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火銃連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4123字
- 2024-02-28 23:48:26
李弘練脫產正兵的想法暫時只能停留在他腦子里,眼下最重要的工作還是把各縣的田產分下去,以及剿匪。
潰敗的官兵在石泉漢陰兩縣就地轉為土匪。
為了保障民生,李弘不得不專門派人馬剿匪,二縣政務方面的工作只得暫時擱置。
所以李弘手里有效統治的暫時是七個縣,等剿匪工作基本結束就能占據九個縣。
而在京畿,崇禎逮袁崇煥下獄,祖大壽驚懼,率部反出山海關。
各地的勤王軍也問題重重。
山西巡撫耿如杞、總兵張鴻功率兵五千勤王,三日不得軍糧,餓急了的官兵擄掠百姓,耿、張二人不能禁制,于是崇禎將二人下獄。結果晉軍驚駭,一夜散去,耿、張二人遭誅。
被楊戌打得丟盔棄甲的延綏總兵吳自勉克扣軍糧,盜賣軍馬,勒索士卒,手下軍將也因此散去,延綏巡撫張夢鯨憂憤而死,洪承疇繼任。
甘肅兵馬長驅六千里勤王,但朝廷不給發糧食。將官害怕誤期受罰,勒逼眾軍背負盔甲銃炮趕路,士卒苦不堪言。軍中王進才、殷登科、吳天印等計議:“左右是死,不如死于此處”,于是殺參將孫懷忠、把總周道昌、連登魁,奪餉銀西歸蘭州。甘肅巡撫梅之煥因此被崇禎撤職下獄。
這些勤王路上嘩變的士卒大多加入流寇勢力,讓原本不諳攻戰、毫無紀律的農民起義軍聲勢大振,也就造成了陜北亂上加亂。
本來,楊鶴用近乎白嫖的方式招撫了許多起義軍,但正因為白嫖,楊鶴拿不出錢糧來安撫這些賊寇。為了生存,被招撫的流賊便開始劫掠百姓。
陜北的百姓還有個什么好劫的?吃不飽飯的流賊只得降而復叛。
官軍賊軍一個德行。
而在鄖陽,沒人再敢接手鄖陽巡撫這個活,湖廣、陜西、四川的交界處無人節制,成了一個勃勃生機萬物竟發之地。
那些被洪承疇追著打的賊軍一部分逃向山西,一部分逃向湖廣。
明末農民起義的大勢,因為李弘的出現,開始產生一些奇妙的變化。
等到開春,韃子在關內劫掠四月有余之后終于北返。
李弘也趁這個當口剿滅了各縣大部分匪寇,順利穩固石泉、漢陰兩縣。
陜西的流賊和土匪因為勤王軍嘩變狠狠壯大實力之后,從漢中往返關中的道路便不再安全,李弘也就停了近段時間和汪夢錫的聯系。
如今漢中大部都被李弘平定了,土匪也清剿得差不多,李弘便又派趙登前往西安和汪夢錫聯絡。
相比于漢中各位同僚焦頭爛額的忙碌,汪夢錫在西安的日子可謂快活。
他每日不是參加文會就是請還鄉會里沒錢的士子吃飯,已經成了這些貧寒士子眼中的狗大戶,沒事就要找個理由約著一起出去上酒樓耍。
汪夢錫也趁此機會宣傳大同思想,他在成為李弘的秘書之前本來就是給干部和俘虜的大名官員做培訓的人,還能寫出《大同均田論》這種文章,本來就是辯經的高手。
這些時日他總是在請人吃飯的間隙拿出大同社的理論文章跟人討論,名義上是讓人辯駁,實則先讓對方提出反駁觀點,汪夢錫自己再用大同社的觀點去駁斥。
被駁斥的人也不會懷疑汪夢錫的立場,畢竟他沒回都是用的同一個理由。
“若是李賊如此說來,閣下又當如何辯駁呢?”
來來往往之后,還真就有人認同了大同思想,開始試圖反過來說服汪夢錫。
每當此時,汪夢錫都會笑吟吟地亮出真實身份。
一來二去,汪夢錫還在西安發展了六個大同社的編外社員出來,一個秀才公和五個童生。
趙登此去的任務之一也是要把這群編外社員給接回來。
不過汪夢錫做事也算是謹慎小心,沒有讓這些地下大同社員知道各自的身份,每個人只單獨跟他聯絡。
所以等趙登到了,汪夢錫將六個人聚到一起時,六人才驚訝不已。
“原來你也入了大同社!”
