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才四個縣就冗官

劉不訥和蔣允儀決戰時,李弘正在總兵府接見一幫私鹽販子。

因為有從山西走水路運來的糧食,加上李弘治下各縣水利都做得很好,所以陜西雖然整體干旱歉收,但李弘這邊不僅能種出糧食來,還有余糧可以供養近五千人的半脫產部隊。

全脫產的兵還是養不起,半脫產的部隊訓練和出征只能在農閑時。

眼下拿下了適合農耕的西鄉縣,產糧地又多了一處,今后對曹汝述的糧食依賴說不定還會減輕。

而且嚴正在西鄉縣清理飛灑抄了許多大地主的家,從地主家薅來的存糧也不少,短期內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

也正因如此,劉不訥才敢和蔣允儀對峙打消耗戰。

但自從李弘做了坐寇,朝廷就斷了漢中府的鹽運。

明初,老百姓吃的鹽由地方官府主持配給,食鹽經地方州縣官員,再由里長散給民戶。

明中葉以后,官府的配鹽不再通過里甲,而是交給鹽店和鋪戶,讓他們來經營州縣內的食鹽銷售。

李弘治下州縣官員大部分都被他給嘎了,大明朝廷再不可能給他運鹽來。

所以李弘治下不缺糧食,但缺鹽。

雖說曹汝述也賣晉鹽,因為這層關系李弘治下還不缺鹽吃,而且價格也沒有漲太高。

但若是把食鹽的希望全部放在晉商身上,那日后恐怕很長一段時間都要任他曹汝述拿捏。

李弘不喜歡這種脖子被人卡著的感覺。

所以前些日子抓到幾個私鹽販子,李弘不僅沒有治他們的罪,反而跟他們談起了生意。

私鹽販子來自四川,走米倉道到的漢中。

川鹽不像淮鹽那么好管控。

川中那種大型的取鹽井往往要花幾年甚至幾十年建好,打成出鹽水往往可以使用上百年,最長的甚至能堅挺一千多年,從東漢一直開采到大明。

但是四川的鄉民們隨處尋一個窮鄉僻壤打一口卓筒井也能取鹽,卓筒井井口還沒碗口大,隨便找片大點的樹葉都能蓋住,官府上哪兒查去?

所以四川地方私鹽泛濫,根本管不過來。

這群私鹽販子的頭頭叫鄧松,這人性格也算豪爽,直接開門見山道:“李師長,我們這些跑江湖的最是敬佩你這種好漢,如今外面賣鹽每斤三十文,我看在您的面子上可以給您每斤二十五文。”

明初,朝廷按戶口給鹽,即根據州縣人口數及其他需要,比如腌制魚類,以確定實際食鹽生產定額和行銷引目。

食鹽的銷量決定食鹽的供應量,需求量決定鹽業生產的規模,并將全國產鹽區,分為若干大區,如兩淮鹽區、兩浙鹽區、山東鹽區等,大區之下再分設若干鹽場,每個鹽場生產出來的鹽,被嚴格規定專門供應給若干州縣的吃鹽群眾。

這種做法,叫“劃區行鹽”。

所以不同地區的鹽價差異很大。

像湖廣、江西官鹽價格低的時候約四五文錢一斤,貴的時候約二三十文一斤。

而在陜西,鹽價相對較高,每升鹽值銀九分,換算一下大約一斤官鹽能賣到七八十文錢。

私鹽販子給出二十五文一斤的報價相對市價來說已經很低了,但李弘還是想講講價。

“能否再便宜點?我現在手里有四個縣,東邊三個縣也即日拿下,若是能再便宜些,我手下七個縣都會吃你家的鹽。”李弘開始給鄧松畫大餅。

鄧松說道:“李師長若是不信可以再多打聽打聽,全陜西的私鹽販都沒比我這家賣得更便宜的。”

李弘看向卓翱,卓翱微微點了點頭,示意跟他調查的情況差不多。

但李弘還是不死心,說道:“可我聽說江南官鹽的價格都只要幾文錢一斤。”

這是楊算在信中給他提到過的,現在楊算頂著李鏡典的名字在興化府通判任上干得有聲有色。

“我這是四川的井鹽,江南吃的可都是海鹽,這沒法比的。”鄧松不吃這一套。

李弘無奈笑道:“那便二十五文一斤吧,今后咱們可得長期合作!”

鄧松也笑道:“那就這么說定了!”

