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八百標兵

訓練正兵的構想很快得以實施。

因為選拔正兵的由頭是李弘要訓練親兵,所以現有的三個團并不取消,正兵在這三個團里抽調選拔。

等日后更加發展壯大了,可以把半脫產的軍隊推廣成各地民兵組織,保證各個地方也有一定的自衛能力,打出去就靠這些新選出來的正兵。

人數也沒有李弘一開始想的那么多,只選了五百人,加上原有的兩個警衛連和一個騎兵連勉強湊出來八百人。

也不是李弘不想訓練更多正兵,只是因為民生方面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能省下來練正兵的錢并不多。

大明的兵,一月一練是常態,十日一練是能打的好兵,五日一練是精銳。

強如戚家軍,也只能做到三日一練。

至于那些可憐的衛所兵,雖然名義上是軍戶,但實際社會地位是農奴,工作內容只有給軍官種地。

如此境遇下的衛所兵們別說操練了,每年能不能摸一次兵器都是個問題。

而李弘的兵,即便是這些半脫產的農兵農閑時也是隔日一練,農忙時也要五到十日一練,全脫產正兵則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基本不參與生產活動。

所以養同樣數量的兵,李弘的軍需成本是大明的數倍乃至上十倍,全脫產的正兵多了根本養不起。

除了原本的兩個警衛連和一個騎兵連,這新選拔出來的五百人一部分訓練成火銃兵,剩下的全部培養成著甲長矛兵。

原本李弘是準備發揮機動優勢訓練大規模的鴛鴦陣,但打了幾場仗發現鴛鴦陣根本不符合陜西的本地實際。

戚繼光搞出鴛鴦陣是因為東南沿海地區多丘陵溝壑、河渠縱橫、又加之道路狹窄,所以需要這種行動方便,長短兼具,攻守兼備的陣法。

但在陜西地界,山地里也許還可以用鴛鴦陣,但是平原正面戰斗鴛鴦陣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畢竟不會有將官傻到臨陣把自己的部隊化整為零朝對方殺過去。

如果遇上官軍精銳或者將領家丁部隊,面對著甲的敵軍,大刀片根本造不成有效殺傷。而且戰局都近身白刃戰了,也可以想象兩軍距離有多遠,瞬息之間如果不能砍翻敵人,那后果就是自己被敵人砍翻。

但是長矛不一樣,長矛可以把自己保護在一定距離之外,也可以組成大型陣列防御騎兵沖擊。騎兵也可以拿長矛或長槊沖陣對敵方步兵造成大規模殺傷。

而且耍長矛也簡單,只需要排好陣形隊列保持不亂,臨陣也只用作出一個動作——刺,捅不死就再捅一下。

組成陣列之后也不用再擔心被近身攻擊,只要足夠信任隊友而且隊友也能夠被信任,長矛陣列便極度難以被攻破。

即便敵軍有那種膽子大而且勇猛過人的兵跟地鼠一樣鉆進來了,也還有少量刀盾手去補刀抵擋。

冷兵器時代的兩軍對壘靠的不是大規模混戰,而是怎么在保持己方陣型不混亂的情況下搞亂對方的陣型,只要陣型一亂,那一支部隊離崩潰也就不遠了。

所以軍紀尤其重要。

李弘這日帶著正在干部培訓班學習的基層干部們參觀練兵。

校場上,嚴正正在負責訓練新編練出來的正兵。

幾場仗下來,李弘發現這貨治軍確實有一套,哪怕是王平這種有膽帶著部隊跑到敵軍大后方去的刺頭也只敢在他離開之后亂來,當面還是極為服帖的。

眼下采用的是戚繼光練兵法和現代部隊訓練的結合。

如果完全按照現代部隊訓練的方法來,那李弘的存糧根本不夠這些兵造的。

戚繼光的連練兵法要訓練服從性、耐力和意志力。

首先是背軍規,背不下來或者背錯就得挨鞭子。

李弘不讓打罵士卒,背錯軍規這種小事也不至于關禁閉,李弘規定的是俯臥撐或者長跑。

但私下里,若是誰犯了低級錯誤,還得給全班洗裹腳布,于是有些兵寧愿挨鞭子。

其次是練耐力和意志力,綁沙袋或者著重甲跑步,跑一里地不喘才算是合格,不然兩軍對陣沖鋒時要是跑不動摔著了,一不小心就容易把整個隊列都搞亂。

除此之外,還加了如站軍姿、踢正步等現代步兵操典才會有的科目,相比于體罰和高強度體能訓練,反倒是這種看似無用的科目才容易讓士兵們更加有紀律性。

李弘帶著干部培訓班的學員們到達校場時,新編練的士卒正在站軍姿。

只見一整個大方陣居然靜止不動,而且站立著幾百人的校場上卻能在做到鴉雀無聲,遙望過去長槍如林,士卒們各個鮮衣亮甲,參觀眾人無不嘖嘖稱奇。

“我軍真是威武雄壯,不動如山!”

