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4章 沒馬的騎兵

李弘向曹汝述訂購的第一批馬幾天前就到了,一直養在小康鎮一村的勞動隊里,因為數量只有十三匹,所以李弘暫時也沒打算把這些馬怎么樣。

暫時先養著,等數量多了再組騎兵連或是騎兵排,還要留一批種馬配種,十三匹根本不夠看。

但是小康鎮一村勞動隊在養馬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也傳到了楊戌的耳朵里。

楊戌一聽說這事,都不去確認一下馬匹的數量,就直接沖到鎮公所要馬。

早前李弘就給他畫過組建騎兵部隊的大餅,等了幾個月終于有馬匹的消息,楊戌怎么能不興奮?

帶步兵多麻煩?不如騎兵沖鋒有意思。

李弘一邊撿起被楊戌一巴掌拍得震到地上的公文,一邊說道:“你急個什么?你也不先問問咱們就多少馬。”

楊戌不管這些,說道:“如果只有一匹那我不找你要,但就算是只有兩匹馬你也得分我一匹,你不知道每天跟那些跑不快的家伙呆在一起有多難受!”

李弘無語道:“我自己都沒要馬,這幾匹馬我留著配種的,你別想!”

十三匹馬里,只有三匹成年公馬,其他十匹都是還沒長大的小母馬。

原來沔縣巡檢司養了幾匹老馬,加上驛站有時候也會有馬匹歇息,李弘手下會照料馬匹的人倒是不缺,但是給馬配種可是個技術活,還得去尋找有對應專業技能的人。

馬和會照顧馬的人都金貴著呢。

三匹公馬要留作種馬,肯定不能拿去給楊戌瞎造,小母馬還沒長大,能不能馱人都是個問題,要是累死了找誰賠去?

楊戌不聽這種解釋,說道:“我不管,你今天必須給我馬。”

李弘沒好氣道:“原來縣里巡檢司的那兩匹你自己挑吧,別打我種馬的主意。”

楊戌此時也來了脾氣,說道:“那兩匹馬我都騎得試過了,都是一副跑兩步就要累死的樣子,根本不堪用!”

李弘堅決道:“不行,種馬不許用,日后有新買的馬匹到了我第一時間分給你,現在不給!”

楊戌想了想,覺得這樣也行,同意道:“那到時候我要最強壯的那一匹。”

李弘揮手道:“行行行行行,等買到了隨便你挑!”

不過楊戌這么一鬧倒是提醒了李弘,雖然暫時沒有馬,但是騎兵部隊的訓練還是可以搞一搞的,不能等馬長成了再練兵。

他把手搭在楊戌的肩膀上說道:“你不想當軍法官我早看出來了,現在我交給你一項差事,你去給我帶一連新兵……”

李弘還沒說完,楊戌撥開他的手拒絕道:“你還讓我去帶新兵,我能不能帶你又不是不知道?!”

“誒,不是讓你從新兵蛋子開始教,你挑幾個身材高大的,教他們騎馬射箭,日后他們都是你的騎兵連部下。”李弘重新把手搭到楊戌肩上,開始給他畫大餅。

“你有毛病吧!”楊戌翻了個白眼,“不給我馬,讓我去練騎兵,我拿頭給你練?”

李弘笑道:“我新造了一批弓箭,你可以先從射箭開始教起嘛!而且軍中有幾個獵戶,他們本身就是會射箭的,我讓他們給你打下手。”

楊戌很是郁悶,本來興沖沖跑過來要馬,現在不僅馬沒要到,還得了個麻煩差事。

早知道就不要了,做軍法官好歹比練新兵強。

李弘也很郁悶,沔縣城和漢中府里沒有會做火器的工匠,要想找火器匠人還要到西安府去搞,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匠人挖過來。

不得已,只能先做一批弓出來給未來的騎兵部隊用。

但是弓手的培養周期和成本都太高了,根本不如火器手來得劃算。

弓兵需要身材健碩,不然拉不動弓,而射箭又是個技術活,需要長期訓練才能上戰場。

先練一批會騎射的騎兵連出來,等日后有了火器,騎兵連的戰斗員們就只用學習騎術和射術而不用鉆研弓箭了。

楊戌領了新任務,悶悶不樂地去各連挑選身強力壯的戰斗員出來組建騎兵連。

但是他還是不死心,不知道從哪里搞了十幾只驢子過來給戰斗員們練習上馬下馬,好歹都是能馱人的,湊合用吧。

于是,這一支百人的騎兵連,不僅沒有馬,訓練還只能靠驢子。

李弘都覺得有些好笑,便又給山西的曹汝述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這邊抓緊采礦,請求他多運些馬來。

畢竟即便是配種成功了,小馬駒長大還需要時間呢!

