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周湛論戰好水川,包拯題字七星巖

話說就黃國材退婚鐘玉妹一事畢,漸漸是年冬末,獲朝廷下詔改元慶歷。——此事說來,先帝真宗于乾興元年二月駕崩,仁宗時年十三歲即帝位,得章獻明肅太后臨朝聽政。次年建元天圣,時人議曰取天字為“二人”圣者,悅太后爾。至天圣十年冬月改元明道,時人又議曰明字為“日月同輝”也,與“二人”圣無異,隔一年就改元景佑。于景佑五年,因郊外祭天之故,而改元寶元。是歲,黨項人李元昊控西北十七州僭位稱帝,建立大夏國,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遂改元康定。然有好事者曰“康定乃謚爾”,故二年冬又改元慶歷。

轉眼慶歷二年新歲伊始,蔡槃、祖無擇又向梁燮、包拯請辭,北歸而去。——言及此情,因蔡槃、祖無擇旅居端州有將近一載,年前冬末,他二人就提議欲行,卻為梁燮執意挽留,邀往金津坊梁府上共慶年節,礙于好友間盛情難卻,故而又延遲許多時日。這不,年節一過,不數日,蔡槃、祖無擇于梁燮的陪同下,特地至州府來辭別包拯夫婦。于是,又得包繶姊妹各自拜別過先生;包拯忙置備些酒水餞行一番,并與梁燮相送蔡槃、祖無擇至郊外而別,不在話下。

卻說至這年三月初,一日晌午,包拯照會徐聞、陸豐以及葉孔目諸官吏,并約見在城鄉紳、坊正多人,就坐于州府后堂,為解決城內多年水澇之患,年內將帶領城鄉民眾開渠排澇;同時擴大修筑牂牁江圍堤,改善農業生產;并筑洼地成池塘,以利淡水漁業。進而,又商議擴建端州城池,將城向西遷移,借此城內修建豐濟倉,以備饑荒;并建崧臺驛于城西,以利商賈交通往來。

待諸事商議畢,已是午后多時,便遣了鄉紳、坊正多人離去。這時,忽得一差役匆匆步入后堂稟告,有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周湛、同提點刑獄錢聿二位大人來端州視察,現已至州府門外。包拯、徐聞、陸豐諸人聞之,忙起身迎于州府門前。遂相邀入府,仍至后堂就坐,轉而趣談些嶺南山水、民俗之情,于此不必贅述。

且說提點刑獄周湛,字文淵,乃鄧州穰縣人。湛現年五旬上下,穿戴隨性,為人謙和,不喜張揚。于真宗天禧三年中甲科進士,初授開州推官。不久,調回京城,改秘書省著作佐郎、又通判戎州。見戎州地方偏僻,交通閉塞,民風未開,俗不知醫,病者以祈禳巫祝為事。湛目睹此狀況,派郎中至鄉間為百姓醫治,并取古方書刻石教之,禁為巫者,自是地方百姓始知用醫藥也。此后,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升任虔州知州。又見虔州一帶,有江、湖民略良人,鬻嶺外為奴婢,形勢猖獗。湛設方略搜捕,又聽其自陳,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給飲食各還其家,使虔州民風得以好轉,遂遷提點廣南東路刑獄。

然另一提點刑獄錢聿,字德循,杭州臨安人。聿比及周湛略長數歲,武官出身,乃吳越國錢镠之后。聿善騎射,曉音律,好讀《春秋左氏傳》,有智謀,行事持重。太平興國三年,吳越忠懿王錢俶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聿少以恩蔭補供奉官,累遷洛苑使。后于京西南路討賊有功,加左藏庫使,調任光化軍知軍事。至三年,又遷邠州知州,任上門無私謁,轉運使言其治狀,調任回京,擢引進副使,改遷提點廣南東路刑獄。

