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冤集錄(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黃瑞亭 陳新山譯注
- 5099字
- 2024-01-03 14:45:36
三 檢復總說下
【題解】
檢驗總則第二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檢驗官員要親自仔細檢驗、定錯了案要嚴處、檢驗情況要描述清楚、復檢時要將事實核對清楚、檢驗完畢后要寫明上報等。
在檢驗過程中,檢驗官員不能只聽匯報,而要親自仔細檢驗,這在法醫檢案鑒定工作中非常重要;否則就有可能出錯。如其中再次列舉上吊自殺,頸后部索溝呈“八字不交”,如果繩索套在喉結下則舌頭會伸出來,套在喉結上則舌頭不伸出來。只有經過長期實踐、認真總結,才能得到如此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檢驗記錄和報告是法醫學尸體檢驗鑒定的重要文書和憑證。從書中可見宋慈對檢驗記錄和報告十分重視,告誡檢驗官員要表述清楚。例如,檢驗報告上不應使用“皮破血出”的字樣,因為一般皮破必然血出,不能表示損傷程度,所以應當寫清楚,寫作“皮微損,有血出”等。本節的有些內容不僅是檢驗的方法與經驗,而且還十分富有哲理。如經過檢驗“可以確定是致命傷的,雖然外表上看傷痕比較小,但應想到內部傷可能比外表要嚴重”。現代法醫學中有些損傷也是“外輕內重”,如部分高墜和交通事故的損傷等,宋慈的思想與現代法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再如“對于致命傷而言,內部有骨折,應明確說‘內骨折’‘致命’;沒有骨折,不能說‘骨不折’‘不致命’”,即損傷導致嚴重的骨折而致命;但不能反來說,損傷沒有導致骨折,就不致命。
復檢,同初檢一樣,要認真仔細地檢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要更加認真仔細。宋慈在這里告誡檢驗官員,一定要派人從多方面調查、核實,務必使材料真實可靠,有說服力;千萬不要僅憑一兩個人的證詞或兩三張供狀就敷衍了事;檢驗官員驗尸須召集四鄰對證;與兇手關系密切的人、長工、佃戶容易作偽證,檢驗官員一定要心中有數;官吏可能會在接受好處后反倒教兇犯寫“被人誣陷”或“無辜受累”等字樣,逃脫罪責。這些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此外,宋朝法律將復檢確認為一種檢驗制度,規定了某些具體案件必須要經過復檢,并規定了參與檢驗的人員、責任以及法律效力,十分具體、實用、嚴謹,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凡檢驗,不可信憑行人,須令將酒、醋洗凈,仔細檢視。如燒死,口內有灰①;溺死,腹脹,內有水②;以衣物或濕紙搭口鼻上死③,即腹干脹;若被人勒死,項下繩索交過④,手指甲或抓損;若自縊,即腦后分八字,索子不交⑤,繩在喉下舌出,喉上舌不出。切在詳細。自余傷損致命,即無可疑。如有疑慮,即且捉賊。捉賊不獲,猶是公過⑥,若被人打殺,卻作病死,后如獲賊,不免深譴⑦。