另一邊,新任漢中知府和南鄭知縣也到任了,這二人沒什么本事,也沒什么募兵剿賊的想法,畢竟他們一上任就發現自己身邊的吏員一個個都特么不對勁。

不僅不盤剝百姓,日子過得還特么十分清廉,這是你一個吏員應該有的樣子嗎?

幾道政令下去,知府和知縣發現根本指使不動這群手下。

外有李賊盤踞,內里這些吏員又不聽話,于是二人徹底擺爛,一個整日讀書,一個尋花問柳不做正事。

愛咋咋地吧!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楊算或者說李鏡典居然升了!

因為在太監和布政使的隱瞞下,楊算雖然丟城失地在先,但之后又很快“奪回”并守住了縣城,事后不僅無過反倒有功,升任福建興化府通判。

拿到調令后的楊算十分無語,自己做了半輩子幕僚在官場上毫無建樹,如今冒名做官參與造反卻升了。

而且升官的原因就是自己直接參與了造反。

這上哪兒說理去?

李弘看過調令,笑盈盈說道:“先生可安心赴任。”

楊算擔憂道:“若是山西那邊出了問題該如何是好?”

畢竟他自己還用著李鏡典這個名字,李鏡典在山西還是有家人的。

李弘說道:“我讓趙登去一趟,看能不能把李家人都接過來。”

“恐怕不行。”楊算反對道,“李家在岢嵐應該有產業,不可能輕易到沔縣來,我還是親自去一趟的好。”

李弘驚訝道:“先生親自去?”

“對,我以幕僚楊算的名義去看看李鏡典這位好友的家人,畢竟我做幕僚也有經驗,不會出問題。”楊算捋著胡子笑道。

“嗯……”李弘暫時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先生還是小心些,帶小康鎮的人一起去,免得走漏了風聲。”

“你準備派誰和我同行?”楊算問道。

李弘說道:“師爺吧。”

他其實更想派趙登,這小子更機敏更曉得為人處世,跟著楊算也好鍛煉鍛煉,但是無奈趙登到現在還是個半文盲,如果到時候要跟著楊算參加文會什么的容易露餡。

“也好。”楊算點頭。

這段時間章才茂一直在主持分田工作,干得很好,后來李弘又將他調回縣丞給楊算做副手,也做得很好,而且再沒生什么抱怨。

但李弘還是有些不放心,畢竟這家伙有逃跑的前科,于是從自己的警衛連里抽出十個人護衛楊算,順便監視章才茂,又額外選了六名干練的宣傳干事同行。

名義上這些宣傳干事都是楊算的家奴,但是李弘都給他們安排了特別任務——在福建宣傳大同理論。

安排好諸事之后,李弘又問:“新任知縣是誰?”

楊算答道:“叫王際明,只知道是北直人,別的就不了解了,此人后日到任。”

李弘想了想,說道:“先生,我在你這里留宿兩夜,扔扮作先生書童,等新任知縣到了,你我先試探他一番。”

“可。”楊算點頭。

留在縣衙的兩日,李弘終于有了些閑工夫,仍像以前一樣讀書,不過過去還在縣衙時是看邸報,現在楊算都會把每月的邸報抄一份給李弘送去,縣衙的其他書他沒什么興趣,干脆看起了《大明律》。

朱元璋修律法時,想著搞一部垂范后世的法典出來,但是明律很多都是以其個人意志來編纂的。

在此之前,《唐律》一般被認為是編纂得十分優秀完備的成文法典,后面《宋刑統》幾乎照抄唐律,大宋卻又不依照執行,導致《宋刑統》完全成了擺設。

到朱元璋編纂明律時,也基本是照著唐律的模板來編,但是《大明律》的刑罰較為《唐律》更為嚴峻。

例如,同樣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對于謀反和謀大逆,《唐律》規定“為首者處極刑,父子年十六者以上絞”,其他人等不判刑。而到了《大明律》這里,則是“本人凌遲,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叔伯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者皆斬”。

在輕罪層面,《大明律》也比《唐律》嚴苛得多,比如盜竊這一罪名,《唐律》多少還要考慮一下盜竊的數額,但在《大明律》的規定下,哪怕只是盜竊了一文錢,一律仗六十,根本不考慮涉案金額的問題。

