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冊

左傳紀事本末序

史家有六,首《尚書》家,次《春秋》家?!稌酚浹裕洞呵铩酚浭?。唐劉知幾謂古人所學以言為首,《尚書》百篇,廢興行事多闕,而《春秋》自夏殷以來非一家,皆隱沒無聞。記事之史不行,記言之書見重久矣。獨《左氏》之傳《春秋》,義釋本《經》,語雜他事,因為《申左》一篇。知幾之論,以記事為重也。蓋孔子取義魯史,而二百四十年之行事亦云略矣。

《左氏》先《經》以始事,后《經》以終義,依《經》以辨理,錯《經》以合異,是記事之史,《左氏》其首也。又稽逸文,纂別說,為《外傳》以廣之。分八國,各為卷,是亦一國之本末也。其傳一人之事與言,必引其后事牽連以終之,是亦一人一事之本末也。然則《內傳》紀事,而《外傳》即所以足其事之本末者與;顧《內傳》以事為主,既以時斷,首尾不屬;《外傳》復以言為主,國之大事不具,至宋、衛、秦、吳之國竟無語焉。夫《春秋》既治世之大經大法,《左氏》獨親得其傳,而限于編年之體,雖有《外傳》,不遑件系;譬隋珠之未貫,如狐腋而未集,令學者前后討尋,周章省覽,豈若會稡而種別之為暸如哉!

今宮詹高澹人先生所以放建安袁氏《通鑒紀事本末》而有作也。顧司馬氏之書,其征事也近,而立義也顯。近則易核,顯則易明,袁氏特整齊鉤釽其間,為力少易?!蹲笫稀纺軅鳌督洝分鶡o,亦時闕《經》之所有,又參以二《傳》,每多不同。好語神怪,易致失實,而自啖、趙以來,多有舍《傳》立說、獨抱遺《經》以終始者矣。先生特為起例,皆袁氏所無有。夫“夏五”“郭公”,《經》無其事亦書,豈可《經》文炳如而《傳》或脫漏?于是乎不遺一《傳》,曰“補逸”。《經》義微婉,尋涂自殊。既各專家,無取單行,于是乎不黨一《傳》,曰“考異”。文人愛奇,貪于捃拾,史家斥誣,須勇刊棄,于是乎裁《傳》以存《傳》,曰“辨誤”。理所難明,每以旁曲而暢,辭所馳驟,要以根柢為安,于是乎錯《傳》以佐《傳》,曰“考證”。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申解駁難,惟其宜適,于是乎舍《傳》以釋《傳》,曰“發明”。蓋先生經學湛深,雅負史才,在講筵撰《春秋講義》,因殫精竭慎,條分囊括。而為是書也,征遠代而如在目前,闡微言而大放厥旨。事各還其國,而較《外傳》則文省而事詳;國各還其時,而較《內傳》仍歲會而月計。足補故志,豈是外篇?

昔袁氏之書成,參知政事龔茂良以進,孝宗嘉嘆,頒賜東宮及江上諸帥,曰“治道在是矣”。況我皇上以天縱之圣,富日新之學,講求治道,久安益勤,是書進御,誠足備乙夜之觀,而因頒布中外,為讀《春秋》者法。將《通鑒》以前興衰理亂之跡,易考而知。既可以足成袁氏為完書,亦有以征《春秋》家之記事,非偏略于《尚書》家之記言,誠乃圣經之助,豈特功于《左氏》而已。菼于經學至蕪陋,辱先生之不鄙而委之作序。妄不自量,綴言簡末。竊窺尋撰述之苦心,而略其大趣,固無能有以加云。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夏五月既望長洲韓菼序。

史書流派有六種,首先是《尚書》流派,其次是《春秋》流派。《尚書》記錄言論,《春秋》記載事情。唐朝劉知幾認為古人學習把記言史書放在首位,《尚書》一百篇,興亡事跡大多已經殘缺不全,而《春秋》流派的史書從夏朝、商朝以來不止一家,都已散失不為世人所知。記載事情的史書不能流傳,記錄言論的史書受到重視由來已久了。只有《左氏傳》解釋《春秋》,要義闡發依據《春秋經》,敘述兼記其他事情,于是創作《申左》一篇。劉知幾的評論,是以記載事情為重的。大概孔子借助魯國國史來確立大義,因而二百四十年間的春秋事情也就敘述得簡略了。

《左氏傳》先于《春秋經》來開始敘事,晚于《春秋經》來結束大義,依據《春秋經》來辨析義理,拋開《春秋經》來聚合不同,因此記載事情的史書,《左氏傳》是它的第一部。又稽考散失的文字,編纂不同的說法,作《春秋外傳》(即《國語》)來擴大它的記事范圍。分為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每國各自成卷,這也是一國事情的始終。書中記載一人的事情與言論,一定要追述此人后來的事情關聯來結束,這也是一人一事的始終。既然這樣那么《春秋內傳》(即《左氏傳》)記載事情,而《春秋外傳》就是用來補充那些事情始終的史書吧;考察《春秋內傳》以記載事情為主,既然以時間為斷限,從開始到結束就不能連接;《春秋外傳》又以記錄言論為主,各國的重大事情就不能詳盡,至于宋、衛、秦、吳這些國家,竟然對它們都沒有專門的敘述?!洞呵铩芳热皇侵卫硖煜碌幕痉▌t,《左氏傳》唯獨親自得到它的傳承,然而局限于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的體裁,即使有《春秋外傳》,也顧不上將每件事都連接起來;這就譬如隋侯的寶珠未能貫穿,又如狐腋下的毛皮未能集中,使求學的人前后檢索尋找,通篇觀看閱覽,哪里比得上將事情匯聚起來然后按類區分一目了然呢!