這群私鹽販子也不是什么大鹽梟,他們也是從川中的鹽梟手里進貨再四處轉賣,如今談下李弘這么大一單生意,日后不怕沒錢賺。

至于李弘,這單生意他看似吃虧,但他通過和私鹽販子的溝通交流了解了蜀中的大致情況,下定決心穩定漢中之后盡快拿下四川。

一來避免被卡食鹽脖子,二來也是緩解生存壓力。

如今李弘已經拿下了從鳳縣到洋縣的大半個漢中,向北可以從褒斜道、儻駱道進關中,也可以從金牛道、米倉道打成都。

但是反過來,官軍也可以從這幾條古道包夾李弘。

不過從漢中到利州衛地勢十分險要,很不好走,從李弘的大本營沔縣出發走金牛古道,過陽平關、寧羌州、越七盤關至朝天驛,而后經廣元至昭化,然后便可直達成都。

金牛道中間橫亙一座劍門山,劍門山綿延百里,中間只有一座劍門關可以通行,三國時期姜維三萬人就可以在劍門關擋住鐘會的十萬大軍。

金牛道西邊還有一個陰平道,更不好走,鄧艾便是從此處進攻成都。

私鹽販子走的米倉道在金牛道東邊,是從巴中通往漢中的道路,張飛和張郃的宕渠之戰就是為了守住米倉道。

更往東邊還有一條荔枝道,顧名思義就是當初唐王李隆基為了運荔枝到長安修的一條古道,這條古道方便川東進漢中。

所以即便拿不下整個四川,也要盡快拿下川北的利州衛(廣元),到時候從四川到漢中的道路要被他堵死一大半。

另外此次若非天氣寒冷,李弘也想盡快拿下興安州,一旦興安州到手,便可以控制漢江水道和荔枝道,接下來不管是東出湖廣還是從另一方向南下四川都要更安全。

送走私鹽販子之后沒幾日,前線的捷報就傳過來了。

蔣允儀被劉不訥打得一戰潰敗,自刎于營中,幾千潰兵一哄而散不好追趕,劉不訥只得收兵。

潰兵在逃亡過程中還有聚成小股部隊劫掠百姓的,被后方的王平逐一按在地上摩擦。

因為官軍的行為過于不做人,石泉、漢陰兩縣的百姓恨之入骨,尤其是知曉大同軍的操行之后,就連許多地主都主動把糧食獻出來資軍,哪個村子被潰散的官軍搶了就趕緊派人去通知王平過來鎮壓。

劉之杰作為指導員這些時日里也不知道寫了多少借條。

而且之所以寫這么多借條,是因為王平手下部隊的規模在快速增長,許多老人死光而且沒錢娶老婆的家庭甚至舉家投靠。

在敵后游弋些時日,本來只有五百人的營隊一下子增長到八百多人,殲滅潰逃的官軍四百有余,甚至比劉不訥在正面戰場上打死打傷的還要多。

……

“師長,不可再讓兵事院主管兵籍和募兵,此一戰王營長深入敵后本來就是不聽調令,還私自征兵三百余。若非其在敵后殲敵以及宣傳有功,這回怎么著都得給他一個處分,但若還讓兵事院如此行事下去,恐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卓翱單獨面見李弘,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早在跟梁應澤交鋒之時,劉不訥就干過這事兒,他當時干得比王平還狠,軍糧不夠的時候直接找一戶褒城縣的地主抄家,臨時招到的人比李弘親自帶領的部隊還多。

當時李弘地盤小,也沒直接占領縣城,各個人事機構都還沒建立起來,剛建立兵事院時也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現在兵事院的權責包括招募新兵、訓練軍隊、掌管軍籍、領兵作戰、評定戰績、提拔軍官、推選將領。

類比到大明朝廷,簡直就是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的結合體。

如今卓翱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李弘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不然很容易出現軍頭不聽話的情況。

李弘又召來幾個秘書和兩院六司的主官,幾經商討決定從兵事院中剝離募兵、軍籍管理和軍隊人事權建立軍務司,再給軍務司一定的財權負責軍隊后勤工作。

至于軍功管理,由隨軍的指導員負責統計,戰后再報給軍務司和軍法官評定集體功勛和個人功勛。

下完決定之后,一名叫向昭的秘書說道:“如今各級官府和兩院六司的人事有些冗余,尤其是分田完畢之后,基層有農會和勞動隊,許多鎮級干部分田結束之后便無事可做,我建議合并部分村鎮,合并之后多出來的官員剛好可以送去新占的三縣主持工作。”

