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4178字
- 2024-03-13 23:49:17
“大伙兒抓把勁兒,爭取趕在天黑之前把這口渠給通了!”胡家村的村長端著一碗還沒扒干凈的飯,一邊吃一邊對挖渠的眾人招呼著。
勞工們也端著飯碗抓緊吃著,都想省點時間出來上工。
“好!”眾人回應道。
眼下已經是雨水過后驚蟄前夕,南鄭地界完全沒有要下雨的意思,不光是總兵府在愁,各個村子的村長們也愁得發慌。
去年就是一場春旱,今年再來一遭莊稼可怎么受得了。
“鄉親們,來喝口茶解解渴!”一隊女子合力抬著兩桶茶水到工地上,到了才發現兩桶茶水似乎有點不夠喝。
場間不光有村里的兩個勞動隊,各家各戶能干得動體力活的都拿著鋤頭簸箕出來幫忙挖渠,二百戶的村子愣是湊了將近三百人的勞力出來。
村長趕緊把碗里的剩飯扒拉到嘴里,邊嚼邊含糊不清地說道:“讓勞動隊的同志喝吧,出發前鄉親們都自己帶了水和干糧,咱們幫忙的只干半天,勞動隊要干上一天呢!”
“成,大家伙快來分吧!”這伙姑娘里領頭的就是秦小滿。
在李弘的安排下,秦家在城里落了戶,用李弘送的錢財置辦了兩家商鋪。
秦周自認為不會照顧生意,便從軍去了,因為他在咸寧縣做過城門管隊,入伍之后上手就是班長。
秦小滿則是進了婦孺科,在小學一年級教女孩子們識字。
上女校的孩子不多,女校的授課任務并不重,所以秦小滿日常中還會參加一些別的婦孺科活動,比如此刻給各村勞動隊送茶水喝。
一名勞動隊的漢子說道:“秦姑娘靈性得很,給我們喝的茶水都格外甜哩!”
另一名漢子說道:“去去去,你家又不是沒得婆娘,要是被你家那口子知道了你在外邊勾搭別人,不得刮爛你的臉!”
說完,周圍人都笑了起來。
先前說話的男人被眾人的笑聲激得漲紅了臉,辯解道:“怎么叫勾搭,人秦姑娘隔天就來給咱們送茶水,確實是靈性得很嘛!”
眾人倒是不反對這話。
雖然秦小滿自小就在家里幫忙做活,長大了些也會參與農事,但是腰肩臂膀并不因此粗大,反倒是因為經常勞作身上泛著一股健康自然的氣息。
而秦小滿雖然比不得那些大家閨秀,但比起其他同行的女子,生得確實是要好看一些。
喝完茶,有好事的健婦湊上來問道:“秦姑娘許了人家沒有?”
“謝謝嬸子關心,還沒呢!”秦小滿面對這種話題總會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已經是快十七歲的大姑娘,算虛歲都十八了,在大明的大環境下還沒結婚年紀算是有點大,被外人當面談到婚嫁之事害羞總是難免的。
不過她跟楊驚春的關系處得倒是不錯,楊驚春還比她大三歲,也還沒結婚,所以她倒也不怎么著急。
但人楊驚春已經有合意的對象了,只不過汪夢錫趕著去應試所以兩人沒確定下來。
那健婦一聽秦小滿還沒許配人家,也不跟著勞動隊去干活了,拍手道:“我看秦姑娘年紀也不小了,要不嬸子幫你牽根線?”
“不用了,不用了……”秦小滿連忙推辭。
健婦還想接著說,卻聽有人喊道:“欸,師長來了!”
轉眼看去,確實是李弘帶著總兵府的幾個秘書正在遠處的田埂上行走。
眾人連忙停下手中的活計圍了上來,排在人群后邊的紛紛伸長了脖子或者踮起腳想看看李弘的尊容。
畢竟現在沒有照相技術,這群鄉民總聽宣傳干事說李師長李師長的,卻很少有人見過。
李弘的幾個秘書先小跑過來對眾人喊道:“師長就是來看看大伙,大伙繼續忙,千萬別耽誤了水利建設。”
勞動隊隊員和男人們都接著干活去了,女人們卻還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
“唉我聽說李師長可只有二十歲呢,也還沒娶婆姨。”
“真的假的?”有人不信,好端端的漢中總兵官,怎么可能只有二十歲?
