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產業政策與產品結構

紡織部貫徹《國務院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的實施辦法

(1990年3月25日)

《國務院關于當前產業政策要點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明確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支持和限制的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有利于把改革與發展、計劃與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更好地貫徹執行改革和開放的總方針,保證當前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任務的順利完成,促進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紡織工業特點,依據國家當前產業政策要點制訂紡織工業的實施辦法是紡織工業貫徹執行國務院產業政策,促進紡織工業內部行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本實施辦法重點是在治理整頓時期,“八五”產業政策實施辦法,將根據國家計委部署,另行擬定。

(一)

紡織工業是我國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肩負著滿足國內人民生活需要和提高出口創匯的任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紡織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全國人民的衣著水平正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紡織品的供應是保障市場有效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工業出口創匯占全國出口創匯的四分之一。紡織工業做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在今后社會主義建設中仍需進一步發展。

當前我國紡織工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

紡織原料嚴重緊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發展不能滿足紡織工業生產的需要。

紡織產品在檔次、質量、品種方面,還適應不了迅速變化的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出口紡織品中初加工、粗加工產品的比重仍然較大,經濟效益和出口創匯水平低。技術裝備、工藝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紡織企業設備嚴重老化而又缺乏自我改造的能力,工人勞動條件差、勞動強度大、勞動生產率低。

近幾年來,地方上大量資金投向棉紡、毛紡生產能力的建設上,而且多數是低水平的延伸,企業規模達不到經濟合理。這樣不僅加劇了原料不足的矛盾,也放慢了技術進步的步伐,致使大量建設資金和紡織原料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和配置,妨礙了宏觀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須調整紡織工業內部的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強宏觀調控,促使紡織工業更加持續、穩步、協調地發展。

當前紡織工業生產建設的重點是:

第一,大力發展紡織原料,在發展天然纖維、特別是棉花生產的同時,要重點發展化纖和化纖原料。

紡織原料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嚴重制約著紡織工業的發展。要堅持實行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并舉的方針,當前更應抓緊發展化纖原料。由于化纖原料生產裝置技術復雜、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必須盡早作出安排。化纖原料與化學纖維是國家重點支持生產和建設的產業,享受國家為發展基礎原材料工業而制定的各項鼓勵和優惠政策。

第二,根據市場需求和原料可能,積極發展各種市場緊缺和增加出口創匯的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紡織產品。

化學纖維行業應大力開發化纖新品種,增加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生產,加快開發仿毛、仿絲型產品。

棉紡、毛紡、絲綢行業在提高加工深度、提高產品質量、增產適銷對路產品的同時大力開發豐富多彩的化纖及多種纖維交織、混紡產品,發展各種提高面料服用質量和性能的印染、后整理技術。

加快各種高檔針織產品的開發,改變我國針織行業原料簡單、產品質量差、檔次低、款式落后的狀態,逐步提高針織產品在紡織品中的比重,擴大針織產品的使用范圍。

大力開發各種苧麻、亞麻紡織品和特種纖維紡織品,提高加工深度,變原料和初級產品出口為中高檔制成品出口,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開發適應國內市場的品種。

大力發展中高檔出口服裝和國內適銷對路的服裝,積極搞好服裝用面料的銜接,配套開發服裝輔料,促使服裝生產標準化、工業化。

發展各種市場短缺的裝飾用品,開發旅游、賓館用成套高檔室內裝飾用品,使國內各大賓館使用的裝飾用紡織品基本立足國內,并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發展急需的產業用紡織品。

第三,振興紡織機械、器材行業,發展新型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產品,促進紡織工業的技術進步。

從提供新型設備和改造老機兩個方面著手,大力開發新產品。繼續采取技貿結合、合作生產等方式,搞好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工作,加快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企業本身的技術改造,裝備必要的先進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性能。打破行業界限,加強部門、企業間的橫向聯合,生產出適合國情的高水平的紡機、紡器產品。

各地區應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鼓勵紡織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技術改造,鼓勵企業發展深加工、精加工產品。要在財政、稅率、利率、價格以及能源、物資供應上實行傾斜政策。對企業開發的新產品應允許企業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制定合理價格。

