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兒童調查及救助機制探析
- 趙維泰
- 543字
- 2024-02-04 18:26:28
第六節 流浪兒童文化程度和年齡段狀況
調查人員因為不同目的設計了不同調查問卷,在中國中原某省會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用前后一年多的時間共收集到385個樣本,其中顯示了流浪兒童的文化程度和年齡,按照人數從多到少依序排列的狀況如下:
第一位“小學未畢業”,占總樣本數一半以上;
第二位是“小學畢業”;
第三位是“初中未畢業”;
第四位是“不識字”;
第五位是“初中畢業”。
從絕對數上看,“小學畢業”“初中未畢業”“不識字”相互之間數量差距不是很大。
從年齡段看,在“不識字者”中,“11~14歲”人數最多,另外是“15歲~16歲”和“8~10歲”。又據統計,“不識字”者中接近一半離家出走流浪時間在“一年以上”。
據此情況,筆者可以推測,這些年齡較大的流浪兒童,只要是不識字者,都可能是在年齡偏小時就有了離家出走和流浪生活經驗,即越是年齡偏大者,根據其不識字狀況,其開始外出流浪生活的年紀越小。政府對其的救助保護方式方法必須有所側重,如果對其的救助保護工作僅僅只是讓他們進入救助保護流浪兒童中心,而后又放出來,放了又進,多次反復,流浪兒童也就習以為常了,以后對這部分流浪兒童的救助保護效果則不明顯。政府對他們那種習慣性流浪生活狀況,應予以充分的適應性救助保護方法,已不再僅僅是那種只提供給一些吃、穿、住的救助保護工作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