如今宮詹高澹人先生就是本著這一原則仿照南宋建安人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而有所創作。考察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一書,其征引事實時間不遠,然而確立大義十分顯著。時間不遠就容易詳盡,立義顯著就容易明了,袁樞只是將其間的事情條理化、系統化,所做的稍微容易?!蹲笫蟼鳌纺軌蛴涊d《春秋經》所沒有的事情,也有時遺漏《春秋經》所有的事情,又拿《公羊傳》《穀梁傳》二傳進行比較,常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蹲笫蟼鳌废矚g談論鬼神怪異,容易導致失去真實,因而自從唐代啖助、趙匡以來,有許多拋棄《左氏傳》提出的見解,只是死守著遺留下來的《春秋經》來終生研讀的學者。高澹人先生特意為此創立凡例,都是袁樞所不曾有過的。至于“夏五”“郭公”,《春秋經》沒有它們的事情也加以記載,怎么可以《春秋經》上文字明顯昭著而《左氏傳》偶爾遺漏?因此不遺漏三傳中的一《傳》,叫“補逸”。《春秋經》要旨精微委婉,考求途徑各自不同。既然各有專門研究,不取單獨流傳的一種說法,因此不偏袒三傳中的一《傳》,叫“考異”。文人喜歡奇異,貪于撿拾,史家指斥誣妄,必須勇于刪削,因此刪減《左氏傳》來保存《左氏傳》的真實記載,叫“辨誤”。事理難以辨明的地方,常常通過其他的細節而暢通文意,文辭煩瑣重復的地方,重要在于以基本事實作為保證,因此拋開《左氏傳》來佐證《左氏傳》的基本事實,叫“考證”。喜歡學習深入思考,內心領會其中的意思,說明解釋辯駁責難,只為做到恰當適中,因此舍棄《左氏傳》來闡釋《左氏傳》的矛盾史料,叫“發明”。大概高澹人先生研究經學功底深厚,一向擁有修史才能,在講筵時就撰寫了《春秋講義》,于是竭盡精力用盡心思,逐條排列包羅史料。而創作這部書時,征引久遠年代的史事就如同形在目前,闡發精深微妙的言辭而充分發揮其旨意。事情各自恢復到它們所在的諸侯國,因而與《春秋外傳》相比較就顯得文字簡練而事情詳盡;諸侯國的事情各自恢復它們所發生的時間,因而與《春秋內傳》相比較仍然按照年月順序加以記載。這完全可以彌補古史的記載,哪里只是屬于附論性質的外篇?

從前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一書寫成,參知政事龔茂良將這部書進獻,宋孝宗贊賞感嘆,頒發賞賜給東宮太子及長江沿岸各位統兵將帥,說“治理國家的措施都在這部書中了”。況且我大清皇上憑借上天賦予的圣明,擁有日日更新的學問,講求治理國家的措施,長期安定越發勤奮努力,這部書進獻,確實足可以供皇上在二更時進行閱讀,并乘此機會頒布朝廷內外,為閱讀《春秋》的人所效法。大概《資治通鑒》以前興盛與衰落、治理與動亂的軌跡,就容易考察并通曉了。既能夠用來補足湊成袁樞《通鑒紀事本末》成為完整之書,也有助于驗證《春秋》流派史書所記載的事情,并不只是簡略了《尚書》流派史書所記錄的言論,確實是對儒家經典的輔助,哪里只是有功于《左氏傳》而已。韓菼我對于經學十分淺薄,承蒙高澹人先生看得起并委托我寫序言。我斗膽不自量力,在全書末尾附言。我私下探索著述的良苦用心,然后概括他的主要旨趣,確實沒有能力再多贅言了。

康熙二十九年(1690)夏季五月十六日長洲人韓菼序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德昌县| 东至县| 淄博市| 赤峰市| 新宁县| 府谷县| 怀化市| 时尚| 嵊泗县| 高安市| 施秉县| 奇台县| 收藏| 肥东县| 宜州市| 晋宁县| 炉霍县| 确山县| 扶沟县| 松溪县| 探索| 屏东县| 囊谦县| 临潭县| 钟山县| 泸溪县| 平谷区| 和田市| 庆阳市| 屯昌县| 宁波市| 津南区| 黄石市| 虎林市| 临桂县| 邮箱| 秭归县| 阿图什市| 荥阳市|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