于閑話間,不覺將近黃昏,有人提出當置辦晚宴,遂得陸豐告知,他已遣廣虞候至奎光閣設宴,為二位提點刑獄大人接風洗塵。于是,眾人相邀著出得州府,往城東奎光閣而去。

這奎光閣就座落于城東牂牁江外,乃磚木構筑的三層六角式樓閣。樓高四丈有余,下闊上縮,每層均有瓦檐;六角攢尖頂,陶質彩釉葫蘆形塔剎,于一樓門楣上方鑲嵌有“奎光閣”漢白玉匾額。今登樓閣憑窗而視,眷戀著晚霞的嫵媚可覽半城風光,遠眺更嘆牂牁江夾帶著春潮的澎湃滔滔東去。

酒宴就布置于奎光閣二樓上,菜肴雖算不得奢侈靡費,依然少不了幾分嶺南特色,端州風味。席間,因錢聿一時提及權知邠州時之事,引得眾人憂慮起西北局勢來。進而,徐聞婉嘆道:

“前歲,鄜延路守將劉平、石元孫率兵敗于三川口;去歲,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又率兵敗于好水川。幾番戰敗,至此恐宋夏間烽煙難絕矣?!?

既而,包拯言道:“前歲夏,拯離天長縣赴任端州,途經洪州時,巧與洪州知州施圻,南雄知州張戩,眉州眉山才子蘇洵,撫州臨川才子王安石相遇。聞南雄張知州言三川口戰敗事,乃鄜延路守將劉平、石元孫奉命前往解延州之圍,不料于三川口遭夏軍圍困,以致兵敗。后來,有幸許德懷領兵偷襲夏營成功;加上麟州都教練使折繼閔,柔遠砦主張岊,代州鈐轄王仲寶率兵反攻夏境;又時值大雪,夏軍缺衣御寒,迫使李元昊撤軍返還。借此,延州之圍雖得以解除,可終究被動之舉也。”

對此,在座諸人皆微微頷首,空生咨嗟,無可奈何。況已是酒過三巡,卻因此個個興致索然,無事消遣。錢聿遂將三川口戰敗情由,并及好水川戰敗經過侃侃言來,以解眾人心結。

原來,三川口之戰時,一來因宋夏兵力懸殊,劉平又為人俠直,不免輕敵;二來由于緊要關頭,鄜延都監黃德和見西夏兵多勢眾,貪生懼死,一時前軍后退,于陣后領兵先逃,直抵甘泉駐足。事后,黃德和反誣劉平降敵,朝廷遂下令逮捕劉平家小入獄。不久,有金明寨兵士逃回,訴說真相,殿中侍御史文彥博于河中府置獄,朝廷又詔陜西都轉運使龐籍同案,經多方調查后,得龐籍上書曰:

“黃德和退怯當誅。劉平力戰而沒,宜加恤其子孫?!辈⒂纸ㄑ栽唬骸邦l歲災異,天久不雨。宮中費用奢靡,出納不嚴,須索煩多,有司無從鉤校虛實。臣竊謂凡乘輿所費,宮中所用,宜務加裁抑,取則先帝,修德弭災之道也。今宿兵西鄙,將士力戰,弗獲功賞;而內官、醫官、樂官,無功勞,享豐賜,天下指目,謂之‘三官’。愿少裁損,無厚賚予,專勵戰功,寇不足平也?!?

朝廷獲悉情由,判黃德和腰斬,梟首于延州城下,時隔三川口之戰已半載余也。此時,朝廷認為劉平已沒,追贈朔方節度使,謚壯武,子孫及諸弟皆優遷。后來,有言劉平被俘未死,又傳聞其生子于賊都興州,朝廷皆不予采信。

自三川口戰敗之后,朝廷深感西夏兵力強盛,下令封江州德安夏竦為陜西經略安撫使,相州安陽韓琦、蘇州吳縣范仲淹為副使。韓琦主持涇原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共同負責迎戰西夏事務。此間,西夏軍隊對西北邊地侵擾愈加頻繁。至康定二年正月,朝廷為遏制夏軍,采納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建議,擬發涇原、鄜延兩路兵反擊。因同任副使范仲淹持異議,圣上命諸臣再議。然西夏李元昊乘朝廷進兵未決,再度領兵壓境。