【注釋】
①燒死,口內有灰:人被火燒死時,因呼吸、喊叫等會吸入火場煙灰,進入口、鼻、咽部、呼吸道等,這是法醫學檢驗生前燒死的證據之一。《疑獄集》《折獄龜鑒》中記載過一個“張舉燒豬”的故事。在三國時期的吳國,有位縣令叫張舉,他辦過一個案子:有個妻子,把丈夫殺了并放火燒毀房舍,謊稱丈夫因失火被燒死。夫家懷疑是妻子殺夫后放火,于是向官府告發,但妻子拒不承認。張舉取死豬、活豬各一頭,堆柴焚燒,發現死豬口內無煙灰,而活豬口內有煙灰。檢驗丈夫的口內沒有煙灰,證明是死后焚尸,根據這個試驗結果進行審問,妻子才服罪。
②內有水:這里主要指吸入呼吸道、肺內和進入胃、腸道內的溺液。
③以衣物或濕紙搭口鼻上死:以衣物壓堵口鼻致人窒息的,法醫學上稱捂死或悶死,因被人捂壓,加之反抗、掙脫等表現,故口、鼻和全身有傷痕。以濕紙搭口鼻上,層層加厚,死亡過程緩慢,舊時見于獄中刑訊逼供案件,因受害人被控制無法搏斗,故窒息征象明顯,但體表沒有傷痕。
④項下繩索交過:頸部繩索“交叉打結”或稱“交叉勒緊”,這是被勒死者頸部索痕的特點。交過,交叉。
⑤腦后分八字,索子不交:簡稱“八字不交”,是前位縊死的頸部索痕特點。繩索從頸前部對稱地繞向頸部兩側,斜行而上,在后枕部兩耳下緣,繩索上提,離頸懸空,形同“八”字,故名。
⑥公過:指工作上的過失。公,公干,公事。
⑦深譴:指受到嚴重處分。
【譯文】
凡是檢驗,不能一味聽信行人、仵作,必須命令他們用酒、醋把尸體擦洗干凈,仔細驗看。如果是燒死的,死者口腔內會有煙灰附著;淹死的,尸體肚皮鼓脹,腹內有水;用衣物或濕紙捂在口鼻上悶死的,肚皮也會脹大,但腹內沒有水;如果是被人勒死的,頸部有繩子交叉勒過的索溝,有的還有手指甲抓損的痕跡;如果是上吊自殺,頸后部索溝呈“八字不交”,如果繩索套在喉結下則舌頭會伸出來,套在喉結上則舌頭不伸出來。一定要詳細驗看。這樣確定的致命傷,是沒有什么可懷疑的。如果發現有被殺嫌疑,就立即緝拿兇手。兇手不能緝拿歸案,尚且屬于工作上的過失,如果是被人打死,卻定作病死,以后若抓到兇手得以印證,則不免要受到嚴重處分。
凡檢驗文字不得作“皮破血出”①。大凡皮破即血出。當云:“皮微損,有血出。”
【注釋】
①檢驗文字:即檢驗報告。
【譯文】
凡是檢驗報告上,不應出現“皮破血出”的字樣。一般皮破都會出血。應當表述清楚,如說:“皮微損,有血出。”
凡定致命痕,雖小當微廣其分寸①。定致命痕,內骨折,即聲說。骨不折,不須言“骨不折”,卻重害也。或行兇器仗未到,不可分毫增減,恐他日索到異同②。
凡傷處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③。
凡聚眾打人最難定致命痕。如死人身上有兩痕,皆可致命,此兩痕若是一人下手,則無害;若是兩人,則一人償命,一人不償命。須是兩痕內,斟酌得最重者為致命。
【注釋】
①微廣:稍大,略重。即皮下或體內的出血或損傷要比體表所能看到的傷痕略重。
②異同:不同,不一致。
③凡傷處多,只指定一痕系要害致命:法醫學上,多處傷可能有輕有重,應定下致命傷以區別致害人責任;多處傷可能系多種工具傷,應確定致命傷進而確定致害工具,以便緝拿兇手;多處傷又可能由多人斗毆所致,應確定致命傷以為定罪量刑提供依據。
【譯文】
