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百姓之樂
- 西陳代明
- 歲月如夢
- 2089字
- 2023-12-28 00:10:00
‘每軍種田五十畝、為一分。又或百畝、或七十畝、或三十畝、二十畝不等。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
這是朝廷明文所行之屯田制,也就是說,在一個千戶所內,每個軍卒都授田至少二十畝,并由朝廷撥予耕牛農具。
而這,朝廷又以賦稅征糧的方式管理,這里面能活動的空間非常之大。
也就是說千戶所除了向朝廷繳納規(guī)定的賦稅之外,其余糧食皆會留作自用,供千戶所自給自足。
這就是鐵飯碗,而且是能供養(yǎng)一家子人的鐵飯碗,除此之外還有餉銀,傷殘金,陣亡撫恤金,月糧,行糧。
這其中。
成為軍戶,賦稅就不歸地方衙門所轄,而是歸五軍都督府所轄,由指揮同知負責軍戶賦稅。
免除地方府衙發(fā)行的部分雜役。
月俸銀一兩,傷殘退伍三兩,陣亡撫恤十兩。
地方府衙必須每月給軍戶家屬每月支米一石,孤寡者六斗。
地方府衙必須在夏冬兩季,給軍戶家屬有老小者給棉布三匹,棉花一斤八兩。
當然,朝廷是這么規(guī)定的,至于如何實行,就不是朝廷能夠決定的了。
諸如。
在關西,河西,寧夏這些地方的衛(wèi)所,單一個千戶所,甚至有田畝五千,八千甚至一萬的。
指揮使司形同一方豪強控制著這些田地,以做私用,反而軍戶變成了可以驅使,奴役,被壓迫的人。
更不用說按例應該給軍戶的衣食了,從來沒見過。
但是,對陳家而言。
不要。
統(tǒng)統(tǒng)不要。
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三千軍戶籍的陳府農戶。
這三千軍戶籍可以為陳家?guī)砻皂樓液戏ū芏惖闹辽偃f畝良田。
因為只需要將陳家良田轉入軍戶籍所在戶的私田,就能免除一半以上的地方衙門所征收的田稅。
這里面有軍戶衛(wèi)所屬田和軍戶籍屬田,軍戶衛(wèi)所屬田歸五軍都督府,軍戶籍屬田歸地方府衙,統(tǒng)一跪在軍戶田。
這里面,本身就有減賦,朝廷免除地方賦稅的首批戶籍便是軍戶。
同時,在軍戶衛(wèi)所這部分的田地,只要成為這支軍戶籍的千戶,就能夠以少量征糧稅方式繳納賦稅,剩下的留作自用,甚至變賣為錢財。
說實話。
不單單是陳家,天下鄉(xiāng)紳除了不長腦子的,沒有人敢手握萬頃良田明目張膽的不繳納田稅。
而對于鄉(xiāng)紳,全都是朝廷重點打擊的對象,但凡朝廷瞄準了要查,一查一個準。
可話又說回來,朝廷還真不查,全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今年永泰鎮(zhèn)知縣許白在夏秋兩季征收田稅兩萬五千石,其中陳家填補了一萬八千石。
要是沒有陳家,永泰鎮(zhèn)今年的田稅連一半都收不上去。
這就是鄉(xiāng)紳!
罵歸罵,打歸打,天下賦稅八成出自鄉(xiāng)紳。
要不然,朱棣征戰(zhàn)個嘚的天下。
“這真是你主事之地?”
天光大亮!
潘忠翻山進入避難之地,一路所過皆是驚奇的點頭。
但凡戰(zhàn)亂之地,必是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的場景。
尤其是這種三九天失去庇護之地,那必定是每天閉眼睡覺,第二天人就被凍的硬梆梆的再也醒不來,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凍死,餓死,死于非命。
可他這一路所見。
寒舍雖簡陋,可一片又一片的大草棚,整整齊齊的沿著山腳搭建,一眼望不到盡頭,一名又一名的百姓竟然還有心思躺在外面曬太陽。
“一九二九……”
熟悉的歌謠響起,讓潘忠大為震動,不可思議的盯著在雪地里轉圈圈玩耍蹦跳的孩童。
這哪里是避難之地,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準備不足,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陳文強輕聲一嘆,并不滿足于此。
可這話一出,卻是讓同行的張遼,眼神極為復雜的感嘆:“本官去過很多地方,便是安定之地,鄉(xiāng)野之中也未見有此景。”
“倒著實沒想到,此等邊地,又逢戰(zhàn)亂,竟然還有此安居一隅之地。”
“了不得!”
張遼見到此情此景也是忍不住了。
連綿的大草棚的確簡陋,但能驅寒暖身,便足夠了。
而見這孩童嬉笑玩耍,百姓出屋曬太陽,一點也不敢相信這是缺糧吃不飽的樣子。
“能得大人一贊,倒也難得!”陳文強笑道。
“呵呵,此情此景,若非萬石糧藏于倉廩,實難想象會有此等盛景。”張遼一點也不經(jīng)夸的轉頭就懷疑了過來。
潘忠也是眉頭一皺,被張遼這么一點,感覺自己被坑了。
要知道后半夜陳文強可是給他訴苦了許久,言之鑿鑿避難之地無糧,這才艱難要了一千石。
一千石雖多,可一萬五千人吃,只能吃十天。
可現(xiàn)在,避難之地五萬多人如此安穩(wěn)自在,豈是無糧之樣。
“不愧是當官的!”
“感情百姓快樂就是錯?”
陳文強人精一個,豈能看不出來兩人的想法,只剩下心中暗罵了。
或許在這些人的眼中,百姓的快樂,吃飽喝足躺著,就是太富足了。
“民以食為天,百姓之樂卻不止于此,以生之希望最,以政之清明次之,以屈于人格再次之,其次才為以食為天。”
“若僅以食來斷百姓之樂,恐有片面之嫌。”
陳文強當然不能讓二人如此這般理解,甚至若無法化解,他得把整個避難地的糧倉全部打開,供二人探查。
“什么意思?”
潘忠疑惑,張遼皺眉。
“百姓有活下去的希望,就會快樂。”
“管理的主事公正嚴明,百姓就會快樂。”
“百姓覺得自己受到了尊敬,就會快樂。”
“饑餓之感不過身體本能,未必就不能忍受。”
陳文強笑語。
可這話讓潘忠和張遼,乃至于涼州衛(wèi)指揮同知,肅王府府軍統(tǒng)領,古浪守御千戶所指揮使司都為之一愣。
“若在下理解不錯,這些百姓皆餓著肚子,卻依舊感覺到自己很快樂。”
“老夫倒是不著急前往出口了,勞煩侄兒帶老夫學習一番。”
潘忠微微一頓,還真別說,這人是一點架子都沒有,真挺和藹的。
這番情景卻是從未見過,甚至沒有聽過。
乃至于,這樣的學問也與他所接觸的不同。
頓時來了興趣。
張遼的態(tài)度也很明確,雖不張這口,卻是已經(jīng)跟在了潘忠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