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你不是因為年齡焦慮,而是在別人的標準里迷茫

“不要過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認同別人定義的,做女人就要做自己,你內在的一切就是你作為女人的身份。”

——維奧拉·戴維斯

“全心做你自己,不要模仿他人,堅持自己的直覺和勇氣。”

——菲麗希緹·瓊斯

我面對過一些在我面前尋求幫助的女性,她們很努力地想要堅持自己,但是不得不在強大的“主流的標準和別人的期待”下低頭,她們活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第一次體驗到為自己去爭取一件東西的快樂,破除常規、放棄安穩,她們愿意去付出這個代價,但是即便如此,她們還是會在內心不斷譴責自己,是否過于“任性”?

我看到她們哭泣、自責、無助、煎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等待一個讓她可以擁有更多力量和決心的時機。

1.大多數人都在過的生活,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生活

偶然看到一段視頻,拍攝了在奧斯卡走紅毯的好萊塢女明星對女性們的一些建議,“不要過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認同別人定義的事情”,當我看到這句話,我非常想分享給曾經來到我面前,希望得到力量和肯定的支持的女性,也想分享給每一個可能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

年齡,是每一個女人都可能會有的恐懼,因為身為女性,我們的生理和面容會隨著年齡的改變發生變化,這是你無論怎么健身、整容都必須要去面對的一個現實,我們在心理層面需要去面對它,適應它,在這個過程中感到一些焦慮和惶恐是正常的。

于是有的人急于尋找擺脫年齡焦慮的方法,急于尋找一勞永逸的答案。

于是,你會發現,在適當的年紀結婚生子,建立家庭,成為某人的妻子或者成為媽媽,這是一種看起來最好的抵抗年齡焦慮的方法。而且很多人看上去,也因此過得不錯,至少“看起來”是如此。

這個方法適用于多數人,但是不等于它就一定適合你。

而且,你身邊選擇了以這種方式去抵抗年齡焦慮的人,你有沒有真的去調查過,她是否后悔了?她是否滿足于現狀?她是否在自欺?她是否也正在尋求改變卻苦于代價的高昂?或者礙于父母親朋的眼光?

你不知道這個方法是否適用于你,不知道它是否真的適用于那些已經這樣做的他人,那么你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真正可靠的借鑒,不是嗎?

所以,當你差一點要向多數人靠攏,向傳統的標準靠攏,向父母或者姐妹的說法靠攏時,當你猶豫、糾結,當你內心的聲音開始和別人的聲音打架時,我把這句話分享給你——不要過他人的生活,不要盲目認同別人定義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的選擇,不一定就是對的,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

因為你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你要首先為它負責,而不是為別人負責,反過來,也別躲在父母和他人的后面,推給別人負責。

在你的生活中,那個每天感受著一切情緒,會期待、會思考、會難過、會憤怒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

如果你在意別人的眼光,動輒得咎,如果你不思考別人的是不是適合自己,那么你也就把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權利拱手相讓——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內心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

2.堅持自己說得容易,做到從來就很難

“傳達屬于自己的理念很簡單,但是將它運用到生活中卻是極其困難的,我覺得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找到你快樂的源泉以及你的目標所在。”

——安娜·法瑞絲

談論“做自己”,假裝瀟灑,很簡單,但做到“無論如何堅持自己的理念”很困難——特別是在我們的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之下。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其中有著數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理論觀念。

在心理學的角度,這種潛意識的代際傳承不能也無法忽視,它是一種現實存在,它不是隨著經濟和生活狀態的現代化,就能從我們的大腦中根除的。這種思想深處的改變是需要過程的,而且會非常緩慢和艱難。

這就是為什么現代很多女性明明畢業于名牌大學、有著收入不菲的工作,明明經濟獨立,但在面對丈夫有外遇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想的還是怎么打小三,“小三現在都活得像正室了,正室得活得像小三”,而不是去面對婚姻的困局開始冷靜地思考,這段婚姻、這個男人對我還有沒有意義?我是否還想要這樣的生活?我能不能換個更好的活法?

還有那些明明沒有找到理想的伴侶,對一個人沒有什么動心的感覺,卻努力說服自己走進婚姻的女性,只是因為“相親了那么多,這個男人各方面都還可以,對我也不錯,而我馬上就三十了”。

面對女性的身份和年齡的焦慮,她們不是沒有自己的聲音,不是沒有努力過,但是要和龐大的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和代代傳承的主流觀念抗衡,要改變潛意識中對自己女性身份的輕視、不認同以及焦慮,自己的聲音就顯得那么微弱,那么渺小。

堅持自己說得容易,它卻絕對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任何女性,任何人,不要尋求認可,

你在等什么,你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阿娃·杜威內

“在你聽到一聲肯定之前,會有很多否定,但請享受這個過程,擁抱挫折。”

——杰米·鐘

如何堅持自己的聲音?

