看系處塵土,曾與不曾移動,及系吊處高下,原踏甚處,是甚物上得去系處,更看垂下長短,項下繩帶大小,對痕闊狹,細看是活套頭、死套頭,有單掛十字系?,有纏繞系?,各要看詳。若是臨高撲死?,要看失腳處土痕蹤跡高下。若是落水淹死,亦要看失腳處土痕、高下,及量水淺深。

【注釋】

①上風:風刮來的一方。

②骨屬:死者親屬,也稱苦主。

③競主:與苦主相對應的一方,即行兇者的親屬。

④干系人:與案件相關的人。

⑤檢狀:即驗尸報告。著字人:簽字人。這里指在驗尸報告上簽字的人。

⑥劄(zhá):書寫。硬四至:舊時稱陸地上四面接界的地方為“硬四至”,水里四面接合的地方為“軟四至”。這里指尸體與四周明顯標志物之間的距離。

⑦人吏:同“行吏”,行人與書吏。

⑧自縊:以條索狀物(繩子、絹帶、布條等)套住頸部懸吊身體,由于身體向下的重力作用牽拉、壓迫頸部,引起機械性窒息死亡,稱縊死。自己用條索狀物吊死稱自縊,其在法醫學上多屬自殺,少數為意外(如性窒息),偶見他殺懸尸偽裝自縊。

⑨系處:以土木結構的民房為例,房屋框架由橫梁連接,上吊時,繩子跨過橫梁的地方稱為“系處”。由于橫梁上的灰塵被縊繩跨過,與縊繩接觸或因縊繩滑動而出現變化,因此“系處”是應檢驗的地方。

⑩活套頭、死套頭:縊索圍繞頸部形成縊套,一般根據結扣固定與否分為死套和活套。死套結扣固定,縊吊時縊索不滑動,縊套周徑不縮小;活套結扣可滑動,縊吊時縊套滑動,周徑縮小。結扣的式樣往往能反映死者的個人習慣甚至職業,是法醫檢驗的對象。

?單掛十字系:頸部繩索只有一圈的十字扣。

?纏繞系:頸部繩索纏繞兩圈及以上。

?撲死:撲跌而死,即高墜死。

【譯文】

凡是到了尸體現場,檢驗官員不要徑自上前去查看尸體,暫且在上風的地方坐好,傳喚死者家屬,或地段管主、湖南有地段管主,別處沒有。施害者家屬,審問事因之后,清點本案的相關人員及當地居民等,保證應在驗尸報告上簽字畫押的人都齊全,檢驗官員先安排記下尸體四周接界處的情況,然后再和行人、書吏開始上前查驗尸體。如果是上吊死的,一定要看清系吊處的痕跡和頸部索痕;還要看清系吊處的塵土,是否被移動過,以及系吊處距離地面的高度,死者原來踩在何處,是用何物為墊腳吊上去的,還要看繩套垂下的長短,套在頸部的繩索粗細,與頸部索痕寬窄比對如何,仔細看清是打活結還是打死結,有單匝十字索套,有多匝纏繞索套,都要看清楚。假如是從高處撲跌而死的,則要查看失腳之處的泥土痕跡和墜落之處的泥土痕跡是否一致。假如是落水溺死的,也要看失腳處的泥土痕跡、失腳處與水面的距離,并測量水的深淺。

其余殺傷、病患諸般非理死人,劄四至了,但令扛舁明凈處,且未用湯水、酒、醋,先干檢一遍,仔細看腦后、頂心、頭發內,恐有火燒釘子釘入骨內。其血不出,亦不見痕損。更切點檢眼睛、口、齒、舌、鼻、大小便二處,防有他物。然后用溫水洗了,先使酒、醋蘸紙搭頭面上、胸脅、兩乳、臍腹、兩肋間,更用衣被蓋罨了,澆上酒、醋,用薦席罨一時久,方檢。不得信令行人只將酒、醋潑過,痕損不出也。

【注釋】

①扛舁(yú):扛,抬。

②頂心:頭頂部。這里宋慈強調檢驗時要注意頭頂部可能有鐵釘釘入的隱藏傷。《疑獄集》《棠陰比事》記載了一個案子叫“莊遵疑哭”:揚州刺史莊遵,一天出巡時突然聽到一個婦女的哭聲,這哭聲懼而不哀,于是停下車問其原故。手下人說是那個婦女的丈夫被火燒死了。莊遵一聽非常懷疑,就前去查看,看到有蒼蠅聚集在死者頭部,就把頭發翻開,發現有鐵釘釘進了頭部。于是拘來那個婦女審問,在事實面前婦女認罪。

③點檢:一一檢查。大小便二處:男女性外生殖器和肛門。

④胸脅:胸膛至腋下的地方。

⑤罨(yǎn):覆蓋。

⑥薦席:墊席。一時:指一個時辰。

【譯文】

其他因殺傷、患病等各種非正常原因死亡的人,檢驗官員將尸體現場四周接界處記錄清楚后,就命人把尸體抬到干凈明亮處檢驗,暫且不用溫水、酒、醋洗尸,先干檢一遍尸體,仔細查看后腦勺、頭頂心、頭發里,這些地方恐怕有燒過的鐵釘釘入顱骨。這類損傷不出血,傷痕也不明顯。更要切記一一仔細檢查眼睛、口腔、牙齒、舌頭、鼻腔、肛門、陰部等處,以防塞有什么東西。這些做完后就可以用溫水洗凈尸體,先用紙蘸酒、醋,貼在尸體的頭面、胸脅、兩乳、臍腹、兩肋等處,再用衣被把尸體蓋好,澆上酒、醋,用席子蓋一個時辰,才開始驗尸。不能聽憑行人只用酒、醋潑過就了事,那樣做傷痕是顯不出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宁安市| 桐庐县| 明溪县| 中江县| 庄河市| 福清市| 义马市| 青田县| 铁岭市| 丰原市| 普格县| 齐齐哈尔市| 石狮市| 秀山| 云安县| 德安县| 舟曲县| 会昌县| 德令哈市| 广灵县| 蒙阴县| 鄯善县| 敖汉旗| 丹棱县| 景宁| 扬州市| 成都市| 洪洞县| 老河口市| 贵定县| 甘肃省| 陵川县| 诸暨市| 团风县| 深圳市| 合阳县| 平利县| 绥滨县| 建平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