韓琦聽聞夏軍來犯,命環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數萬,自鎮戎軍經懷遠城、得勝寨,抵羊牧隆城,出夏軍之后,伺機破敵。如不利于戰,則據險設伏,待夏軍回師時截擊。然任福不聽命令,與涇原駐泊都監桑懌率輕騎數千先發,命鈐轄朱觀、都監武英諸將領兵后繼。

當任福進軍至捺龍川,聞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常鼎正與夏軍戰于張義堡以南,殺死西夏兵士數千,然夏軍仍不斷增援。故此,任福領兵轉道南進,急趨交戰處支援。當任福領兵至,夏軍佯敗而逃,任福中計,隨尾追擊,至好水川,遇夏軍主力伏擊。任福兵士陣未成列,激戰多時,混亂不堪。任福欲據險抵抗,無奈夏軍居高臨下,左右夾擊,任福兵士死傷甚眾,任福、桑懌諸將亦一并戰死。此役任福全軍覆滅,僅朱觀所部千余人逃脫。夏軍獲勝后,李元昊聞宋環慶、秦鳳二路派兵來援,遂回師而去。

好水川之戰再度慘敗,圣上聞知震怒不已,遂撤去夏竦職務,降為豪州通判;貶韓琦為右司諫、知秦州;貶范仲淹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或以此平軍民之憤也。

待錢聿敘說畢,不時,得周湛鄭重的言論道:“對用兵西夏之策略上,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琦力主攻策,望集結兵力,乘賊驕惰,一舉破之。同任副使范仲淹則力主守議,反對貿然深入敵境,恐失利受制于賊。然陜西經略安撫使夏竦自不能決,如此掣肘拖延,反利賊勢?!裱约昂盟ū鴶≈?,韓琦雖未臨陣指揮,然用人不當,貿然出兵,亦難辭其咎也。”

就周湛之觀點,在場諸人無不頷首認同,更不乏隨聲附和者道:“正是,正是,確實如此!”

然此時天色早已步入夜幕,更念及周湛、錢聿二位大人旅途之疲乏,眾人無心再扯話題。于是,就此一同辭了奎光閣,返回州府,遣人安頓好二位提點刑獄大人之后,當夜便各自歇下,于此亦不必細述。

至次日,周湛、錢聿遂著手審核端州近年之案卷。經幾日查閱,周湛、錢聿對包知州善理案件、公正廉明,頗為稱贊。又因周湛、錢聿抵端州境內時,于路上就視察過包知州治理下之端州,百業興旺,民風淳樸;更訪問得包知州勤政為民、政績顯著,于地方上有口皆碑,使周湛、錢聿大悅,不無感嘆包知州政績彪炳,堪棟梁之材也。

于是,這日閑來無事,經周湛、錢聿提議,邀包拯做個向導,同游于端州城北勝景七星巖下。

這七星巖乃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禾婆巖七座山峰組成。諸峰陡立峻峭,妖嬈多姿,點綴于瀝湖之上,排列若夜空之北斗七星,故而名之。因七星巖毗鄰端州城北,得其山映于湖,又得其洞藏于山,更得其河源于洞,可謂景在城郊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也。

且包拯陪同周湛、錢聿游覽七星巖時,不免興致盎然,遂親筆揮毫,題字于石室巖之石室洞壁曰:

“提點刑獄周湛、同提點刑獄錢聿、知郡事包拯同至。

“慶歷二年三月初九日題。”

隨后,三人興盡而返。隔日,周湛、錢聿將辭行。于是,在包拯、徐聞、陸豐諸人的餞別下,離端州境而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泽普县| 姜堰市| 张家港市| 洛扎县| 东丰县| 始兴县| 铁岭市| 马尔康县| 瓦房店市| 乐陵市| 略阳县| 安达市| 九江市| 惠来县| 张家界市| 金阳县| 湾仔区| 西青区| 四子王旗| 五大连池市| 正安县| 慈利县| 建平县| 吴忠市| 锡林郭勒盟| 河曲县| 资中县| 宜黄县| 太仆寺旗| 浪卡子县| 德阳市| 如皋市| 尖扎县| 兴宁市| 当阳市| 虎林市| 谢通门县| 太仓市| 石首市|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