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林宣彥:電影即哲學(最后的講義系列)
- (日)大林宣彥
- 830字
- 2023-11-08 19:06:06
手冢治蟲留下的哲理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比淀川先生稍微年輕一些,他被稱為漫畫之神,是日本動畫行業的先驅。他就是手冢治蟲(9)。
他比我大10歲左右,像我的哥哥一樣。他作為漫畫家出道的時候,正值日本戰敗。那時他開始在《每日新聞》的兒童報紙(《少國民新聞》)上連載漫畫。小時候的我很喜歡看那份報紙,忽然有一天上面就寫著“下周由寸頭哥哥手冢治蟲來給小朋友們畫漫畫”。
那時候他還不叫“Osamu”而是叫“Osamushi”(10)。
在他之前,我們都是看那些很厲害的老爺爺畫的漫畫,從來沒有過“哥哥”給我們畫漫畫的,單是這一點我就覺得很新鮮很期待。當然他后來畫了很多很多的漫畫,我們也看了很多很多他的漫畫。
而手冢先生,最后也罹患了癌癥。
那時我每次見他,他都越發消瘦。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大概時日不多了,都守在他身旁。然而手冢先生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命不久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舊堅持不懈地進行著漫畫創作。
最后,他還是留下了三本沒畫完的漫畫,《新·浮士德》(11)《路德維希·B》(12)和《外國佬》(13)。
慢慢地,他的漫畫變成了鉛筆的線稿。最后,紙上只留下一條線,手冢先生真的是直到最后一刻都沒有停下手中的筆。我想,一定是必須畫下去的信念支撐著他畫到了最后一刻。
所以,就連那最后一條線,都稱得上是手冢先生的漫畫,是藝術,也是他的哲學。雖然它已經不再是漫畫了,卻化作了某種哲學。最后那條線,手冢先生究竟想要畫些什么呢?
要一直活下去,要一直畫下去,有我必須傳達的東西。手冢先生肯定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他知道,“我不能死”。
那最后一條線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的。手冢先生最后一張漫畫,最后一條線,就是給我們上的最后一課。
方才我提到了“哲學”這個字眼,今天我的課最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電影即哲學”。
然而哲學(Philosophy)是什么呢?
這個詞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
雖然電影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娛樂方式,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達一些哲理,使它們不必埋沒在歷史的風沙中。但是電影的本質,并不是在娛樂作品中強插哲理,而是要基于哲理來創作娛樂作品。這一點,請大家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