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秦漢隋唐
- 大明:我的岳父朱元璋
- 折劍出江湖
- 2066字
- 2023-12-05 08:18:00
“那么接下來,結束了春秋戰國亂世的秦,又是如何做的呢?”
張安世平靜的話語,在兩人的耳邊響起。
黑板上,出現了一個“秦”字。
朱標迅速吸納了張安世之前所說的內容。
他和朱棣不一樣。
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唯一指定繼承人。
朱標自幼便是以宋濂為師,受到悉心教導。
他熟讀儒家經典,對于張安世的話,能夠迅速聯系到書中的內容,并且加以融會貫通。
當張安世問到秦的時候,朱標迅速說道:
“郡縣制!”
郡縣制,就是秦朝的核心制度。
秦始皇嬴政,是一位雄主,終結了春秋戰國的混亂時代。
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這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大一統國家,經歷春秋戰國之后,嬴政意識到,此前所出現過的那些制度,并不能夠適用于秦朝。
于是,在丞相李斯的提議下,秦朝出現了新的制度,郡縣制。
“郡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保障了皇權的至高無上,防止了地方勢力割據,可以說秦朝是吸取了很多經驗…但最終也沒能夠避免二世而亡。”
張安世看著兩人:
“秦,為什么會滅亡呢?”
“這個我知道,暴秦無道,焚書坑儒,征發徭役,所以才會有諸多反抗的人!”
朱棣急忙說道。
那些大儒老師們的課,雖然他聽的不多,但是勉強能夠記住一些。
也就一些。
朱標看了一眼朱棣,贊許地點了點頭。
“是,但不全是。”
張安世補充說道: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歸屬感!也就是人心!”
“人心?”
“彼時六國剛剛覆滅,六國之人思六國也,而非秦也。再加上秦法嚴苛,郡縣之地的流官并不可能都是秦人,所以他們對于秦并沒有那樣強烈的歸屬感。”
“沒有家國的觀念,從心里上認為自己還是六國之人,而非秦人。這也就導致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亂,四處揭竿而起…”
“秦,二世而亡。”
“反倒是接下來的漢,在總結了秦朝的失敗之后,站在秦朝的肩膀上,實行分封與郡縣并行。定下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
“二哥,大漢有四百年!這下超出了三百年定律了吧!”
朱棣激動地脫口而出。
一旁的朱標則是皺起了眉頭。
大漢雖說是有四百年,但是中間…可是有著新朝啊…
果不其然,聽到了朱棣的話之后,張安世露出了笑容:
“西漢與東漢,可不是一回事。”
“西漢之時,分封郡縣并行,初期沒有問題,但后來幾乎重現春秋之時的問題,七國之亂!再加上匈奴犯邊,當時的大漢,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直到漢武帝時期,徹底掃平外患,針對內部,一方面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勢力,另一方面則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文化和思想,強化忠君愛國思想,讓大一統更加深入人心。”
“而這樣強大的漢,最終還是亡于外戚與宦官之手。”
“曹魏政權以兩漢為教訓,嚴格限制宗族與外戚的實力,不重用宦官。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一個更為恐怖的存在已經誕生了。”
“那就是世家!”
“曹魏之后,司馬家篡奪了勝利的果實,成為最強大的世家!自此,開啟了兩晉時期,上品無寒士,下品無貴族的世家時代。”
說到這里,張安世的語氣逐漸變得冰冷了起來:
“司馬昭的弒君行為,是敗壞的開始。自周以來,哪怕戰國時期禮樂崩壞,但在秦漢,依舊能夠看到那些代表著高尚、正義、氣節、風骨的人們。”
“然而在那之后,他們消失了。”
“兩晉時期,更是將能踩的坑踩了個遍。因為害怕篡魏的事情再次發生,司馬氏大肆封王…”
幾乎可以說是重走分封制的道路,歷史在這一刻,又一次開始重演。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大量的少數民族開始入主中原。”
聽到這里,隔壁的朱元璋已經雙目通紅。
這一段歷史,與他所反抗的蒙元何其相似?
漢家兒郎在異族的鐵蹄之下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直至隋煬帝統一,建立隋朝。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世家門閥并沒有消弭,而是越發的壯大。甚至還能夠左右朝政!”
“怎么會!”
朱棣頓時發出了疑問。
“這些世家這么做,難道不怕皇帝殺他們嗎?”
朱標無奈地嘆了口氣,四弟你但凡多讀點書…
“因為當時的皇帝,就是最強大的世家!但他們只是相對來說比起別的世家強大一點,如果其他世家聯合起來…縱然是皇帝,又有什么辦法呢?”
唐初時期,五姓七望便是如此,就算你是皇帝,又能如何?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
“這樣…當皇帝也太窩囊了!”
朱棣想了想這樣的情況,都感覺十分憋屈。
“所以,他們采取了很多的手段!”
“采用科舉制度,打破世家的壟斷,讓寒門百姓也能夠進入朝堂。任用異族將領來鎮守邊關,在文官與武將上面,擺脫世家門閥的掣肘。編寫《氏族志》消弭世家在民間的影響。”
聽著張安世說起唐朝對世家的應對方法,朱棣聽到激動之處,甚至拍起了手:
“好好好!就該這樣!”
轉頭卻是看到朱標在一旁,眉頭皺起。
“大哥,你在想什么?”
“這樣雖然消散了世家的影響,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
“這能有什么問題?解決世家門閥,不就是解決一切了嗎?”
朱標越發的無奈:
“三弟,你難道沒有聽過安史之亂嗎?”
“這是什…這個我當然聽過了!”
朱標笑了一聲,隨著張安世的講述,他自然是能夠明白,唐朝看似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門閥世家的問題,但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藩鎮割據!
最終,強盛無比的大唐被拖進了消亡的道路。
張安世的聲音也在此時響起:
“自安史之亂后,大量的藩鎮甚至隱隱有割據的趨勢,最終,大唐葬送在了寒門弟子主導的藩鎮割據之手。而后再次出現了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