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模式的形成與心力結構

最初我提出心力概念的時候頭腦里并沒有成熟的結構,只是憑直覺羅列出影響人生效能的要素。羅列完要素之后,再去探索其內在關系和結構,最終架構出五力模型。在架構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兩個關鍵點,一個是能量,即如何優化一個人對能量的分配和運用方式;另一個就是大腦的工作記憶區,我將其隱喻為內存,究竟是哪些東西占據著人的內存?仔細推敲,會發現占據心思、消耗心力的無非是五種東西:人、事、物、夢、己,即心力作用的五種對象。

■塑造自我的五種力量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曾說:“‘自己’往往是看不見的,你要撞上一些別的什么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從能量的角度看,自我不過是個體能量在社會這個大能量場中長期持續互動的結果,是我們身上多股力量長期持續相互影響的結果。五維心力無非是內心的五種力量:耐受力代表的是過去的力量和動物本能的驅力;愿力代表的是未來的力量和精神驅力;連接力代表的是愛的力量和感性的力量;自控力代表的是自律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復原力則代表的是正念的力量和覺察的力量。

首先,過去的力量。耐受力既代表著人的過去,一個人的情感反應模式總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也代表著人的獸性殘留。既有代表過去的時間屬性,也有代表獸性的存在屬性。每個人的待人接物模式受早期社會經歷的影響很大,小時曾被怎么對待,長大后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小時缺乏愛的人很難給別人愛,小時候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難信任別人。不要光看一個人做了什么事,而要考察其小時候經歷過什么,考察是什么樣的經歷使其變成今天的樣子。了解其獨特的經歷,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值得同情。

其次,未來的力量。愿力代表人的夢想、未來,同時也代表人身上的神性,或稱之為佛性、心性也可以。人是唯一能夠根據自我目標有目的演化的生命,每個人都能夠通過想象設計和創造自己的未來。一個清晰的個人愿景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內在動力。一個人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清晰愿景和使命,自身的內在能量就會聚焦。生命是短暫的,只有把內在能量長期持續聚焦在某一個領域才可能有所作為。我很喜歡一句話: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想成為誰。強烈的夢想可以讓人的能量更多地向未來分配。尼采說,知道“為什么”的人幾乎能夠克服一切“怎么樣”問題。稻盛和夫說,只要你知道想要去哪里,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愿力和耐受力是一對。愿力代表未來、歸宿,指當你離開世界的時候要給世界留下什么,是想成為誰的能量(BEING)。耐受力代表過去的量,是做什么的能量(DOING)。人不過是過往經歷的總和,達馬西奧稱之為“自傳體自我”。我們不要只看一個人是什么樣或者做了什么事,而要考察其經歷過什么,是什么經歷把人塑造成這個樣子。

第三,他人的力量。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社交場合表現出來的你和獨處時的你簡直是判若兩人。在社會環境中,沒有人能夠為所欲為,所有人都是戴著鐐銬跳舞。連接力反映的是人際關系對個體能量的影響,有人能夠在人際關系中汲取能量,有人則在人際關系中消耗能量。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既關注對方的感受,也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伴隨一生的修身功課。維果茨基認為: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機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語言,通過人與人的社會交往而形成的。最近有句話很流行:“你的認知水平就是你朋友圈的平均水平。”自我正是在頻繁的社交活動中形成并演化的。

第四,自主的力量。自控力代表人身上的自主能量,是要在群體中凸顯個人風格,展示“我”的力量。我們的內在,獸性的本我、神性的超我以及現實的自我同在。每個人都是英雄與“狗熊”同在,天使與魔鬼同在,遠方與茍且同在。只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其獸性被激發了就是壞人,佛性被激活了就是好人。不同的遭遇激活了人性中不同的特質,就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孔子說:“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歟?”老虎和犀牛從籠子里出來傷人,龜甲和玉器被毀在匣子里,是誰的過錯呢?每個人畢生的修身功課無非兩樣:管住自己的“狗熊”,勿使其出來傷人;綻放自己的才德,勿使美德與才華埋沒。

自控力和連接力又是一對,在西方被叫作邏各斯(LOGOS)和厄洛斯(EROS)兩種能量,即分別能量和連接能量。人們時而表現出特立獨行的邏各斯能量,時而表現出追隨大眾的厄洛斯能量。人人都有綻放的訴求,因為離群索居對個體而言是危險的。西奧迪尼在他的《先發影響力》中說,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形成了定向反應,遇到危險的時候,人們更傾向于成為群體中的一員;而在求偶的時候,就想避開群體,獨自享受情意綿綿。泰戈爾說,愛情意味著兩個人就是世界。人們用智慧分清了界限,又用愛模糊了它們。劃分界限,要活出自我的能量就是自控力;模糊界限、團結一致活成強大的“我們”的能量就是連接力。愛因斯坦說,自我不過是意識的錯覺。自我其實是意識造出來的。當自我邊界模糊了的時候,我們就能感受到榮格所說的人類集體潛意識。