如果你不能放下對于“認可”的執著,無法承受挫折,那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你自己”。你至多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女性。如果你豎起耳朵,一心只想聽到別人(父母、朋友、社會輿論)對你認可的聲音,那么你就很難再聽到自我發出的聲音。

3.如果你足夠強大,就能跨越低層次的需求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馬斯洛,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知道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感、愛和歸屬的需求,更高的層次是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些需求是驅動我們的心理動機。

但是你或許會有誤解,覺得這個需求的層級是不能逾越和改變的。

只有在現實中滿足了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我們才能往下進行,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

不,如果一個人能夠有足夠強大的自我力量,能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勇氣,那么她完全有可能跨越前幾個層次,去到“自我實現”這個最高的階段。

馬斯洛說過,需求的層次發展原理只是一般的模式,在實際生活中,層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外是很常見的。

“在一些人身上,自尊比愛更重要,還有一些人,即使過著貧困的生活,但積極投身于創造活動。這些人是堅強的人,對于不同的意見或者對立觀點能夠泰然處之,能夠抵抗公眾輿論的潮流,能為堅持真理而付出個人的代價。”

“如果說婚姻和工作滿足的是你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感知到真正的自己,把這個真正的自己實現了,才是更高層次的、更重要的內心需求。”

“生理需要雖是基本的,卻不是人類唯一的需要,對人來說,較高層次的需要才能給人們持久而真正的快樂。”

——馬斯洛

希望你三十歲就可以結婚的父母,可能覺得你的當務之急是滿足生存需要,因為在過去的社會里,一個女人如果沒有丈夫,她就難以養活自己和孩子,會備受歧視,非常凄涼。這種潛意識中的危機感,也會印刻在你父母輩的腦海中。

但是假如你現在三十歲,即便不靠父母和男人你也不會餓死,也能體面地生存,甚至你也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生活和教育,那么男人、婚姻,甚至一份穩定的工作,就不再是你滿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必需品了。

你就完全可以脫離滿足生存和安全感需求的層次,去滿足自己更高的需求——愛、自尊和自我實現。

4.別總因為父母的不認可就“審判”自己

如果你沒有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界限,那么你很難保持獨立的、有積極意義的思考。

很多人覺得,和父母或者大環境抗爭很艱難,維護自己的想法,似乎就是對父母的背叛。

但是,換一個角度,一個你并不滿意的婚姻或者工作,如果是父母或主流標準讓你去選擇的,那么你或許滿足了父母,卻是在背叛自己。

父母不一定是對的,父母的想法也不一定適合你,即便他們非常愛你,他們也有他們的局限。

因為我們的祖輩、父輩,很多人用了一生的時間,也只能勉強滿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勉強實現了馬斯洛的前三個層次,而根本來不及在有生之年到達更高的自我實現的層次。

但你所處的時代不同。“如果我可以養活自己,給自己安全感,覺得自己有價值,那么此時此刻,我就可以走向自我實現的需求,而不需要在基本需求上浪費時間”。

這是這個時代賦予你的幸運,你比你的父母要幸運。

因為你和父母不同,你和他人不同,所以如果要堅守自己的界限,你就必須對他人試圖強加給你的選項,表達明確的拒絕,而不是奢望所有人都自動贊同你。

這不是對父母的背叛,而是成長。別總是急著審判沒有得到別人認可的自己。

自己給自己下定義,而不是去接受他人對自己生活的定義,就是自我實現的重要的一步。

年齡的焦慮,身份的焦慮,不是一個做了什么就能從根本上去除的問題,能夠接納和承受住這種焦慮,和它共存,同時按照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喜歡這種有生命力的狀態,即使其中有抗爭,有痛苦。

“善待自己,愛自己的不安感,因為隨著你長大,這些東西會造就你。”

——科洛·格蕾絲·莫瑞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平县| 门头沟区| 阳泉市| 武隆县| 会泽县| 洪泽县| 施甸县| 忻城县| 郁南县| 醴陵市| 涡阳县| 商水县| 连江县| 临江市| 武汉市| 晋宁县| 应城市| 东源县| 宁蒗| 双辽市| 娱乐| 溧水县| 龙泉市| 北海市| 贵港市| 长顺县| 武功县| 石泉县| 龙里县| 镇巴县| 台山市| 克什克腾旗| 上高县| 达孜县| 靖西县| 应用必备| 常山县| 石门县| 邳州市| 青冈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