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思想家和思想導讀叢書)
- (英)羅杰·M.懷特
- 960字
- 2023-11-28 14:22:35
1 背景
維特根斯坦生平簡述(至《邏輯哲學論》出版為止)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生于維也納。他是卡爾與列奧波蒂娜·維特根斯坦夫婦(Karl and Leopoldine Wittgenstein)一家八個孩子里年紀最小的。父親卡爾是富有的鋼鐵工業大亨,還把自己家營造成維也納音樂生活的中心之一,例如勃拉姆斯就是家里的常客。卡爾為了幫助勃拉姆斯,在府上舉辦過一場勃拉姆斯單簧管五重奏的私人演奏會。
路德維希先是去了柏林讀工科,然后在曼徹斯特繼續研究航空工程學。他在曼徹斯特時開始對數學的基礎感興趣,這或許發生在他讀過伯特蘭·羅素的《數學的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一書之后,因為這本書給維特根斯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使他決意研究數學的基礎,而據目前看來最可靠的記載是,他去找戈特洛布·弗雷格請教該如何把他的研究進一步做下去。弗雷格建議他去劍橋拜羅素為師。于是到了1911年,維特根斯坦前往劍橋,在羅素門下工作了五個學期,期間開始進行邏輯學探究,而這項探究最終將成為本書討論的《邏輯哲學論》。1912年,他移居挪威,獨自繼續工作。接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維特根斯坦參加了奧地利軍隊,一邊服現役,一邊繼續做他的邏輯研究。臨近戰爭結束時,維特根斯坦住在叔叔家里休假時完成了《邏輯哲學論》。他回到前線后被俘虜,當時身上就帶著《邏輯哲學論》的手稿。
手稿的復印本后來被送到了弗雷格和羅素手中。讓維特根斯坦失望的是,弗雷格并無好評,他主要是不贊成該書的闡述方式;從他與維特根斯坦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這本書不甚了了。《邏輯哲學論》的體例似乎是那么讓弗雷格反感,以至于他幾乎沒有打算了解其中的內容。羅素對這本書卻有很不錯的印象,還為它寫了一篇如今與正文一同印行的導言。可維特根斯坦對這篇導言的反應很粗暴:
拿到導言的德語譯文后,我終究無法勉強自己讓這篇導言與我的書一起付印。因為,你英文文筆里的那份雅致——當然——多半譯沒了,剩下的只是膚淺與誤解。[1]
(雖然維特根斯坦的反應可以理解,畢竟有一些維特根斯坦尤為看重的論點是羅素曲解或沒能理解的,但導言中也不乏有所助益的內容。)但畢竟收入羅素的導言是出版條件之一,維特根斯坦最終還是咽下了他的傲氣。《邏輯哲學論》由勞特里奇與凱根·保羅出版社(Routledge and Kegan Paul)于1922年出版,附有一份名義上由C.K.奧格登完成的譯文,不過翻譯工作的主體部分實際上是弗蘭克·拉姆齊[2]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