最后,平衡的力量。上述四種力量在一個人身上長期持續作用、相互角力。當四種力量失衡的時候,就需要恢復平衡,重新回歸穩態。這種持續回歸穩態的力量就是復原力。我們時而想活成理想中的自己,時而又羨慕別人的樣子;時而想我行我素、光明磊落地活著,時而又覺得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不得不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時而滿腦子盤算著未來,活在臆想的虛擬世界里,時而深陷過去,掉進傷痛的泥潭里。

一個人不能與過去和解,就沒有精力去開創未來。有道是:過去的過不去,未來的也來不了。一個人越想凸顯自我,越容易自我膨脹,反過來就更容易受到社會系統的制約。復原力處在其他四個力的中間起均衡作用。微觀的復原力就是念頭的管理。巴利文把“念”稱作SATI,正念就是要把念頭聚焦在當下,不掛念過去,不臆想未來,瓦解自我,回歸到更大的系統中,甚至跟整個宇宙系統連接,意識到自己是更大系統中的一粒塵埃,就釋然了。中觀的復原力是復盤,有意識地把經驗升華為知識,同時把生命能量從過去的事情中釋放出來。宏觀的復原力便是要直面過去的創傷,修補埋在潛意識深處一直在暗耗生命能量的黑洞。

某集團教育發展部總經理在參加心力線下課時,受五維心力的啟發,提出人生成功的五要素。第一,經受過挫折。小時候吃過苦,經受過磨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挫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沒有經歷過苦難和挫折的人很容易自我意識膨脹,容易釀成大錯。老子說,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沒經歷過挫折的人做決策時容易草率、輕敵,紙上談兵的趙括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第二,遇到過高人。人的認知水平受限于自己的社會關系,一個人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在生命的早期遇到過什么樣的高人,受到過什么樣的啟發。德魯克早期就受到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影響而最終成為重實踐的現代管理大師。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足夠好的運氣能夠遇見高人,那么還有一個替代的方案就是博覽群書,閱讀其實就是間接與高人對話。第三,看見過風景。視野決定格局,見識決定膽識。看見過大風景更容易立大志,有大情懷。第四,辦成過難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大的志向總是要去實現的,唯有實力才能讓情懷落地。自控力強的人始終能夠做到讓自己的能量更多地服務于自己的宏大目標,讓自己的短期好惡服從于自己的遠期愿景,所謂的成功無非是心力的長期定投。有志者,事竟成。辦成過難事的人自信心會提升,自信心提升后又進一步敢想敢干。第五,經歷過“輪回”。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唐僧取經一樣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一次次遭遇失敗,又一次次重新站起,從頭再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經歷過多次波峰和波谷的人,才會更加積極淡定,向愿而行。

■一滴水的隱喻

一杯水,其中的每一滴水都有過自己獨特的經歷。盡管你不知道它來自哪里,又如何匯聚到杯子中,但每滴水都有其自己的故事,每滴水身上所存在的獨特的過去力量就是耐受力。同時,每滴水很難獨立存在,脫離了其他很多滴水就會很快被蒸發。我們喝的每一口水都是由很多滴水組成的,水滴和水滴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就是連接力。每個水滴都渴望凸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你搖晃一下杯子,水就會掀起一個小水花,每滴水都渴望借勢成為水花,凸顯自己的獨特性,綻放生命的精彩,活出自我,這就是自控力。而短暫綻放的水滴要快速回到杯子里,如果單獨綻放太久的話就會被蒸發。所以,每滴水既要成為水花來綻放生命的獨特性,也要及時回到杯子里,歸于平淡,這就是復原力。其實每滴水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思考存在的意義:我的使命是什么?滋養某株植物還是某種動物?還是清潔某個物品?還是成為某個水系景觀的一分子?水的價值實現就是它的愿力。

作為社會動物的人也如同水滴一般。每個人都帶有自己的過往,這部分過去的力量會影響著能量分配和運用方式,這就是耐受力。當然也有自己的使命和夢想,這部分未來的力量照樣影響著人的能量分配和運用方式,即愿力。人在獨處和社交兩種場合下的表現會很不一樣,連接力就是與人相處時的能量分配和運用方式,自控力則是與自己相處時的能量分配和運用方式。復原力則是在時空交匯點上,其目標是讓人持續處于很好的狀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忻州市| 武隆县| 即墨市| 闵行区| 剑河县| 荔浦县| 黄梅县| 厦门市| 利辛县| 壶关县| 泊头市| 申扎县| 敦化市| 临高县| 景洪市| 稻城县| 普宁市| 章丘市| 塘沽区| 丰台区| 淄博市| 贵州省| 呼玛县| 屏边| 靖远县| 克山县| 嘉荫县| 秭归县| 来宾市| 青海省| 库车县| 禄劝| 蓝田县| 扶绥县| 郸城县| 米易县| 铁岭市| 石首市| 临海市|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