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與民同樂
書名: 明漢烈風(fēng)作者名: 一章一袋煙本章字?jǐn)?shù): 2303字更新時間: 2024-04-03 23:59:53
永樂四年的新年讓許多云南城的百姓記了一輩子。
輝煌的鰲山真的如同一座燈山一般,五丈的高度超過了云南城中的所有建筑。鰲山上面所有的燈籠點燃的時候,遠遠望去堪比白天熾熱的驕陽。映照在旁邊的翠湖中,真的如同一只身帶五彩神光的巨鰲,漂浮在翠湖的湖面之上。
漢王爺朱高煦一開始露面的時候還是一身親王冕服打扮,雖然臉上滿是笑容,卻因為冕服的緣故而帶了不怒而威的效果。漢王爺一家圍在漢王身邊,兩位美麗溫婉的王妃、三個七八歲的孩童,還有一個仍舊被抱在王妃懷里的幼童,一家子看上去親切融洽,又帶著富貴襲人的貴氣。
岷王朱楩也穿著全套的冠冕而來。不同于漢王爺全家出動,岷王帶著幾個護衛(wèi),顯得只單影薄。不過這位平日里存在感并不強的王爺臉上同樣帶著笑,與漢王一家站在一起,倒是也有些皇室貴胄的架勢。
然后趕來的是西平候沐晟沐侯爺。作為云南城的當(dāng)家人,沐侯爺?shù)耐菘雌饋肀葷h王爺和岷王還要高一些,畢竟他帶著的乃是全身甲胄的護衛(wèi)。但真等沐侯爺和兩位王爺站在了一起,哪怕不靠身上的衣冠,一眼也能看出這三人以誰為首。
鰲山形如一座城門,高五丈五層,下面留了六道“城門”,可以讓行人步行進入鰲山正下方。漢王府的親衛(wèi)如同守門的城卒,站在這燈火搭成的城門口,身上未著甲胄,只穿了樣式統(tǒng)一的火紅色短打衣服,卻如同挺直的青松一般,只這么站著,就帶上了許多威嚴(yán)。他們手中并未持有兵刃,但威懾感卻一點兒也不輸西平候沐晟帶來的全身甲胄的親兵。
鰲山里面用帶著瘤節(jié)的胳膊粗的圓木樹枝將整個通道隔成六道,行人自各個“城門”步入其中便走到了其中一條通道中。通道之間也有穿著火紅短打的漢王衛(wèi)維持秩序,但并不粗暴,只要別試圖翻越那些護欄,并無人催促。而一旦鰲山中行人擁堵,外面站著的漢王衛(wèi)便會踩著一種整齊而有力的步伐,走到城門口將通道堵住,直到里面的人群稍微松散一些,才會回到城門口,將通道放開,讓后面的人進去。
人很多,但擁擠而不混亂。圍著鰲山擺下的各類吃食攤子上飄著食物的香氣,混合著燈油煙火的味道和鰲山中插著的花的香味,讓人覺得熱鬧、喧嘩,帶著人世間的煙火味兒。
有這么一個機會,與民同樂的自然不能只有漢王朱高煦自己。岷王朱楩和西平候沐晟自然也要參與進來。云南城的漢王府乃是沐家原本的翠湖別業(yè)改建而成,并未完全遵循大明親王府邸的建筑規(guī)制,除了必須遵守的東西,朱高煦如今也并不看重這些東西。所以漢王府并未如同大明禮制中所描述的那般,將王府建成一座城中之城的樣子,雖然很大,但依然是人們可以理解的府宅的模樣。
不過這也讓“與民同樂”這件事兒變得有些困難。應(yīng)天府的燈會,與民同樂的皇帝應(yīng)該是登上禁宮最外圍的承天門,漢王府沒有這么大規(guī)模的府門,漢王爺帶著一家子婦孺爬到大門頂上的琉璃瓦上也不像話,所以只好在大門外搭一個高臺,勉強湊活一下。
高臺下面人流如織,高臺上面朱高煦又扯開了冕服的前襟。這會兒還好,冕服全套打扮,里面是白色的里衣,雖然扯開前襟的操作對于朱高煦而言習(xí)以為常,但最起碼在這“與民同樂”的重大日子里,并未露出胸膛來。
衣衫不整的漢王爺并不因此而降低自己在云南城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平日里這種形象見得可太多了,衣冠整齊的漢王爺才讓人有些陌生。再加上漢王爺手中的酒壇子和高臺上不時響起的哈哈大笑聲,原本因為那親王冕服帶來的距離感很快就消失了。
云南城的娃兒手中提溜著漢王爺給自己換的鰲山同款宮燈,鼓著腮幫子昂著頭接受小伙伴們的羨慕——誰讓你們不跑快一點?!漢王爺可不僅僅用大燈籠換了自己的小燈籠,還給了肉干吃,可香了!