這幾個士子都是洋縣人,趙登帶著他們回漢中走的也是儻駱道,正好讓他們看看家鄉的變化。
一行人在洋縣城里歇腳,一名士子在客棧二樓俯瞰街市,問道:“欸?我記得因為瑞王崇尚佛道,原本洋縣也多有僧眾行走,如今怎么一個都見不到了?”
趙登笑道:“李師長去年一口氣抓了兩千多沒有度牒的假和尚和假道士,都勒令他們還俗了,還殺了幾個欺壓僧眾百姓的大和尚。如今每個縣最多也就留一廟一觀,多的要么改成了濟養院讓老弱病殘居住,要么改成了職事房給公職人員居住。”
另一名士子好奇問道:“那些沒有度牒的假道士假和尚還俗之后呢?”
趙登答道:“又不是沒手沒腳,愿意耕田的可以分田,想留在城里的可以做幫工,總之餓不死。師長常教導我們勞動創造幸福,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還想像以前一樣不做事拿著個缽盂四處討飯就能過上好日子,哪兒有那么美的事?”
眾士子紛紛點頭,他們認可這種不勞動不得食的觀點。
見到眾人的神色,趙登心里很滿意,繼續說道:“大和尚除了會說點好聽的話屁用沒有,那些道士還有點子用,可以去軍務司跟徐工一起研究火藥。對了,這個徐工也是我從西安帶回來的,原本是個火藥作匠戶,現在可是咱們總兵府的紅人,可受師長重視了。”
眾人紛紛露出向往的表情,一個破落匠戶都能成為總兵府的紅人,那他們這些士子豈不是更加受重視?
趙登似乎猜到他們心中所想,用手敲了敲桌子,說道:“你們到了總兵府不要一開始就想著做大官,咱們大同社不管多大的官都是從基層提拔起來的,有的人能做事敢做事就提拔得快,有的人做不好事就提拔得慢甚至得不到重視,你們可要做好心理準備。”
眾人聞言忙道:“這些天賜兄都單獨跟我們講過,我們自是曉得的。”
等歇息得差不多了,趙登帶著一行人繼續往總兵府走。
在鄉下,眾人還見到農會在組織挖堰塘,于是便也停下來看了看。
“這堰塘好處多多啊,雨水充沛的時候可以用于儲水,等到旱季又可以用于灌溉農田,這農會竟做得這樣好事。”
他們過去只知道農會會分地主的田分給小民,汪夢錫也沒就這方面給他們解釋過,此刻見到農會的所作所為,無不嘖嘖稱奇。
組織村民興修水利,這種事大明官府能做到嗎?
做不到,沒那個能力知道吧!
趙登笑道:“不光如此呢,近兩個月洋縣和城固兩縣吸納了許多北邊來的流民,這些人一個個沒錢沒糧的,分了田也不能馬上種出糧食來,師長說不能光給他們分糧食,不然容易養懶漢,所以才要求農會組織民眾挖堰塘,這個叫做以工代賑。”
這時有士子問道:“那山中居民怎么辦?即使有了堰塘,干旱時節他們也不好挑水,似乎也沒什么好辦法引水上山。”
趙登答道:“師長讓人尋來海外良種喚作玉米和土豆,可以山上種植,這兩種作物相對耐旱的,而且產量不低,尋常年月也是吃得飽的。聽說還有一種高產作物叫紅薯,只是暫時還沒尋到。”
眾人不知道玉米和土豆是何物,但既然山中居民也能得溫飽,眾人便紛紛夸贊起來。
一路閑聊,到總兵府時已經入夜,李弘還在處理公文沒下班。
經過通報,李弘出來寒暄了幾句,直接安排他們在總兵府的職事房住下,第二天直接讓卓翱安排他們去各縣鎮實習。
等送走了這批士子,幾個工匠抱著新造的鳥銃興沖沖找到李弘:“李師長,銃槍仿制成功了!”
李弘接過工匠們遞過來的鳥銃,撫摸著嶄新的銃身,問道:“槍管是如何打造的?”