凡是可以確定是致命傷的,即便外表看傷痕比較小,也應想到內部傷可能比外表要嚴重。對于確定致命傷而言,內部有骨折,就應當明確說出“有骨折”“致命”。沒有骨折,不須說“骨不折”“不致命”,以免被誤解為不是致命傷。如果兇器尚未找到,對體表傷痕的記錄不能有分毫的增或減,以免日后繳獲了兇器與傷痕對不上。
凡是尸體上有多處傷痕的,只能確定一處傷痕為要害致命傷。
凡是聚眾斗毆的案件最難確定致命傷。例如,死者身上有兩處傷痕,均可致命,這兩處傷痕若是一個人造成的,則沒什么妨礙;若是兩個人造成的,則一個人要償命,另一個人不用償命。這就要求在這兩個傷痕里,反復研究確定其中重的一處為致命傷。
凡官守戒訪外事①。惟檢驗一事,若有大段疑難,須更廣布耳目以合之,庶幾無誤②。如斗毆限內身死,痕損不明,若有病色,曾使醫人、師巫救治之類③,即多因病患死。若不訪問,則不知也。雖廣布耳目,不可任一人,仍在善使之,不然適足自誤。
【注釋】
①外事:自身職務以外的事。
②庶幾:表示希望、但愿。
③師巫:即巫師,以替人祈禱求神為職業的人。
【譯文】
凡是居官守職應避免查訪職責以外的事。惟獨檢驗尸體這件事,如果遇到重大的疑難問題,必須多方派人調查情況加以對證,以求沒有失誤。例如,斗毆在辜限內死亡的,傷痕又不明顯,如果有疾病跡象,通過調查證實其曾請大夫、巫師救治過之類的,那就很可能是病死的。這種情況如果不調查,是不知道真實情況的。即使多方派人調查情況,也不能只偏信一人,關鍵還在于善于使用他們,否則只會誤導自己。
凡行兇人不得受他通吐①,一例收人解送②。待他到縣通吐后,卻勾追③。恐手腳下人妄生事搔擾也。
【注釋】
①通吐:吐供,招供。
②一例:一律。解送:押送。
③勾追:追捕。這里指追捕同案犯。
【譯文】
凡是抓獲兇手后不要讓他在當地受審招供,一律押解到縣里。等兇手到縣里招供后,再緝捕其他案犯。這是為了避免仆役下人妄生事端,騷擾百姓。
凡初、復檢訖,血屬、耆正副、鄰人并責狀看守尸首①。切不可混同解官②,徒使被擾。但解兇身、干證③,若獄司要人④,自會追呼。
【注釋】
①耆(qí)正副:宋時,選擇地方上有勇力的人協助官府緝拿盜賊,維護治安,稱耆長,分正、副。
②解官:押解到官府。
③干證:與案件有關的證人。
④獄司:指縣一級提審公堂。
【譯文】
凡是初檢、復檢完畢,要讓死者家屬、正副耆長、鄰居都寫好書面保證,負責看守尸體。千萬不要把他們一同押往官府,使他們白白受到騷擾。只須押送兇手、證人,如果縣里獄司要找人,自會派人傳訊。
凡檢復后,體訪得行兇事因①,不可見之公文者,面白長官②,使知曲折③,庶易勘鞠④。
【注釋】
①體訪:察訪,調查。
②白:稟報,陳述。
③曲折:委曲,詳細情況。
④勘鞠:審理,審訊。鞠,通“鞫”,審問。
【譯文】
凡是檢驗后,調查得到的行兇原因和經過,不宜在公文中出現的細節,要當面向上級官員匯報,使上級了解詳細情況,以便順利完成審訊。
近年諸路憲司行下①,每于初、復檢官內,就差一員兼體究②。凡體究者,必須先喚集鄰保,反復審問。如歸一,則合款供;或見聞參差,則令各供一款,或并責行兇人供吐大略,一并繳申本縣及憲司。縣獄憑此審勘,憲司憑此詳復。或小有差互③,皆受重責。簿、尉既無刑禁,鄰里多已驚奔。若憑吏卒開口,即是私意。須是多方體訪,務令參會歸一④,切不可憑一二人口說,便以為信,及備三兩紙供狀,謂可塞責。況其中不識字者,多出吏人代書;其鄰證內或又與兇身是親故,及暗受買囑符合者⑤,不可不察。
【注釋】
①路:宋朝行政區劃,約相當于“省”。憲司:即提刑司。行下:向下發公文。
