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放下執念,手里的球也許可以落下一兩個
- 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 韓卓
- 1418字
- 2023-12-28 17:17:13
韓卓
十年前,我從美國佐治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來到北京師范大學繼續從事心理學研究,并創建了自己的心理學研究實驗室The PERK Lab,和四十多位教師、博士后、碩博士和本科生們一起開展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學研究。這些年來,我的合作研究幾乎包羅了人生的各個年齡段,從嬰幼兒到成年人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都是我關注的重點,研究方向涉及心理病理學、情緒和情緒調節、焦慮和抑郁、原生家庭等眾多心理學話題。
十年如一日的心理學研究,并沒有令我感到厭倦,我常對周圍的人說:“雖然偶爾也會有倦怠的時候,但總能快速恢復對工作最初的熱情?!?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都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剛畢業時,正處于戀愛期,當時我對浪漫關系的研究很感興趣,并且發現在這個領域很多問題還沒有被解答,于是就設計了一系列戀愛心理學對個體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項目;后來組建了家庭,有了第一個寶寶,我又開始了新的研究探索,比如媽媽們的孕期情緒和整體的家庭情緒氛圍對產后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及寶寶出生以后對寶寶的教養方式和情緒社會發展的影響等。
每天和很多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打交道,同學們偶爾會問我如何每天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中。被問得多了,我自己也開始好奇,并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想是因為這份工作真正匹配了我的個性,”在和一位博士生閑聊時,我對她說:“我有個好朋友是從事人格心理學研究的著名專家,她曾經半開玩笑地說我是典型的T型人格,即thrill-seeker personality,這類人喜歡去創造、追求激動人心的事件。”
我覺得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不太喜歡過度重復的工作,更喜歡不斷有新鮮的研究與體驗,所以我才會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情況設計實驗,嘗試科學地回答這些令人感興趣的“人生問題”。
其實,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也經歷過幾段低谷期。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我剛生完第二個寶寶,手上還有很多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都要跟進,帶教的幾位博士生、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還在等著指導意見。此外,我還有更有“野心”的想法,希望給予兩個寶寶同樣的關注和疼愛,并且彌補這些年因留學在外沒能給父母的關心。
我想要兼顧每一件事,但是顯然很難實現。這份“野心”導致我在一段時間內陷入極度的崩潰、焦慮和迷茫的狀態。而將我成功從崩潰邊緣拽回來的是一封信。寫信人是我博士階段的聯合導師Cindy Suveg教授。這封信的內容一下就擊中了我的心,到現在回想起那封郵件當中的內容時,依然覺得非常感動。
信的內容翻譯成中文大致如下——
Rachel(我的英文名):
我完全明白你這一段時間的感受,我曾經也跟你一樣,我們想要成為一個完美的老師、媽媽、女兒、妻子,甚至想要成為特別靠譜的同事和合作者,還有最溫暖的朋友。這些角色我們都想要做,但是我們常常忘了自己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和身份,那就是自己。你最近有沒有好好地照顧自己呢?在履行無數的身份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照顧好,有沒有關愛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呢?
后來我逐漸意識到,我們每個人在某些階段,就像馬戲團里表演拋球的小丑一樣。我們總以為目標是不讓每個球落下,完美謝幕,但有時候手上的球實在太多了,總是手忙腳亂,非常崩潰。其實有時候,我們可以放下執念,讓其中一兩個球暫時落下,后果其實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既然每個人都會陷入迷茫,必要的時候,不如放下執念,關愛自己,接納和喜歡每一個階段的自己,也就是“現在的自己”。
親愛的讀者,也許我可以成為你身邊那位研究心理學的“閨蜜”。我樂意把自己的學習、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用書信的形式分享給你。
期待你也會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