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新舉子索回采禮,拜金女錯失姻緣

話說康定二年重陽之日,包拯與梁燮、蔡槃、祖無擇諸人集句于端州城東石頭崗之樓閣上,而后聽牂牁漁翁、葉孔目閑話呂宅事于鵠奔亭。然不知不覺,已將黃昏,諸人方才相辭而散。于是,包拯得陸豐、廣寧的陪同下返回州府。此程只不過在城些許道路,途中并無甚故事,不必贅述。

且說包拯三人回至州府,直抵內宅包拯居住處,得董氏攜子女與艾虎夫妻游梅庵早已歸來,此時正置備晚宴。當見陸參軍、廣虞候隨夫君而至,又特此吩咐添一些小菜,并取來午時沽有之菊花酒,淺淺的酌上幾杯,邀得二位入座食用。況陸豐、廣寧皆深知包大人為官廉潔、稟性耿正;夫人董氏又智慧賢淑、溫良恭儉。今桌上雖是家常小菜,卻難得包大人與夫人盛情款待,已感榮幸之至。

于席間,因包穎、包蕙爭相告知,今在梅庵,得艾少俠拘捕一潑皮。于是,據董氏言知,不過是一不良孺子,舉動輕佻,攜二小廝于梅庵大雄寶殿階前遇得一老嫗攜一妙齡女兒,故而心生邪念,冒犯其女。得艾少俠憤而拘之,押回州府,已經徐通判懲治了。

不時,得艾虎、歐陽春聞包大人回,夫妻二人特地登門問候。借此,廣寧問及拘捕潑皮之事,經艾虎敘述得知,白日,艾虎夫妻隨夫人董氏一行人至梅庵,先步入大雄寶殿、六祖殿敬香參拜畢,后來將眾緣堂、荃香室、六祖井、常光亭、六云亭、梅園等各處游覽一番,便欲辭別梅庵而回。不想,復至大雄寶殿階前,恰遇得一惡少,約莫二旬年齡,肩上挎一包裹,攜二小廝,見一老嫗攜一女兒,年約二九,姿色可人,竟招呼二小廝截住伊去路,恣意妄為,厚顏糾纏。艾虎現場擒之,拘回州府,正逢通判徐聞與都頭伯勞諸人歸,艾虎稟之情由,遂經徐通判過問,那惡少自道姓楊名伍和,家住端州瀧水縣城,乃城中財主楊元之侄。今日攜二小廝,特來端州城消遣。既而,徐通判著人將他包裹驗看,卻得金釵一對,金簪二根,銀環一對,銀釵二根,未必有啥銀兩。他雖斬釘截鐵,強調是于家中帶出來的物件,然此情形有違常理,安能服人?又因他放蕩不羈,見色滋事的德行,更疑是他竊取之物。故此,徐通判命將他罰打二十,權且收監獄中,一來遣人至瀧水縣傳楊元來證,看是否實情;二來待近日有無失竊之家報官,再作區處。

包拯諸人聽罷,并無貳言。至此,又稍坐得片刻,陸豐、廣寧、艾虎夫妻便一道告辭而去。待諸人去后,不久,董氏亦吩咐著熄了燈火,包拯及妻小當晚就此安歇不提。

卻說轉眼過得四日,那瀧水縣財主楊元就急急的隨差役至州府,拜見過包知州、徐通判。遂得二位大人吩咐,清點過包裹金銀首飾后,方才道知其事情原委來。

據此獲悉,那楊伍和父母,及楊元之兄嫂多年前因地方瘟疫就相繼而卒。楊元如今已步入中年,雖這些年來與妻育有數女,終隱隱遺憾膝下無兒,又可憐楊元妻于三年前不幸染疾辭世。然楊元與妻乃是青梅竹馬之交,感情甚篤,故自妻逝去后,楊元并無續弦之意。何況,夫婦二人多年來將侄兒伍和視如己出,難免有些嬌縱之情,再加之伍和自幼不好讀書,只喜于舞槍弄棒,長成后又喜于花天酒地,難以約束。幸而楊元將家中財物管控嚴格,才不至于結交幾多狐朋狗友,敗壞門風。

