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北遷主要走兩個方向,一條是滑州向北線路,由完顏宗望主導,宋徽宗趙佶在這一路(《靖康要錄》:“是日太上皇帝及宗屬隨二太子軍由滑州路去”)。
另一條是鄭州向西北方向,由完顏宗翰主導,宋欽宗趙桓在這一路(《靖康要錄》:“四月一日陰晦靖康皇帝及從臣隨尼雅滿軍由鄭州路去”)。
為了迷惑康王趙構等部,金軍多次進行策略性試探。
3月初四,金軍押送書籍、禮器等戰利品北渡陽武(現河南原陽),偽裝宋帝旗幟并觀察宋軍動向(《南征錄匯》:“初四日,阿懶監押書籍、禮器千五十車北渡陽武,詭立宋帝、后幟,覘康王動靜”)。
3月18日,金軍得先頭部隊傳回諜報,河北地區宋軍無軍事行動后,開始準備分批撤軍(《南征錄匯》:“十八日,得阿懶報,河北無警,二帥令諸軍戒裝”)。
3月26日,金軍再次偽裝宋帝旗幟,試探宋軍反應(《南征錄匯》:“二十六日,遣多昂幟烈率兵二萬,押送宗室、附馬家屬三千余人及金銀表緞車北歸”)。
3月28日,金軍正式撤軍時,分七組撤退,其中第五組偽裝宋帝、后妃等旗幟。
趙構部隊的軟弱程度確實超出了金軍的預想。雖然已經偵知金軍要脅迫宋帝北遷,但似乎趙構、汪伯彥等人并不想豁出命去救宋徽宗、宋欽宗。
一來實力不匹配;二來真拼了命搶回了宋徽宗、宋欽宗,那接下來誰來做皇帝?趙構還是趙桓?
趙構手下只有一個人是真心想搶回皇帝的,那就是宗澤。67歲的老將,心中只有忠誠。
但在官場,工作能力不是很重要的,政治正確才是第一位的。
只有和現在的領導趙構保持在同一立場,才能有“進步”的空間。
宗澤是個老頑固,心中只有工作,只有打敗金軍,迎回皇上。
所以,當宗澤趕到滑州,試圖阻擊金軍時,勤王的部隊沒有一個到場支援,阻擊戰也就這樣黃了(畢沅《續資治通鑒》:“宗澤在衛,聞二帝北狩,即提軍趨滑,走黎陽,至大名,欲徑渡河,據金人歸路,邀還二帝,而勤王之兵卒無一至者,遂不果”)。
沒做皇帝的時候,總是希望手下多一些宗澤這樣的大臣,多將心思放在工作上,少將心思放在算計上。
但當你真正坐上皇位的時候,宗澤這樣的大臣又不會有好果子吃。
順從才是第一位的。
當宋欽宗趙桓淪落為金軍囚徒時,痛苦讓他不得不進行自我反思,他反思的結論還是大臣誤我(《南征錄匯》:“二十一日,宋少帝諭王時雍、徐秉哲云:“社稷、山河素為大臣所誤,今日使我父子離散,追念痛心,悔恨何及?”)。
趙桓絲毫沒有反思為什么國破家亡之際還是奸臣橫行?為什么奸臣在他們所嚴格設置的官吏選拔機制中如魚得水?
久病之身之所以病入膏肓,是在于全身的各個器官都壞了,而這個壞不是一時一刻造成的。
趙桓還是沒有從唐太宗、宋太祖那里學到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