兩相比較,只能說朱元璋在維護自身統治這方面是毫不留情的。

之后為了防止法外遺奸,朱元璋又搞出了《大誥》四篇,親自制定特別刑事法規,在成文法典之外又搞出新的判例法,而且效力要高于《大明律》,對律中原有的罪名加重處罰。

并且《大誥》大行法外之刑、濫用酷刑,在朱元璋自己的統計里,所列出的凌遲、梟示、種諸等有幾千案,棄市一下有一萬多案,在重型的數量上確實做到了遠邁漢唐。

最后,即便《大誥》主要是針對官員的刑罰,在朱元璋死后,百姓們仍將其束之高閣。

李弘讀了兩天,一方面覺得《大明律》的種種規定過于嚴苛,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也是時候要搞一部法典出來了。

雖然自己現在只有一縣半的地盤,但是人多了難免會有糾紛,不可能什么事都交給農會去裁決,不然農會的權力過大。

但在此之前,《大明律》還是很好用的,李弘決定暫時沿用下去。

亂世嘛,用重典是必須的。

第三日,新任知縣王際明終于到任,和楊算寒暄幾句之后開始交接工作。

縣丞這種品官李弘早就將其軟禁起來了,位置上都塞上了自己的人,知縣要做什么都做不成。

但李弘還是要了解一下新任知縣是個什么樣的人。

畢竟日后是要和這位知縣多多打交道的。

工作初步交接完畢之后,楊算向王際明拱手道:“那沔縣就交給王大人了,還望王大人善待百姓。”

王際明回禮道:“那是自然,請李大人放心,安心赴任。”

楊算故意提醒道:“王大人,城外有李賊盤踞,沔縣數個鄉鎮皆被其占據,只是縣里多少還有些巡檢兵,賊兵打不進城來,王大人今后還請多加小心才是,不要輕易去招惹那李賊。”

“哦?”王際明很是疑惑,“我這一路上所見百姓皆安居樂業,不像是被流賊占領的樣子,我還以為是李大人治民有方呢。”

這貨一副不知道巡撫在李弘手里打了敗仗的模樣。

楊算不無自嘲地笑了笑,說道:“王大人有所不知,這李賊野心大得很,他不光是占領各鄉鎮,還在鄉間興修水利墾辟荒野,數月來恢復生產以致居民定豐,能為我等不能為之事。若非其是反賊,我倒還想與其結交一二。”

王際明笑道:“若真如此,我倒想好好拜會這位李賊。”

楊算勸道:“萬萬不可,梁巡撫都在李賊手里吃了敗仗,李大人切莫去招惹李賊。”

王際明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驚訝道:“巡撫都敗了?!”

楊算在心里狂翻白眼。

這貨到底什么來頭?對自己要主政的地方一點了解都沒有的嗎?

但他還是耐著性子給王際明簡要說了李弘和梁應澤交手的事情。

當然,隱去了他身為知縣和反賊攪在一起的種種。

王際明聽后暗暗心驚,自己這特么是來了個什么地方?

本來在路上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的情況,還在心里想著能夠大展一番拳腳,聽到本地有反賊也不慌,卻不想敵我態勢竟是這番模樣!

不過這也不怪他,這貨一直貢院里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忽然就被吏部拎出來送到沔縣當知縣,他還以為自己的努力終于被上級發現。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里,崇禎九年時,流賊小紅狼夜襲沔縣城,王際明在城內與小紅狼激戰負傷,被城外的民團救走。

一直到大清朝,沔縣城外申明亭都還有王公血戰碑。

總之,王際明雖然消息滯后,但他是那種想做事也能做事的官,只不過在李弘完全控制下的沔縣地界,他日后怕是做不成什么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时尚| 绍兴市| 德化县| 雅江县| 南投县| 大连市| 开江县| 郓城县| 鄂托克前旗| 孟津县| 普宁市| 砚山县| 凤山县| 章丘市| 高安市| 阜城县| SHOW| 东兴市| 五原县| 昌都县| 宜昌市| 抚宁县| 当雄县| 漳平市| 平舆县| 娄烦县| 德化县| 宣威市| 濮阳市| 九江市| 中江县| 西吉县| 定陶县| 易门县| 香港| 锡林郭勒盟| 定边县| 永宁县| 正定县| 东辽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