②體究:體察考究。即判案前的調查研究工作。
③差互:差錯。
④參會歸一:指將察訪到的情況進行匯總,相互參證,歸納分析。參會,參酌綜合。
⑤買囑:給人錢財,請托辦事。
【譯文】
近年來各路提刑司向下發文規定,常常要在初檢、復檢官員中,委派一名官員到縣里參與調查研究工作。凡是負責調查研究的官員,必須先招集當地居民,反復審問。如果他們的供詞一致,就合成一份供狀;如果他們的所見所聞存在出入,就讓他們各寫一份供狀,有的還讓行兇人也供述個大概,連同其他人的供詞一并報送到本縣獄司和提刑司。縣獄司根據這些材料審訊,提刑司依憑這些材料進行審批。這些材料稍有差錯,相關人員就都要受到重罰。縣里的主簿、縣尉等官員對濫用刑罰沒有禁令,案發后,鄰里百姓生怕受到連累,大多已經驚慌逃跑。這種情況下,若僅憑差吏、軍卒等人開口講述案情,則所講的只是他們的一己私意。所以應當多方察訪,務必將察訪到的情況進行匯總,歸納分析,千萬不要僅憑一兩個人的口述,就信以為真,或憑兩三張供狀,就認為可以敷衍了事。況且,在涉案人員和證人中有不識字的,他們的狀子大多由吏人代筆;鄰里、證人當中又有可能有兇手的親戚故舊,以及暗中被兇手買通作偽證的人,這些情況不可不察。
隨行人吏及合干人,多賣弄四鄰,先期縱其走避,只捉遠鄰或老人、婦人及未成丁人塞責①。或不得已而用之,只可參互審問②,終難憑以為實,全在斟酌。又有行兇人恐要切干證人真供③,有所妨礙,故令藏匿,自以親密人或地客、佃客出官④,合套誣證,不可不知。
【注釋】
①未成丁人:未達到服役年齡的男子。
②參互:相互參證,對比參考。
③要切:重要,要緊。真供:如實供述。
④地客:長工。佃客:佃戶。
【譯文】
隨行的行人、書吏及相關人員,往往因為被買通而欺騙玩弄四鄰,先放縱他們逃跑躲避,只捉來一些遠鄰或老人、婦女以及未成年人應付了事。有時這些人的證詞迫不得已要采用,也只能做一些參考性的審問,終究難以作為實證,全憑檢驗官員斟酌而定。還有一些兇手害怕重要的證人供出真實情況,對自己不利,便故意讓他們躲藏起來,另叫和自己關系密切的人或者長工、佃戶出庭見官,合伙串通作假證,檢驗官員不能不了解這種情況。
頑囚多不伏,于格目內兇身下填寫姓名押字①,公吏有所取受②,反教令別撰名色,寫作被誣或干連之類③,欲乘此走弄出入。近江西宋提刑重定格目④,申之朝省⑤,添入被執人一項。若虛實未定者,不得已與之就下書填,其確然是實者,須勒令簽押于正行兇字下⑥。不可姑息詭隨⑦,全在檢驗官自立定見。
【注釋】
①押字:簽字。
②取受:拿取,收受。這里指官吏收受賄賂。
③干連:牽連,牽累。
④江西宋提刑:指江西路某宋姓提刑官。
⑤朝省:朝廷。
⑥簽押:簽字畫押。
⑦詭隨:不顧是非妄隨人意。
【譯文】
兇頑的罪犯大多不肯認罪伏法,拒絕在驗尸表格中的兇手欄內簽名畫押,官吏則因為收受了賄賂,反倒教兇犯另外杜撰名目,寫作“被人誣陷”或“無辜受累”之類,企圖借此攪亂案情,逃脫罪責。最近江西宋提刑重新修訂了驗尸表格,上報朝廷并被批準,增加了“被拘捕人”一欄。如果不能確定兇犯真偽,不得已時可以把嫌犯姓名暫填在“被拘捕人”欄里,如果確定是真兇的,就要命令他在“行兇人”正欄內簽字畫押。絕不能姑息遷就,這全靠檢驗官員有自己明確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