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主北210的門口,張弗雷輕輕敲了敲門。
“門沒關,進來吧。”
陳教授渾厚的聲音響起,張弗雷走了進去,發現他桌子上擺的正是自己飛機總體設計的課程設計報告。
“上午在教室里就想喊住你了,當那會人有點多,所以就麻煩了下輔導員。”
陳教授稍微寒暄了兩句,就直接切入了正題。
“你設計的這個飛機,都是自己做的工作嗎?有沒有接受過其他人的幫助?”雖然聽起來像是在質疑張弗雷,不過陳教授的語氣卻依然溫和。
“不用擔心,我知道你肯定沒有做出抄襲這種事情,畢竟上午問的那些問題回答的都非常好,在這方面,我心里還是有底的。”
“但因為我有件事情想讓你參與一下,所以需要了解的更仔細一點,你據實回答就好,不要有什么包袱,我會替你保密的。”
雖然不知道陳教授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對于這個飛機的設計問題張弗雷還是很有底氣的。
畢竟他靠的都是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哪有什么外人參與呢?
“好,不錯!”
聽完他的話,陳群一拍手,顯然很是高興。
“既然都是你自己做的,那我對于你能不能完成下面那個任務也就有信心了。”
很顯然剛才陳教授的問題跟學術道德沒什么關系,真的如他所說一般,就是有事情想安排給張弗雷。
“這個事情完全可以作為你畢業設計的一部分,所以倒不用擔心占用時間會不會太長的問題。”
“你知道LVC仿真系統嗎?”
“LVC?”張弗雷復述了一遍,并沒有什么頭緒,他之前從來沒有聽過這個縮寫。
“live,真實,virtual,虛擬,constructive,構造,這就是LVC,一種基于虛實結合的訓練仿真手段。”陳群在電腦上打開一份文檔,給張弗雷講了起來。
“大洋彼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這個理念,其核心就是通過三種訓練方式來加速新型裝備的應用和落地。”
陳群打開一張概念圖,圖中的場景同時出現了真實飛機與飛行員以及一個虛擬目標,和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各式雷達站與導彈發射基地。
“真實訓練很好理解,構造訓練呢我就簡單講一講,其和人工智能有關,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我今天把你叫過來,就是想讓你在這個飛機的基礎上多延伸一下,構建一套更加真實的仿真模型,將其合并到虛擬訓練的那部分中去。”
“現在我這邊正好有個項目,到時候把你放到項目組里去,對你未來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陳群指了指張弗雷的報告,他口中的模型顯然就是那套增穩控制系統。
“現在國內對于靜不穩定飛機的研究還非常少,你這套系統如果能填補空白,還算是個不錯的成果。”
“畢竟等我們國產的靜不穩定飛機真正投入使用了,完全可以在你的模型基礎上進行修改,省掉一大部分前期工作。”
陳群教授講的很快,但張弗雷并沒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聰明人之間的交流就是這樣,只需要說明要做什么就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解釋。
“還有什么需要問的嗎?有什么困難,也可以說出來。”
看張弗雷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陳群教授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能找到一個好苗子可不容易。
不過雖然他只是隨口一說,張弗雷卻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或許,可以讓陳教授幫個忙,解決一下跨專業保研的問題?
雖然這種事就像是當面NTR一般,不過張弗雷也是有了自己的考量,事情不能只挑著容易的去做。
他既然回到了這個時代,那么就要肩負起那些別人看來甚至有些可笑的責任。
如果說陳教授口中針對靜不穩定飛機的虛擬模型進行預研是填補空白的話,那么像是芯片設計、掩膜制作乃至光刻機的技術攻關都可以稱之為科技黑洞了。
相較于曾經那個雖然沒什么大發展,但至少還有著完整鏈條的芯片產業。
或許實驗室中有著更先進的制程技術,但那也只是種子罷了,若是整個市場都被徹底分割,國內企業只能茍延殘喘的話。
生根發芽所需的時間恐怕就要成倍增加了。
看著沉默的張弗雷,陳教授內心泛起了嘀咕,這小子難道真有什么困難嗎,那要好好問問,看看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
“陳教授,我確實有一個問題想要咨詢您一下,是關于保研的事情,現在我遇到一點麻煩。”
張弗雷索性也豁出去了,他中午又研究了一下政策,發現其主要就是為了避免有人依靠關系,通過保研來輕松進入更高一級的學府。
像他這般情況,完全就是被誤傷了,不過即便這樣,規矩就是規矩,單靠張弗雷自己,顯然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保研?你的平時成績不夠嗎?”陳群稍微有些煩躁,這種想要加分的事情他之前也接觸過不少,總有人想托關系給自己孩子爭取一下保研。
但現在管控的這么嚴格,這種事情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不是,我現在均分大班排名差不多第4的樣子,成績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因為我想保研到電子工程學院,他們要求必須修夠一定數量的專業課學分才行。”
“我之前沒有選過類似的課程,不滿足這個要求,不知道您這邊有沒有什么方法?”
陳群也不煩躁了,轉而變得十分錯愕。
什么東西?
這小子想轉專業?
我沒聽錯吧?
“你在飛行控制領域非常有天賦,為什么要去另外一個專業呢?”
“其實剛才話說的也很明白了,我很中意你,剛剛交代的那個事情只是個開始,目的就是讓你提前接觸科研,這樣才不會浪費上天賦予你的才能。”
陳群非常誠懇的看著張弗雷,他剛剛的話的確是肺腑之言,要不是國家對于科研項目的管理非常嚴格,他現在就想把這個苗子拉到自己的項目組里來。
不過張弗雷卻仍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陳教授說的事情他自然也明白,但在個人發展與時代命脈之間,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后者。
聽了一番張弗雷對于科技產業循環發展的講述,陳群露出了驚詫的神情。
作為飛機控制系統方面的專家,他對于電子化、信息化的重要性自然非常了解。
只不過從如此高度俯瞰整個國家產業的話居然出自一個本科生口中,而且這個本科生居然還準備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的想法。
讓陳群感覺甚至有點荒謬,不過當他看到張弗雷那閃著亮光的眼睛,心中卻突然冒出一個想法。
或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既然你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會攔著你,轉專業的那個學分規定每個學院都有,而且研究生院也盯著,沒什么操作的空間。”
張弗雷聽言露出了失望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