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翁”的誕生:早期莎士比亞文化史
- 辛雅敏
- 1034字
- 2023-11-08 15:25:01
第一章
舞臺演出(1730年之前)
——從復辟時代幸存
1603年,無嗣的伊麗莎白女王駕崩,都鐸王朝隨之成為歷史。新王詹姆斯一世來自蘇格蘭,但同樣喜愛看戲,而且還成為莎士比亞所在宮內大臣供奉劇團的庇護人,因此劇團改名為國王供奉劇團。此時的莎士比亞備受鼓舞,進入成熟悲劇創作的高潮期,短短幾年便寫出《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等重要作品。不過此后不久,莎士比亞似乎便已滿足于自己的世俗成就,在創作了幾部傳奇劇之后,大概在1611年,這位劇作家在未及知命之年便返回家鄉準備安享晚年了。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在故鄉斯特拉特福離開了這個世界,據說五十二年前的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1)
莎士比亞去世后,他的作品依然活躍在當時的戲劇舞臺上,他所在的國王供奉劇團在重建的環球劇院(2)和黑修士劇院中繼續上演著莎劇。直到1642年劇院關閉時,國王供奉劇團依然是活躍在倫敦戲劇界的五大劇團中影響最大的一個。不過,戲劇最輝煌的伊麗莎白時代已一去不返,室內小劇場在詹姆斯時代開始流行,戲劇的品位也開始發生變化,戲劇的衰落變得不可避免。莎士比亞的好友和劇團合伙人、當時的著名演員理查德·伯比奇于1619年去世;莎士比亞的同行和好友,另一位著名劇作家本·瓊生也于1637年去世。從莎士比亞去世到1642年,莎劇依然是國王供奉劇團的財產,也依然在舞臺上被演出,但有記載的演出不過幾十場而已,且大部分都是宮廷演出或黑修士劇院的封閉演出,伊麗莎白時代公共露天劇場的盛況早已不再。總之,這些演出波瀾不驚,只能說延續了莎士比亞在劇場中的生命而已。
詹姆斯一世的統治在莎士比亞去世后又延續了九年。這位國王鼓吹“君權神授”,不斷強化君權的行為引發了其與議會之間的矛盾,為后來的內戰埋下了禍根。查理一世繼位后,宗教和政治矛盾進一步激化,一意孤行的國王最終殞命斷頭臺。1642年,內戰爆發,清教徒很快就控制了倫敦城。一向敵視戲劇活動的清教徒政權于當年9月強行關閉了所有劇院,禁止一切公開的戲劇活動,并在1647年和1648年兩次頒布法令重申了這一禁令。莎士比亞在世時莎劇演出的重要舞臺,此時已經歷過毀滅與重建的環球劇院也被迫關閉。到了1660年,查理二世從法國歸來,成功復辟,開啟了復辟時代的序幕。(3)新王與老王一樣,喜愛看戲,劇院隨之重開,戲劇也再次復興。從內戰爆發到復辟之間的十八年間,英國戲劇的發展幾乎完全陷入了停滯的狀態。不過,即便在如此嚴酷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一個人試圖讓戲劇以另一種方式生存下去,這個人便是后來復辟時代為復興莎士比亞戲劇做出重要貢獻的威廉·戴夫南特(Sir William Davenant,1606—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