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我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距今五十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緒十九年癸巳,西歷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戰前一年。甲午之戰是中國近百年史中最大關節,所有種種劇烈變動皆由此起來。而我的大半生,恰好是從那一次中日大戰到這一次中日大戰度過的。

我家原是桂林城內人。但從祖父離開桂林,父親和我們一輩便都生長在北京了。母親亦是生在北方的;而外祖張家則是云南大理人,自從外祖父離開云南后,沒有回去過。祖母又是貴州畢節劉家的。在中國說:南方人和北方人不論氣質上或習俗上都頗有些不同的。因此,由南方人來看我們,則每當成我們是北方人;而在當地北方人看我們,又以為是來自南方的了。我一家人,兼有南北兩種氣息,而富于一種中間性。

從種族血統上說,我們本是元朝宗室。中間經過明清兩代五百余年,不但旁人不曉得我們是蒙古族,即便自家不由譜系上查明亦不曉得了。在幾百年和漢族婚姻之后的我們,融合不同的兩種血統,似亦具一中間性。

從社會階級成分上說,曾祖、祖父、父親三代都是從前所謂舉人或進士出身而做官的。外祖父亦是進士而做官的。祖母、母親都讀過不少書,能為詩文。這是所謂“書香人家”或“世宦之家”。但曾祖父做外官(對京官而言)卸任,無錢而有債。祖父來還債,債未清而身故。那時我父親只七八歲,靠祖母開蒙館教幾個小學生度日,真是寒苦之極。父親稍長到十九歲,便在“義學”中教書,依然寒苦生活,世宦習氣于此打落干凈;市井瑣碎,民間疾苦,倒親身嘗歷的。四十歲方入仕途,又總未得意,景況沒有舒展過。因此在生活習慣上意識上,并未曾將我們后輩限于某一階級中。

父母生我們兄妹四人。我有一個大哥,兩個妹妹。大哥留學日本明治大學商科畢業。兩妹亦于清朝最末一年畢業于“京師女子初級師范學堂”。我們的教育費,常常是變賣母親妝奩而支付的。

像這樣一個多方面薈萃交融的家庭,住居于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無偏僻固陋之患,又遭逢這樣一個變動劇烈的時代,見聞既多,是很便于自學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高台县| 张家港市| 绵竹市| 越西县| 会理县| 沅江市| 集贤县| 富民县| 延川县| 阳山县| 寿宁县| 苏尼特左旗| 出国| 于田县| 鄂尔多斯市| 乐都县| 克什克腾旗| 神木县| 南乐县| 西林县| 朝阳县| 洛宁县| 河间市| 油尖旺区| 北票市| 金川县| 泰来县| 驻马店市| 黄冈市| 旬邑县| 绥芬河市| 英超| 桐乡市| 积石山| 明溪县| 和硕县| 焉耆| 牡丹江市| 西安市|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