對出口企業,重點老紡織企業、重點紡機企業的技術改造應優先安排技術貸款,建議適當提高設備折舊率,對已提取完折舊費的超役設備允許企業全部報廢從零計數進行更新改造,在改造中允許企業用工廠總利潤進行還款。

(二)

紡織工業規模大、分布廣,各地紡織原料資源、行業結構、技術水平各有特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省轄市人民政府,在根據國家產業政策擬定本地區的實施辦法時,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紡織工業。

沿海地區和紡織工業相對比較集中的地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管理優勢,建立各種形式的出口基地,發展深加工、精加工產品,提高創匯水平。面對國內原料短缺的現實,利用國內現有能力積極發展“三來一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興辦“三資”企業,發展“兩頭在外”,避免和內地爭原料、爭市場。鼓勵和吸引外資投向應為能夠提高產品檔次、提高經濟效益,擴大國外市場,以及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流程的先進技術。

紡織工業比較集中的大中城市,逐步向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一般不再增加初加工能力。現有初加工能力要有計劃地向較高層次轉移。

中西部內陸地區,根據市場需要、原料可能,發展有地區特色的產品,按照全國統一紡織品市場和總量平衡方向發展。提倡搞好跨省市的橫向聯合,組織產業(產品)集團。有條件的地區和企業也要積極發展深加工出口產品。

(三)

根據國家當前產業政策要點,對限制、停止生產、建設的行業和產品要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各部門協同動作,加強宏觀調控。必須對現有紡織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對原材料不落實,生產條件不具備,產品質量低劣、經濟效益差的棉紡企業進行調整、整頓,限期改進。基本生產條件不具備,限期又不能改進的,要實行關停并轉。在紡織工業內部,棉紡、毛紡、化學纖維及聚合能力三個行業的發展直接影響整個紡織工業發展的總規模、生產力布局和紡織原材料的平衡。當前,由于全國宏觀調控機制沒有很好建立,計劃外棉紡、毛紡、化纖抽絲發展較多,為此,必須按照中央關于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精神,加強對棉紡、毛紡、化學纖維及聚合能力“三大能力”的宏觀管理。

1.按產品歸口管理的原則,紡織“三大能力”是國家指令性計劃指標,由國家統一平衡,紡織工業部歸口、統一計劃,中央和地方分級管理。各地的棉紡、毛紡、化纖抽絲及聚合能力不論其隸屬關系、所有制形式、投資渠道,一律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紡織工業廳(局、公司)歸口,在國家計劃新增生產能力計劃內統一安排。治理整頓期間,原則上不上新的棉紡、毛紡項目。新開項目要符合建廠基本條件以及合理經濟規模。積極引導地、市及鄉鎮企業的發展資金的投資方向,杜絕計劃外項目的投資。

2.對紡織“三大能力”建設項目的審批,無論大中型項目還是小型項目,在治理整頓期間,均需報紡織工業部,由部提出審查意見后,分別按審批權限由國家計委或所在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或計委)進行審批,其他部門、單位或個人,無權批準新增生產能力項目。

3.對近幾年宏觀失控較為嚴重的棉紡新增生產能力的建設項目,實行“建設項目許可證”制度。

凡涉及增加棉紡生產能力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一律憑“建設項目許可證”進行建設。大中型基建項目和限上技改項目憑國家計委“設計任務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文件,領取“建設項目許可證”,小型項目在征得紡織部同意后,由所在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審批后報部備案并申領“建設項目許可證”。“建設項目許可證”由紡織工業部辦理,各省市不得自行發放。

涉及紡織工業“三大能力”的“兩頭在外”的項目或“三資”項目,不論其原料、市場是否在國內平衡,均需征得紡織工業部正式同意后才能進行審批。審批文件抄報紡織部備案。

凡涉及棉紡新增能力的項目,各銀行(包括各級分支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和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憑紡織工業部核發的“建設項目許可證”發放貸款和進行注冊登記。無“建設項目許可證”的,銀行不予貸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注冊登記,紡機管理部門不分配專用設備。并由審計部門進行監督。