“嚴團長練兵真是好手段!”

這時嚴正也小跑過來,聽到眾人的夸贊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道:“這可不是我的手段,都是師長練兵的法子,師長還親自寫了一本《步軍操典》,不光是我這里,原來那些老部隊的干部們也都在學習呢!”

一名地主家庭出身的干部低聲對同伴說道:“原先我家里還盼著官軍打過來,好把被分下去的田地都趁機收回去,我看官軍哪里打得過咱們大同士卒?如此嚴整之軍隊,天下誰人能敵?”

說話的人叫趙滋瀚,原本是洋縣的一戶地主家庶子,此刻他的立場已經完全站到了大同社一邊,不認可家里那些老東西的態度。

畢竟他在家里也不是什么受重視的人,被推出來送到李弘手下做事未嘗沒有作人質的意思,家里的嫡子趙鴻瀚可早在李弘進攻洋縣之前就被送到西安府去了,同樣都有秀才功名,他就沒這待遇。

如今他在李弘手下已經做了副鎮長,因為工作能力突出被送到干部培訓班深造,日后肯定是要受重點培養的,如今因為知道家里的那點小心思反而想跟家里做切割。

另一人聞言答道:“是啊,我看家里那幫老家伙是老糊涂了,還都盼著李師長早點死,我看李師長年輕得很,他們死光了師長都能活得好好的。日后等李師長問鼎中原,咱們各個都是從龍功臣,你我在政務上可要多多努力,日后說不定都能是閣部重臣!”

干部們都在互相竊竊私語,也沒誰在意兩人說些什么。

隨后嚴正一聲令下,士卒們紛紛解散,稍作休息之后開始對戰演習。

又觀摩了一陣,總兵府的一名秘書跑過來報告李弘說道:“師長,卓司長正找您呢,說是有事匯報。”

讓秘書們帶著培訓干部們回培訓班,李弘帶著幾名警衛員回了總兵府。

一回到總兵府,卓翱便面色十分沉痛地遞給李弘一份報告:“師長,這是統計結果。”

就在剛剛過去的冬天,不包括石泉、漢陰兩縣,李弘治下因為天寒凍死的合計已經超過了一百人,卓翱遞上去的正是調查報告和死亡名單。

大同社已經盡量讓糧行給每戶沒糧食吃的家庭都發了無息的過冬口糧,但仍然有這么多凍餓而死的,李弘看著桌上的那幾頁薄薄的紙,他不太忍心翻看。

把報告放到一邊,李弘看向卓翱問道:“不看了,你說吧,把原因告訴我,再拿出一份解決辦法來。往后的冬天只會更冷,今后咱們要做好打算。”

卓翱看了一眼被扔到一邊的報告文件,拱手說道:“百姓還是缺少御寒的衣物,尤其是原來被盤剝過甚的佃戶和從北邊跑過來的難民,他們原本就沒有田產和存糧,即便咱們分了田又貸了無息過冬糧食出去,他們也沒錢置辦過冬的衣被。”

哪怕是到了更靠近現代的大清朝晚期,人類抵抗自然波動的能力也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強大。

史載道光年間光北直元氏縣僅僅在一次大雪天就凍死了幾百戶居民,這還是棉花逐漸普及之后的結果。

棉花至遲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傳入內地中原地區,應該要屬宋末元初,起初還是是被作為花啊草啊看待,作為觀賞植物養在花園里。

朱元璋憑借自己曾經作為農民的經驗,慧眼識棉花,發現種植在皇宮后花園的供觀賞用的棉花有著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這才下令在合適的地區,廣泛地種植棉花。自那以后,棉衣、棉褲、棉被等一切棉花制品才正式出現在了百姓的家中。

但即便大明的棉花種植和紡織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棉被對平民來說也算是十足輕重的重量級家當,柳絮、蘆花、茅草這些才是冬日衣被常見的填充物。

而那些家境教差的貧民階層,冬日里靠沒有任何填充物的單衣過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國人在衣物上不再擔心御寒,都是現代化纖工業飛躍以后的事。