滿臉滄桑的工匠今日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滿是老繭的手背在身后,優(yōu)哉游哉行走在鰲山下面。看到?jīng)]有,這么大一座鰲山,乃是漢王爺和我們一起搭建起來的!我們家那個不成器的小子,還因為做活慢被漢王爺踹了一腳!被踹的那天穿的衣服可是好好留下了,上面還帶著漢王爺?shù)哪_印呢!皇家的貴氣,那不得好好留著?
從部落里匆匆趕來的土人看著如同小山丘一般的巨大燈火,張開的嘴里能塞進去一個天鵝蛋!這漢人就是聰明,能建起這么漂亮、這么奪目的景觀!只是據(jù)寨子里的祭祀講,這樣的日子一年到頭也就這么幾天。要是天天這么熱鬧可該多好?!從山上背下來的山珍和獸皮,就這么眨眼間的功夫便換了許多的銀錢!這可要好好收起來,被人偷了可就麻煩了。不過也不怕,山上的漢子眼睛都好使著呢,要是真有不怕死的小偷敢上前,那就要小心我們山里人的拳……呸!那我們肯定第一時間抓住小偷再報官!不能惹事兒不能惹事兒,臨下山的時候族長可是再三交待的!
鰲山燈火輝映下,不多的陰影里面藏著的人眼饞地看了眼能夠走到鰲山下仔細觀瞧的百姓一眼,惡狠狠吐了口吐沫。該死的狗腿子抱上高枝兒就不講江湖道義,以前稱兄道弟的情誼比不上漢王隨口一言。好多兄弟都被關(guān)起來了,也不知道是生是死,自家那瞎了眼的老娘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照顧。都怪當(dāng)年不曉事兒,成了浪蕩子,來錢容易還不被人欺負,誰知道這原本看似鐵打的江湖居然抵不住人家王爺一句話,眨眼間便樹倒猢猻散。身上這滿身的紋繡原本是用來嚇唬老實人的,如今卻變成了自己的催命符,只要露出一點,便會被那些狗腿子牢牢盯死。哪怕現(xiàn)在金盆洗手去做個苦力,只要一脫衣服、一挽袖子,立刻便會被送到牢里。難不成在云南城這地兒還能將自己裹得嚴(yán)嚴(yán)實實去出苦力不成?熱也熱死了!只能趁著今天街上人多,偷偷回家看看自己那可憐的老娘,然后便收拾了行囊,去往以前向往但總是隱隱膽怯的遠方了!
高臺上的朱高煦和朱楩、沐晟一人拎著一個酒壇子,嘴里嘻嘻哈哈說些沒有營養(yǎng)的話。韋氏和李氏湊了一會兒熱鬧,便抱著這么熱鬧的氣氛下依然打哈欠的朱瞻坦回府去了。朱瞻壑和朱瞻圻卻帶著子規(guī),身后隨著李遠以及另外兩個漢王親衛(wèi),下了高臺,混進了如織的人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