4.加強棉紡設備生產和管理,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

對現有紡機生產企業逐步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凡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企業,由紡織工業部發給“生產許可證”,并在統一安排下組織生產和產品分配;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不發給“生產許可證”,并限期轉產或停產。

嚴格限制棉紡細紗機、毛紡細紗機、化纖紡絲機的進口。要進一步嚴格完善審批手續,無“建設項目許可證”的棉紡項目,機電設備進口審批部門不予批準進口設備。

技術改造更新下來的舊棉紡、毛紡、化纖抽絲設備,一律淘汰報廢并交指定的紡機廠進行回收,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任何單位和個人轉移、擴散。

附件:“當前的產業發展序列目錄”中紡織工業的具體化目錄

附件

“當前的產業發展序列目錄”中紡織工業的具體化目錄

一、重點支持生產的產業、產品

1.天然纖維原料

棉花

羊毛

絨繭

2.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體

精對苯二甲酸(PTA)

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乙二醇

聚酯切片

丙烯腈及其聚合體

己內酰胺及其聚合體

尼龍66鹽及其聚合體

抽絲級聚丙烯

3.合成纖維

滌綸長絲及短纖維

腈綸

錦綸長絲、短纖維及簾子線

維綸

氨綸及其他新型特種化學纖維

4.再生纖維素纖維及其原料

化纖漿粕

人造絲

粘膠短纖

5.棉紡織印染業

各種純棉紗、混紡紗及純化纖紗

各種坯布

通過改造上水平、上檔次的各種純棉、棉混紡、滌長絲等化纖印染布及色織布、工業用布

6.毛紡織業

純化纖呢絨、毛線及毛毯

低比例毛混紡呢絨、毛線及毛毯

毛針織品(羊毛衫、羊絨衫、兔毛衫等)

山羊絨、兔毛、牦牛毛、駝絨等特種原料的深加工產品。

7.針織、復制業

上水平、上檔次的各種純棉、多種纖維混紡針織品。

上水平、上檔次的化纖長絲針織品及工業配套針織品、真絲針織品。

毛巾、被單等生活必需品。

賓館室內配套高檔紡織品

線、帶及其他市場緊缺的紡織小商品。

8.麻紡織業

苧麻、亞(胡)麻紗和純麻以及麻混紡面料、裝飾用品等深加工產品

9.絲綢業

各種桑蠶絲、柞蠶絲、絹絲

通過改造上水平的各類真絲、交織、化纖印染綢,滌綸仿真絲綢

10.服裝業

絲綢服裝

羽絨服裝

時  裝

童  裝

針織外衣

符合服裝需要的各種里料及輔料(縫紉線、襯料、拉鏈、鈕扣、商標等)

11.新型紡織機械及紡織器材

各種高效、高質新型紡紗設備

無梭織機(劍桿、噴氣、片梭、噴水等)及織造準備設備

新型針織設備及配套織針

自動絡筒機

高速、高質量印染前處理設備

小批量、多品種新型印染、后整理設備

苧麻、亞(胡)麻紡織成套設備及脫膠設備

各類化纖抽絲成套設備

與新型紡機配套的各種紡機配件和紡織器材

服裝設計、放樣、剪裁、縫制、整燙、輸送和包裝設備

12.民族用紡織品

二、需要嚴格限制生產的產品(出口產品除外)

純毛紡織品

低檔無紡布

普通人造毛皮

有梭窄幅織機

三、停止生產的行業和產品

已公布的淘汰紡織機械

質量低、消耗高、管理水平低的虧損企業

四、重點支持基本建設的產業、產品

1.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體

精對苯二甲酸

乙二醇

聚酯切片

丙烯腈及其聚合體

己內酰胺及其聚合體

尼龍66鹽及其聚合體

抽絲級聚丙烯

2.合成纖維

腈綸(與聚合體配套建設)