另外一個比較反常識的事情是,柴禾在冬天也是奢侈品。

中國古代人口密集地帶生態崩潰很嚴重,人均森林資源十分匱乏,木材不僅是生火取暖的原料,大型木材還是建筑材料。

哪怕是山民,砍柴撿柴也是一項重體力勞動,在天氣寒冷糧食匱乏的冬天,撿回來的柴禾燒火或生活做飯獲得的能量。

要不是鳳縣和沔縣兩地分布有東西向古、中生代的小型煤田或含煤區,恐怕今年冬天凍死的百姓還要更多。

等卓翱匯報完畢之后過了許久,李弘才開口問道:“能否在大同社的公田里種棉花?再讓百姓們也適當抽些田地出來種棉花。”

卓翱想了想之后說道:“我覺得在公田里改一部分棉田出來倒是可以,但讓百姓種植棉花可能不太行,即便是玉米和土豆,百姓們種植的意愿都不太高,而且百姓們還是想多存些糧食在手里,強行推廣棉花種植可能會遭到抵觸。”

李弘眉毛微挑,百姓不愿意擴種棉花倒還可以理解,畢竟都還沒完全吃飽飯呢,都想多種點糧食存起來,可土豆和玉米怎么會受冷遇?于是他好奇問道:“怎么玉米和土豆會遭到抵觸,鄉親們不樂意吃這兩樣作物嗎?”

卓翱答道:“大伙倒是很樂意接受,但鄉親們大多是將玉米種和土豆塊種都是灑在自家門前的菜地里,或是養在爛田里面,成熟之后當菜吃。而且咱們田賦也還在收,鄉親們也擔心咱們不接受用玉米和土豆繳夏糧秋糧。”

李弘不禁一陣頭疼,完全不是當初設想的那樣高產作物一經推廣則受到廣泛好評,之后自己治下的百姓就再也不缺糧食的情形,反而是百姓確實很樂意接受,但完全不把這倆玩意當主食看待。

“讓農會多宣傳一下吧,要是大家伙愿意廣種土豆和玉米,咱們便接受鄉親們用這兩兩樣作物納糧,糧行也得按市價收。”李弘輕輕按摩自己的太陽穴,對卓翱吩咐道。

“玉米倒是有可能推廣的,咱們適種的玉米照顧得好的畝產可達百斤,比之好田產量也許差了些,但是適合種在缺水的山地里,這種作物似乎十分耐旱,想必再過個一兩年鄉親們就都會搶著種玉米。但恐怕鄉親們會不太愿意廣泛種植土豆,這玩意發芽就有毒,窖藏期限太短,冬天最多只能留種,冬月滅秧入窖開春播種,當過冬存糧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根據試種情況來看,土豆的畝產量比稻麥也沒有高太多,相較而言百姓們還是更愿意接受種稻子和麥子。”

即便到了現代,恒溫恒壓配合抑芽劑建立的大型儲藏庫最多也只能把土豆窖藏一年,土豆主糧化計劃也是儲備土豆加工產品,而不是將鮮薯入庫。在大明的生產條件下,要想長期大規模儲備土豆不太現實。

至于玉米,這玩意對百姓來說倒是好東西,就連玉米棒子都可以一起磨成粉熬粥,但這樣做口味一定不會太好,適合貧民食用。想必要不了幾年玉米的大規模種植就可以實現,但土豆恐怕還得做很長一段時間的蔬菜。

李弘聞言只得無奈道:“唉,在山中推廣總行了吧,山地不好種稻麥,種些玉米土豆總比啥也沒有強。至于棉花,買吧,擴種的事情以后再說。”

“師長英明。”卓翱作揖奉承道。

李弘面對卓翱的這種恭維直擺手:“去去去,忙你的去,少來這套。”

卓翱嘿嘿笑著離開總兵府,李弘的心情也因為卓翱的打諢好了些,不過眉間的憂愁還是不減。

看來,高產作物的推廣也得是個長期過程,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讓百姓接受一種全新的作物,而且紅薯這玩意怎么就是找不到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博乐市| 丰镇市| 洛扎县| 海城市| 浮梁县| 金门县| 新干县| 鄂伦春自治旗| 白玉县| 织金县| 巴东县| 凌云县| 子洲县| 恭城| 松原市| 丹江口市| 资中县| 许昌县| 慈溪市| 金坛市| 龙海市| 如皋市| 施秉县| 桦甸市| 聂荣县| 秦皇岛市| 武平县| 翁牛特旗| 克什克腾旗| 蒙城县| 大荔县| 龙江县| 麻江县| 布尔津县| 宣恩县| 沁阳市| 泸定县| 永仁县| 富平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