領頭的工匠解釋道:“我們幾個依照師長的指示,不斷往鐵水里添加其他金屬以實驗合金強度,最后發現還是碳粉好用。這槍管是先用燒紅的碳鋼包裹住鐵梃,之后再反復捶打多次接合成管,最后用四棱鋼錐透入打好的管中旋轉磨制使得鋼管內壁足夠光滑,如此一來火藥發射則無阻滯,加上碳鋼本身強度足夠,也就降低了炸膛的風險。”
李弘細細觀察手中的火銃,發現銃管前端比后端略粗,微微呈喇叭狀,于是問道:“可以在銃管上加裝刺刀嗎?這樣兵士打光火藥之后還可以就地近戰搏殺。”
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答道:“這樣恐怕影響使用壽命,而且能夠裝配在銃槍上的刺刀恐怕容易折斷。”
李弘也不強求,真有需要到時候再給銃槍手發一把佩刀就行。
而且銃槍不一定只給騎兵用,只要產能上來了說不定可以組建一支專門的銃槍隊,配合長武器方陣作戰。
李弘喊來楊戌一起去校場試射。
連射好幾發,李弘手里的火銃毫發無損,但楊戌手上的那桿還是炸膛了。
不過還好,槍管炸膛之后并沒有飛出什么碎屑,沒有傷到旁人,只是楊戌持槍的左手遭了老罪。
雖說只是點皮外傷,但也看得一旁圍觀的工匠們膽戰心驚,生怕楊戌當場發飆。
等確定楊戌受傷不重之后,工匠頭子顫顫巍巍地說道:“楊連長少放點藥子,這生鋼打制的槍管不比得熟鐵,藥子放太多還是會炸膛的!”
李弘先是查看了楊戌的傷勢,確定沒什么大礙之后問工匠:“能否再將碳粉研細,將碳鋼打造成熟鐵使用?”
工匠們有些為難:“師長,不是我們不想,只是眼下沒辦法更細了。而且咱們用的煤炭確實不如木炭,制出來的碳鋼也只能是這樣。”
宋以前煤炭還沒得到大規模應用,百姓一般稱煤炭為石炭。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開始,北方樹林遭到大規模砍伐,加之煤冶煉技術長足發展,不管是生產生活需要還是軍工所需,煤炭都漸漸取代了木炭,百姓們對煤這種燃料的稱呼也從石炭轉變為了煤炭。
但是大明沒有煤炭脫硫技術,將煤炭粉末添加到生鐵粉里會增加鋼材的脆度。
李弘撿起被炸成兩半的銃管,問道:“那為什么不用木炭?”
工匠答道:“煤炭更耐燒,而且比木炭更便宜,若是需要大規模制造,用木炭滿足不了需求。”
“那也得用木炭,再給你們下個任務,誰要是能把碳粉精磨到足夠煉出熟鐵來,還有重賞!”李弘又給工匠們拋出一張大餅。
楊戌包扎好傷口之后走過來說道:“不能讓士卒們在戰斗過程中承擔炸膛的風險,咱們得提前把握好加火藥的度量。”
李弘想了想,說道:“給士卒們分發定量的火藥吧,個人掌握用藥量需要長期訓練,咱們等不了那么長時間,得先把合適的藥量實驗出來,再根據每次擊發的用藥量定量裝配,用個什么東西包住,作戰的時候直接拆裝就可以。”
這時有頭腦靈光的工匠建議道:“若是用紙裝恐怕容易打濕,可以用小竹筒裝藥子,竹筒還可以反復利用。”
“很好”李弘向他投去一個贊賞的眼神。
很快,這種用久了或者用藥量過大還是會炸膛的鳥銃便給楊戌的騎兵連裝配上了,工匠們還在研究怎么大規模生產熟鐵以制造強度更高的熟鐵銃管。
現成的火銃造了一百多支,分給騎兵部隊之后李弘有又組建了一支火銃連。
相比于大明朝廷的火器部隊,李弘的火銃連雖然人少,但火銃質量過得去,火藥質量也有保障,戰斗力不可同日而語。
明初的神機營三段擊玩得很溜,到了明末官軍反而不會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火銃的質量不過關,火藥的質量也十分堪憂。
朝廷給的經費可能是足夠的,但擋不住各級官吏貪污腐敗呀!
也就造成了官造鳥銃質量之拙劣,甚至無法擊破敵方裝甲。
火槍質量下降,火藥雜質過多,官造鳥銃炸膛的風險非常高,排成三段隊列別說打敵人了,一開火可能先受傷的是隊友。
李弘的火銃連暫時沒有這種顧慮,火銃連連長很快就自己琢磨出了三段擊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