“是真的哩,我二姨家的小子在總兵府當侍衛親兵,這可是他回家探親時親口說的。”
“哎喲喂,早知道我就不嫁給我家那口子了!”有人搖頭嘆息。
“你就做那春秋白日夢吧!”
眾位女子都樂呵呵笑了起來。
等李弘走近了,看一眾女子樂呵的模樣,問道:“什么事笑得那么開心?”
有膽大的女人直接說道:“咱們幾個在說師長您的婚事呢!”
“婚事?”李弘很是疑惑,“我怎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婚事?”
眾人看李弘沒有架子,笑問道:“師長你娶婆姨沒有?”
“還沒呢。”
“那要不我們姐妹給你介紹一個?”
“啊?”李弘以為這群婦人又要給自己推薦十四五歲的小姑娘。
在李弘愣神的功夫,幾名女子合力把秦小滿推了出來。
“秦干事也還沒許人家呢,要不您倆好好處處,要是相中了可記得請咱們喝喜酒!”
李弘不理會眾位女子的調笑,對秦小滿說道:“哎呀,你也在這里。”
幾個村婦一見兩人認識,頓時做媒婆的心思大起,尤其是剛剛那位說要給秦小滿牽線的健婦人顯得格外激動。
“師長您好好看看,咱們秦姑娘、秦干事生得這可是水靈靈的,可沒幾個姑娘能比得上的,要不您把她娶回家算了。”
話頭一起,許多已經嫁人的老嫂子便開始從各個角度夸贊起秦小滿來,尤其是已經生育過的,各種葷段子飆得飛起。
秦小滿之前就被說得有些害羞,此刻更是覺得臉上火辣辣一樣的熱,羞得抬不起頭。
李弘有些無奈地對眾人說道:“秦姑娘是我的恩人,各位嬸子就別開她的玩笑了,我就是來看看水渠貫通的情況,這可關系到咱們的糧食問題。”
“哎喲,說起這個,咱們胡家村可就差這么一點了。”
“是啊,這也是南鄭縣最后一段了,所以我才來看看,得快點修好給別的縣鎮做個表率。”李弘笑著說道,然后便徑直往勞動隊揮灑汗水的地方去了。
他沒有再跟秦小滿搭話,要是表現得稍微親密些,這群老嫂子怕是要把大姑娘弄得羞死。
水利工程一直是李弘施政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當下大概率又要遭一場春旱的情況下,借助優良的水利和為數不多的河流,再加上去年糧行存下來的儲備糧,把春天應付過去應該沒問題。
自從搬到總兵府,大同社治下的樣板除了小康鎮還有整個南鄭縣,眼下胡家村的這段水渠已經是南鄭縣水利規劃里最后一小段了,整個總兵府都相當重視。
可以說,華夏文明的成型以及集體主義的傳統都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黃河的定期泛濫造就了河岸豐沃的農田。
沿河而居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整個華夏的文明脈絡。
尤其是在旱期,好的水利不說保證糧食收成好吧,起碼能夠做到保住一定的糧食產出。
“大伙辛苦了!”
“水渠都通了人人能取水,今年咱們也不用擔心春旱,不辛苦!”
有了師長的鼓勵,眾人干得愈發起勁。
等把南鄭縣這邊的水渠都貫通了,李弘還得抽時間回一趟小康鎮。
畢竟那邊才是李弘一開始就想打造的樣板。
一段時間后。
幾個從北京來的錦衣衛密探,穿著便裝來到漢中。
起因是崇禎收到一份奏疏,說這里的居民人人安居樂業,尤其是有個小康鎮,那里是李總兵造反起家的地方,個個都過著神仙一樣的日子。
奏疏是練國事上的。
練國事不理解,同樣是輕徭薄賦,怎么李弘在漢中就能凝聚那么強的民心,而自己在鄖縣就做不到呢?
殺大戶殺豪強分田似乎也不是原因,畢竟此前已經有反賊驗證過了,光這么做根本不頂用。
他派人到漢中,本來準備好好探查一番,結果那幾個探子在漢中落了戶就不回來了,弄得巡撫大人很是郁悶。
好在練國事這段時間用齊天王圍城時士紳捐的錢糧多少也練了點兵,培養了一隊夜不收出來。
所謂夜不收,原本是邊鎮上的偵察兵,除了偵察還能執行其他特種作戰任務,比如間諜、劫營、燒荒、勸降等,練國事訓練的這一批主要任務還是搞偵察。
但是幾個夜不收去了漢中,回來還是說漢中人人安樂,只不過有許多士紳對李弘的田政不滿,期待著大明天兵過來給他們主持公道。
無奈之下,練國事把夜不收搜集到的漢中具體情況寫到奏疏里去,送到北京讓崇禎看看。
崇禎看完奏疏也很郁悶,怎么這小子減稅反倒變富裕了,而自己加稅卻變窮了呢?
