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論三千年王朝興衰
- 大明:我的岳父朱元璋
- 折劍出江湖
- 2176字
- 2023-12-04 23:16:53
酒過三巡,房間內的三人都有些微醺。
朱棣滿臉通紅。
“二哥,照你這么一說,內閣建立之后,沒有了皇權與相權之爭,皇權至上,那咱們大明的國運,豈不是千秋萬代了?”
此時的他也是放開了膽,語氣興奮地說道。
隔壁的朱元璋也是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
“切…”
張安世鄙夷,讓朱棣有些疑惑:
“這…二哥何故發笑?難不成,如此國策,還不能使得咱大明千秋萬代?”
朱標也是點頭
在他看來,大明擁有了這樣的一套制度體系之后,四弟所說的那些話,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樣的制度,雖然不能讓每一位皇帝時期都是大治之世,但也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下限,至少,今后的大明不會重蹈那些覆轍!
“想要建立一個千秋萬代的朝代,這怎么可能?”
“二哥就對大明這么沒有信心嗎?內閣制度可是你自己說出來的,難道二哥覺得這也不行嗎?”
朱棣有些不滿!
張安世看向了朱棣,隨后站起身,走到了窗前。酒后讓他的膽子也變大了許多。
一把推開窗戶,微風從窗外吹了進來。
窗外的大街上,是形形色色的人群。
張安世看著這一幕,說道:
“想要擁有一個千年的王朝,難啊!”
朱標愣了一下,隨即問道:
“二弟,此話怎講?”
張安世嘆了一口氣,見兩人還不明白,索性就說的再透一些:
“大哥,三弟,你們可曾想過,自秦朝之后,為什么沒有一個王朝能夠超過三百年?”
此言一出,不光是朱標和朱棣,就連隔壁的朱元璋,都是一愣!
一時之間,竟無言以對!
片刻之后,朱標反應了過來。
他的腦海之中,閃過了不少王朝的命運。
嘆了口氣:
“難不成,咱們大明,也逃不過天數嗎?”
三百年!
那一個又一個強大的王朝都難以跳出,擺脫的天數!
“天數?呵…”
張安世不屑一笑,隨后指著大街上,那一個個正在行走的普通百姓,看著兄弟二人說道:
“我張安世,從不相信有什么天數!不過,想要建立一個不朽之國的方法有!”
“什么!”
朱標沒有想到,自己的二弟竟然真的有方法!
“首先要做的,就是總結!”
“總結???”
朱標與朱棣異口同聲!
隔壁的朱元璋也是豎起了耳朵,因為剛剛,他與李善長也是脫口而出,重復了這個詞。
這一次,他發現自己竟然無法理解張安世口中的話。
就連張安世想要表達的重點,他都無法抓住,但隱隱又能夠感覺出來,似乎很重要。
張安世點了點頭:
“沒錯,就是總結,總結出歷代王朝的缺點,然后吸取教訓,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
聽到張安世的解釋之后,朱標、朱棣,還有朱元璋的眼睛都是一亮。
總結!原來是這么個意思!
聽到二弟這么一說,朱標也是明白了過來。
而且在他看來,十分簡單,無非就是總結歷朝歷代失敗的原因罷了!
朱棣和李善長,還有朱元璋也是想到了這一點。
朱標想明白了這一點之后,剛想要說,然而下一秒,一盆冷水當頭澆下!
就聽見張安世說道:
“只可惜,歷朝歷代…在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唯一能夠受到的教訓就是我們從沒有得到教訓!”
“此話怎講?”
朱棣和朱標都是一愣。
張安世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目光跟隨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之移動著。
頗有些惋惜地說道:
“看來你們還是沒懂,那就聽我分析一番吧?!?
聽到這里,朱標和朱棣馬上正襟危坐了起來。
張安世則是吩咐店小二,拿來了一塊板子當做黑板使用。
在上面書寫了起來。
歷代統治者都吸取總結了前朝失敗的經驗,可是為什么還是避免不了改朝換代的命運?
然后,張安世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大字。
“商!”
用粉筆在商這個字上畫了一個圈。
隨后又寫下了一個“周”字。
“現在,你們說說商周這兩代王朝,是如何做的呢?”
朱棣迅速說道:
“商朝是因為紂王過于殘暴,所以導致四方伯候造反,最終牧野之戰被武王以少勝多,先發制勝!”
牧野之戰,是一個很經典的戰例。
并且在兵書《六韜》之中,也是有過詳細的描述。
傳聞《六韜》正是那位姜太公所著,所以朱棣能夠在第一時間反應上來。
“于是周公創立了周禮,只要天下人都能夠遵循周禮,那就是大治。”
朱標則是為自己的弟弟補充道。
聽到兩人的說法之后,張安世點了點頭。
示意兩人繼續。
于是朱標接著說道:
“諸侯分封天下,周王室拱衛中央,只可惜出現了昏庸之主,烽火戲諸侯等事情后,諸侯不再尊周王室…”
直到最后,禮樂崩壞,八百年的周王朝被秦朝所滅亡…
“說的不錯,但也不完全是。”
“二哥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嗎?”
朱棣雖然對于歷史不是太感興趣,但大哥朱標可是熟讀那些書籍。
“商王朝的覆滅,事實上很簡單,商紂王開始,商朝的主力軍隊,根本不在朝歌!而是全部都在開疆拓土?!?
“因此造成中央空虛,而連年的開疆拓土,那些士兵又不可能是機器,自然是怨聲載道。周武王則是趁機起兵?!?
“人心此消彼長之下,商朝的軍隊根本不堪一擊!”
“的確如此!”
說起打仗,這個朱棣可就不困了!
“在周朝建立之后,周天子意識到了商的問題,于是將血脈和功臣分封到了各地,王室坐鎮中央。”
“如此一來,中央和地方都是血脈或姻親…可是這樣的周王朝,最終還是成為了歷史,這又是為什么呢?”
張安世說著,看向了二人。
“諸侯!”
朱標開口說道。
“不錯,正是那些分封出去諸侯,他們日益強盛,而周王室卻越發衰弱,諸侯們的封地等同于一個個國家?!?
“當這些諸侯的勢力壯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只會轉頭看向周天子,發出疑問:為何我不能取而代之?”
當初的楚莊王就是這么想的,他也是這么做的,帶著大軍來到周天子面前,詢問九鼎的下落。
九鼎,可是代表著傳國重器,楚莊王的意圖,自然不言而喻。
到了這里…周王室幾乎等同于名存實亡,在做了長達五百年的吉祥物之后,被秦輕松滅掉。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并不是一個長期理想的政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