財務司掌司吳志滿也附和道:“我同意向秘書的建議,咱們的俸祿發到鎮一級的官吏,各鎮的中小學教員也要咱們大同社發俸,開支太大了。”

程小樓也說道:“開荒和修水利的工作有農會和勞動隊處理,很多鎮級官員也就只有收稅時才會臨時性地忙起來,若是沒有其他什么事情,簡直就是在混日子。”

有人起頭,眾人立刻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起來,如今統治已經穩固的四個縣各個鎮級官員都閑出屁來了。

若非地盤還得擴張,這些人恐怕很快就會失去干勁。

李弘有些無奈,他原以為把權力深入到縣級以下能更好掌控基層,但沒想到自己這才多大地盤就出現了冗官的問題。

其實封建王朝的皇權也不是不想下鄉,畢竟哪個統治者會嫌棄自己掌握的權力大呢?

但是制度和效率決定了皇權就是下不了鄉,若是皇權強行下鄉,冗官問題很容易把封建王朝財政提前搞死。

甚至到縣城層面都是“官無封建,吏有封建”,在皇權收縮的年代,縣官都不得不和地方士紳共治,甚至有時候一縣主官還得看當地土豪臉色做事。

眾人討論一番,決定組織架構精簡到每縣統轄五到六個鎮,每個鎮的鎮長一名副鎮長兩名,不常設吏員,有工作需要的時候縣里派吏員過去。

這樣既能保證對基層的控制,又能節省不少俸祿開支。

討論到最后,李弘說道:“那好,咱們爭取在明年春耕之前完成新占三縣的全部分田工作,春耕之后再動刀兵!”

散會之后,李弘又單獨留下程小樓問道:“李科長的女校辦得怎么樣了?我有段時間沒見她了。”

程小樓無奈地嘆了口氣,搖頭道:“很不順利。”

原來,因為李弘并未強制女子上學,許多農民家庭不愿意送女娃出去讀書,她們倒是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而是樸實地覺得女孩子就應該在沒出嫁的時候幫家里做農活,出嫁了就嫁個好婆家好好過日子。

讀書?

有什么用?

而被分田的地主士紳家庭雖然也有些開明的愿意送女子讀書,但一聽說李緋云辦的女校里邊的女先生大多是從良的青樓女子,也都不愿意把自家姑娘送到女校去讀書。

四個縣的女校加起來入學的女子也才二十幾個,這還是李緋云親自一家一家敲門做工作的結果。

沒辦法,識字的女子本來就不多,會教四書的就更少了,連這些從良妓女都還是李緋云從宣傳司的文工團里強行拉出來的,逼得程小樓連夜寫了幾篇無女主的戲稿。

李弘聽完程小樓的講述說道:“李科長任重而道遠吶。”

程小樓笑道:“連月月都被李科長拉去女校教書了,月月每天回家都會跟我吹枕邊風,要我勸你下幾道政令強令女子出門讀書。”

李弘反問道:“你信不信要真下了這種政令,不管地主還是小農都會集體反對?”

“我信。”

兩人又聊了些工作以外的事情,等程小樓告辭離開,李弘開始一個人琢磨建立全脫產軍隊的事情。

這次對兵事院的限權讓他意識到另一個問題,他現在手下的兵多是沔縣、南鄭兩縣人,即便擴軍別的縣比例也不會提升太多,很容易在軍隊里形成派系。

雖然不情愿,但眼下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勢頭。

最好的辦法就是訓練一批全脫產的兵出來,按各縣人口分配征兵人數,這樣一來既可以限制沔縣、南鄭兩縣的兵員數量,也可以提升軍隊的戰斗力。

不然只有在農閑時才能打仗的軍隊像什么話?

七個縣的地盤,李弘打算先搞兩千全脫產的正兵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高雄市| 南涧| 固始县| 昆山市| 丰都县| 法库县| 海丰县| 措勤县| 刚察县| 新沂市| 顺昌县| 泰州市| 郎溪县| 平山县| 无棣县| 大同县| 莎车县| 临湘市| 泽库县| 西峡县| 饶河县| 台山市| 图木舒克市| 乌审旗| 汕头市| 从江县| 扎赉特旗| 井研县| 临夏市| 海南省| 阿巴嘎旗| 安远县| 新乡县| 周至县| 普兰店市| 星子县| 湘阴县| 上蔡县| 峡江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