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的十年:解讀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謎團
- (日)小川一夫
- 1342字
- 2023-12-27 17:27:50
第2章
走出“失去的十年”

圖2-1 日本出口增長率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貢獻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國民經濟核算》。
日本經濟的不良債權率在2002年達到頂峰后,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有所好轉。隨著金融功能的正?;瑢嶓w經濟也開始復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開始回升,日本經濟開啟了走出“失去的十年”的進程,這一進程持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再次轉為負增長。在2003-2007年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穩定在1.5%左右水平。這一時期,出口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經濟復蘇。圖2-1顯示的是日本出口增長率對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貢獻。在2002-2007年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平均值為1.43%,出口的平均貢獻率為1.2%,但實際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80%以上都是出口增長貢獻的。1991-2001年的“失去的十年”期間,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平均值為1.22%,出口增長率對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貢獻不足30%。
本章的目的是通過定量分析探討出口高增長的原因,其中強有力的假說是“神風假說”。神風,指的是由于各國收入的高速增長,日本對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快速增加,拉動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復蘇。圖2-2顯示的是日本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出口的變化圖,可以看出,21世紀后,日本對中國的出口急劇增加。1991-2001年,日本對中國出口增速為12.5%,2001-2007年幾乎翻了一番,達到22.7%。
如果我們的分析能夠支持“神風”促進了日本經濟復蘇這一個假說,其意義是重大的,這是因為“神風”對于日本經濟來說是外部因素,意味著日本經濟的復蘇與負責出口企業自身的努力無關。

圖2-2 日本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
相對于“神風假說”重視出口的需求層面,筆者想要提出的是一個對立假說,即重視出口的供給層面。日本企業要想增加出口,就必須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同時通過控制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對于降低成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1995年伯納德和詹森的研究為起點,在對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所做的觀察中發現,出口與生產率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特別是,權赫旭等人的報告中提到,日本企業生產率在21世紀有所提升。
本章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定量分析,使用引領日本出口的機械行業(通用機械、電氣設備、運輸設備)企業的面板數據,分析企業的出口行為,驗證需求假說(神風假說)和供給假說的合理性[9]。抽樣期間為包括21世紀初經濟復蘇期在內的1995-2007年。
我們先來總結一下該分析中的實證結果。首先,對由企業最優出口行為推導的出口函數進行估算。出口函數的重要解釋變量為貿易伙伴國的收入水平和出口收益率。前者是出口的需求因素,后者是出口的供給因素。出口收益率是根據價格成本利潤(PCOST)計算的,而價格成本利潤是由全要素生產率和工資水平、資本存量、原材料費用等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通過估算全要素生產率對價格成本利潤的影響,可以比較貿易伙伴國的收入水平、全要素生產率對出口的貢獻率。
根據測算結果,出口波動的23%~45%可以用全要素生產率的增加解釋,不到20%可以用貿易伙伴國收入的增加解釋,因此可以認為,21世紀初期日本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不是出口國家和地區收入增長等外部因素,而是日本企業生產力的提高。企業為了調整沉重的債務負擔、減少生產要素的過度投入、提高利潤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這些措施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也帶動了出口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