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

經濟增長與社會繁榮、個人福祉并不一定成正比,這一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日本在“二戰”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經濟高速增長,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幾乎在同一時期,經濟學家理查德·A.伊斯特林(Richard A.Easterlin)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論”,他認為經濟增長超過了某條線之后,與個人幸福感不再成正比(如圖1-2)。在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頂峰時,經濟學家暉峻淑子根據她在德國的生活經歷,對日本的經濟至上主義提出了質疑。她的著作《何為富裕》成為當時廣受歡迎的暢銷書。

圖1-2 伊斯特林悖論

暉峻淑子在書中這樣描寫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社會現實:

現在驅動我們向前走的時代精神是金錢至上主義和效率至上主義,它們從何而來呢?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被加速,時代不允許我們停下來歇口氣。人們或許產生了錯覺,認為這種生活才是富裕。

高效競爭的社會不僅使家人分隔異地,淡漠了親情和友情,還剝奪了人們思考的時間,我們來不及去思考人類共同的未來,以及應該如何與自然相處。

人們必須成為一名企業斗士,為經濟而戰,同時還要自己去想辦法應對老年生活和疾病的困擾。

最初,經濟活動是為了將人類從饑餓、疾病和長時間工作中解放出來。經濟越發達,福祉應該越好。

然而,日本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人們越富裕,福祉越退步。人們為了生計疲于奔命(在發達國家中工作時間最長),成績好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多機會,自然環境也在不斷被破壞。

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個人的價值取決于他能否為社會帶來經濟價值。同樣都是為了社會而工作,如果對經濟價值貢獻較少,那么這個人便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

齋藤幸平是一位出生于1987年的經濟思想家,他于2020年出版了《人新世的資本論》一書,探討了“人新世”階段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問題。

人們利用現代化來實現經濟增長,并許諾這可以帶來繁榮富裕的生活。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經濟增長正在破壞人類繁榮的根基。“人新世”的環境危機已經揭示出了這一事實。

即使氣候發生劇變,超級富豪仍然可以過著自由放縱的生活。但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卻遭到破壞,不得不想盡辦法生存下去。

資本主義帶來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技術發展,創造了物質豐富的社會。很多人都對這一結論深信不疑。不可否認,資本主義的確有其優越的一面。

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我們必須追問:“對于我們這些占人口99%的普通人來說,給我們帶來貧困危機的,難道不也正是資本主義嗎?”

即使是相對富裕的中產階級,也很難在曼哈頓生活,光是高昂的房租也足以讓他們勞累致死。個體經營者幾乎不可能在紐約或倫敦市中心開店,這樣的機會只留給大資本家。

這真的叫富裕嗎?答案是否定的。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貧困。是的,資本主義是一個不斷制造貧困的社會體系。

無論暉峻淑子還是齋藤幸平,他們的作品都反映了過去30年全球化進程下的社會,不同點是前者關注的是日本社會,而后者關注的則是國際社會。盡管關注對象有所區別,但他們的問題意識卻都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具有共通性。

在強勢的經濟發展理論之下,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相關的技術創新,都成為提高社會繁榮和人類價值的有效手段,人們自然也認可了此類企業的存在。但是,人類的價值并非只能還原為生產性價值。感受自然、品味文化、享受人生,以及與他人和社會之間相互包容、感恩、關愛、尊重,這些難道不是最普遍的、本質的人性嗎?

從這一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只是致富的一種手段,它能夠從多個方面影響人類和社會,包括產生貧富差距、生命倫理問題等。

什么是真正的富裕,如何實現“人的”富裕?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課題。如果現在我們人類不發揮智慧,拿出技術和社群這兩大法寶,直面問題,認真解決問題,那么就無法創造出適合百億人口、百歲人生時代的新未來。

本書致力于為人類提出具體解決方法,實現美好的理想未來,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對“富裕”進行重新定義。因為如果不這樣做,而是繼續沿用既有理論推進技術與社群發展的話,我們恐怕無法對未來做出正確的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六安市| 柳林县| 齐河县| 大庆市| 若尔盖县| 新龙县| 图片| 凤翔县| 砀山县| 威海市| 延川县| 北京市| 蒙城县| 泰兴市| 普宁市| 香格里拉县| 太仆寺旗| 新密市| 静海县| 衡东县| 临泉县| 武乡县| 高雄县| 福州市| 玛纳斯县| 云梦县| 叙永县| 上饶市| 安多县| 阜南县| 芦山县| 津南区| 和林格尔县| 墨脱县| 崇仁县| 剑河县| 绥化市| 南川市| 仁怀市|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