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內部控制案例分析:全流程風險識別、防范與應對思路
- 李慧強
- 789字
- 2023-12-08 16:27:35
1.1.1 案例導讀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CAO”)1993年5月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由中央直屬大型國企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簡稱“CNAF”)等中外公司共同創立。1995年CNAF收購其他合資伙伴的股權,CAO成為CNAF外國全資子公司。
CAO成立初期業務范圍較小,經營長期處于虧損狀態。1997年CNAF派出陳久霖擔任總經理。當時CAO包括總經理只有兩人,在陳久霖的帶領下,CAO從船務經紀業務轉型為以航油采購為主的貿易公司,再從貿易公司轉型為工貿結合型、實業與貿易互補型的實體企業。CAO也從賬面資金僅49.2萬新加坡元(以下簡稱“新元”)的小公司,發展成為注冊資金6 000萬新元、年營業額15.5億新元的航油貿易樞紐,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掛牌上市,成為我國首家利用外國自有資產在外國上市的中資企業。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CAO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制定國際石油公司通行的風險管理制度,并接受新加坡證監會的嚴格監管。為強化風險控制,CAO采用“三級防御機制”,分別由貿易人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內部審計部進行逐級防控,努力確保經營安全可控。
2002年,CAO作為唯一入選的中資公司,被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評選為該年度新加坡“透明度最高的56家企業”之一,2003年被美國應用貿易系統(ATS)機構評選為亞太地區“最具獨特性、成長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2004年進入標準普爾中國海內外上市企業第40位。其經驗被列入新加坡國立大學MBA教學案例,成為首家被列入外國知名學府教學案例的外國中資企業。CAO還被我國重要期刊譽為對外開放戰略中的一個“過河尖兵”。
2004年,CAO因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而虧損5.5億美元,被迫向新加坡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最后發布公告申請停牌重組,此為著名的中航油事件。中航油事件后,CAO由CNAF和全球石油巨頭BP(英國石油公司)集團的子公司BP投資亞洲有限公司分別持有51%和20%的股份。目前CAO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航油實貨貿易商以及中國民航業最主要的航油進口商,上榜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企業,排名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