3.再生纖維素纖維及其原料

棉短絨剝絨

化纖漿粕

粘膠纖維

醋酸纖維素片

醋酸絲

4.能夠增加出口創匯的行業和產品

各種純棉、棉混紡、化纖印染布、色織布等深度加工產品

純化纖呢絨

山羊絨、兔毛、牦牛毛、駝絨等特種原料的深加工產品

原料能夠落實的各種上水平、上檔次的純棉、多種纖維混紡針織品

化纖長絲針織品

真絲針織品

中高檔毛巾類產品、被單及賓館室內配套紡織品

工藝配套紡織品

線、帶及其他市場緊缺的紡織小商品

苧麻、亞(胡)麻的純麻及麻混紡面料、裝飾用品等深加工產品

各類真絲、交織、化纖印染綢、滌綸仿真絲綢

5.新型紡織機械及紡織器材

高技術水平的環錠紡紗設備

其他各種新型紡紗設備

新型針織設備及配套織針

無梭織機及織造準備設備

自動絡筒設備

各類化纖抽絲設備

苧、亞(胡)麻紡織設備及脫膠設備

新型印染、后整理設備

與新型紡機配套的各種紡織專配件和紡織器材,服裝設計、放樣、剪裁、縫制、整燙、包裝設備

五、嚴格控制進行基本建設的產業和產品

毛紡

棉紡

丙綸

普通滌綸長絲

繅絲

織綢

純毛紡織品

麻袋

普通人造毛皮

低檔無紡布

低檔化纖地毯

粘膠強力絲

六、嚴格停止進行基本建設的行業和產品

1.無治理污染措施的印染廠

2.已公布的紡織機械淘汰產品

3.工廠建設規模小又無條件進一步達到合理規模的新建項目

年產2000噸及其以下的普通化纖長絲抽絲廠

年產5000噸及其以下的普通化纖短纖維抽絲廠

1萬錠及其以下的普通環錠小棉紡廠

2400錠及其以下的小毛精紡廠

600錠及其以下的小粗紡廠

2400錠及其以下的苧麻長麻紡織廠

26臺織機及其以下的小麻袋廠

2400緒及其以下的小繅絲廠

七、重點支持技術改造的產業、產品

1.能夠增加產品產量、提高質量的化纖原料及改性、異性,仿絲、仿毛、仿麻化學纖維。

2.以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擴大出口創匯為目的的棉紡織更新改造項目,特別是擴大精梳紗及其產品、針織復制專用以及細支高密織物等。

3.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擴大出口創匯為目的的毛紡織更新改造項目,特別是純化纖呢絨、各種特種纖維混紡、兔毛紡等產品。

4.苧、亞(胡)麻純紡產品、混紡產品及制成品。

5.以提高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擴大花、色布出口并提高創匯值的印染、后整理項目。

6.以提高質量、增加花色品種、擴大出口創匯為目的的絲綢更新改造項目、特別是絲綢印染后整理的填平補齊和繅絲、織造、絹紡的老設備更新改造。

7.擴大名、優服裝出口及配套里料、輔料生產的技改項目。

8.提高質量、檔次、擴大出口的針織、復制產品以及裝飾用紡織品、特種工業用紡織品。

9.提高紡織機械新產品質量、性能的紡機紡器廠的技術改造項目。特別是引進設備消化、吸收的技術改造項目。

八、嚴格限制技術改造的行業和產品

未列入新增生產能力計劃,以技術改造名義自行擴大生產能力的棉紡、毛紡,纖維抽絲能力項目。

上述嚴格控制和停止進行生產和基建的產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浦县| 瑞丽市| 和林格尔县| 繁峙县| 镇宁| 安岳县| 准格尔旗| 秭归县| 北宁市| 新郑市| 潮安县| 台江县| 襄垣县| 依兰县| 尉氏县| 乌鲁木齐县| 平潭县| 东平县| 呈贡县| 九龙城区| 平凉市| 广南县| 宁明县| 舞钢市| 连云港市| 禹州市| 敦化市| 汉沽区| 基隆市| 太和县| 浏阳市| 诏安县| 丰宁| 文山县| 安庆市| 和顺县| 大竹县| 诸暨市| 巴中市|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