于是崇禎也決定學習學習,派去一隊錦衣衛。
說不定就能從漢中學到點什么東西,畢竟現在不管是遼東還是陜北都著急用錢。
錦衣衛換上皮氅扮作商人,來到一家客棧辦理入住,客棧的伙計互相交換了下眼神,一面招呼幾個錦衣衛,一面遣人送出去一封密信。
不是所有的客棧都是情報站,但很不幸,這群錦衣衛一來就選了最貴的那個。
眼下只有外地客商和探子才會選貴的。
錦衣衛分散開來打探消息,其中一人見許多百姓推著板車或者肩挑背扛地往河岸運糧食。
那人攔住一名年長者,問道:“老鄉,你們這是在作甚?現在不是還沒到納糧的時候嗎?”
“外地來的吧?”
“是,我是從湖廣來的。”錦衣衛努力學著江淮官話的腔調說話,試圖掩飾自己的身份,但是開口就是濃厚的京味兒。
那年長者邊走邊嘟囔:“湖廣來的探子我又不是沒見過,們這些外地的,一個個就不能說個實話?”
錦衣衛聞言一驚:“過去常有別的外地人來嗎?”
年長者答道:“我聽人說,那什么練巡撫、楊總督還有幾個什么反賊都派人來過,你呢,你是哪里的?”
錦衣衛當然不敢說自己是北京的皇帝派來的,仍是堅持說道:“我是湖廣來的行商,此來是想跟老人家了解一下本地情況。”
老人家煩了:“哎呀你這后生不說實話,你要真是客商就該去跟官府談,拉著我們小老百姓不就是想打聽事兒嗎?”
錦衣衛問道:“怎么客商要去和官府談生意?”
老人家邊走邊說:“外來的客商要想做生意必須去官府登記,要是私自經營被官府查到了,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該拉去刑名司蹲牢子了。”
“我怎么沒聽說大明官府有這種規定?”
老者停下來,把背上的糧食袋摔到地上,顯得十分生氣:“誰跟你說是大明官府?這是咱們大同社官府的規定!”
不等錦衣衛繼續問,老者指著地上的袋子說道:“前幾日宣傳干事都跟咱們說了,今年怕是要遭旱災,今年的田賦再免兩成,到時候要確實遭災了不僅不用交糧食,官府還倒給糧食救災。大明官府算什么東西?多少年了只知道增加田賦和各種雜稅!咱們這都是眼看著李師長減賦,擔心糧行的糧食不夠用,去捐糧食的!”
百姓給官府捐糧食賑災,這名錦衣衛覺得自己耳朵似乎出了點問題。
老者憤憤道:“你要真是外地來得商人,我勸你好好做生意,別想從我們手里低價買糧食然后高價拿去賣。我跟你講,大同社商稅和水上的鈔關收得也比大明少,只要你們規規矩矩的,李師長不會虧待你們!”
本地確實有糧商試圖囤積居奇,開價雖然比糧行高許多,但是等到真旱了或者拉到北邊缺糧的地界去賣,就能賺上很大一筆。
但是李弘嚴厲打擊這種行為,并且讓宣傳司加大力度對鄉親們宣傳為什么不能高價賣糧食給那些糧商。
大災之年,糧荒往往不完全是因為天災。
當然,總還是會有貪圖錢財的百姓偷偷地給糧商賣糧食,這種小規模并且十分隱蔽的行為李弘也管不了。
這名錦衣衛趕緊跑回據點,和同伴分享情報。
等一眾錦衣衛聚在一起分享情報,他們發現沔縣地界都差不多的情況,百姓們爭先恐后地給糧行捐糧食,生怕大同社沒有錢糧用。
這種現象在小康鎮尤甚。
幾人分享情報之后一陣感嘆,決定明日折回去往南鄭縣看看是什么情況。
他們有人聽說那里的水利建得不錯。
商議了一陣,幾人卻聽見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刑名司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