這不,將及一個月前,楊元特相央秦伯為媒,為侄兒討求一門親事,以拴其心。并定于九月初請以媒人至女方鐘家納采,一時將采禮就放置庭院中,不想其侄趁人不備,著小廝前往賣花粉簪釵者處,將米數升,碎銀三分,買銅錫簪釵依舊包好,換了金銀的去。待媒人去后,不日,伍和還特意找個借口,辭過叔父,便攜二小廝,挎著包裹竟閑逛至端州西郊梅庵來。卻因其品行終不能安分,自惹些事端,被艾少俠拘至州府,鬧出此一番緣故。

既然事是如此,也算無關要緊,經包拯、徐聞二位大人商議后,遂命楊元將其侄伍和領回,自當訓誡悔改就是。此事亦似乎就此了結,不在話下。

然一晃至十月下旬,有瀧水縣永平村民鐘景攜女兒玉妹,就今歲解試舉子黃國材,日前一紙訴狀至瀧水縣衙,欲以退婚,向其父女索回采禮一事,不服瀧水縣知縣魏良判決,進而申訴至州府。對此,包拯一面調取瀧水縣魏知縣就此事的審判案卷過目,一面著人傳黃國材前來問訊。不料,卻牽涉出楊元托媒人為其侄楊伍和納采于鐘家之事情上來,此女方正是鐘景之女玉妹。于是,包拯又將楊元、楊伍和叔侄,并及媒人秦伯一并傳至州府,經一番了解,可算弄清了事由之來龍去脈。

原來,鐘景之女玉妹,早年已許配本里黃國材為妻,遂將采禮下定,只待國材、玉妹長成后婚娶。且那時,國材之父正任職端州府書吏,只是其秉性過分憨直,以致開罪了時任州府官員,就尋得些罪過,經一番懲治,并免職回鄉。后來,未及一載,郁郁而終,其家境亦漸漸困頓。至此,國材更發奮讀書,只恨一時未獲功名,故延遲至今仍未完娶。

誰料,今年八月中旬,瀧水縣城中有名財主楊元往人家取討錢債,偶過鐘景之門,見鐘景之女倚欄刺繡,人物甚佳,遂有心托媒娶伊為侄媳。隔日,就相央秦伯做媒,赴鐘家議親。那秦伯至鐘家,就直言縣城財主楊元今使秦某為媒,欲將其侄楊伍和求為公家門婿,萬望允人。說話并將楊宅家資巨萬,田地廣大,世代殷富,門第高華;以及其侄楊伍和少年英杰,人品出眾,街坊所稱皆著實的溢美一番。

忽遇此偶然之情,那鐘景確實模棱兩可,一來因楊宅家勢富豪,通縣所仰,他豈會不知?二來鐘景妻乃端州城內梁老太之女,雖于夫婦之女玉妹五六歲上已病故,然梁老太仍對女兒當年擇偶不慎,下嫁此無用之人頗有微詞。后來,聽聞女婿將其外孫女有許配貧寒之子黃國材,更是怨言不淺。況這日,恰逢舅母至家中,欲接甥女去端州陪外祖母小住一些時日。故而,鐘景躊躇良久,決定請伊將事情問詢于小女。那玉妹對縣城楊宅財勢傾城,富甲瀧水亦早有所聞,仰慕不已。原常常自恃雖有些顏色,卻早年就許配本里黃國材為妻,因聞黃郎今貧過自家,每每感到命運不濟,哀怨自傷。今難得楊財主請以媒人為侄兒求婚于己,若能嫁此富豪之家,一向是求之不得。如今好事臨門,哪里還顧得及幾多道理,忙托舅母轉告父親,莫失富貴,愿許楊郎。

于是,鐘景隱了早年已將女許配黃國材之情,轉而又將玉妹婚事暗許楊伍和。不二日,玉妹隨舅母至端州,并將此喜訊告知外祖母。梁老太更是連連言及女婿向來糊涂,這回總算做得一件體面的事。

再說楊宅討得答復,便急急的于九月初就納采定親,以期早日迎娶過門。不想,卻因侄兒頑劣無度,從而,錯誤的將銅錫簪釵納采與鐘家,使鐘景見得此物,深感羞辱。又加之重陽節之日,玉妹陪伴外祖母往梅庵敬香還愿,恰逢伍和攜二小廝閑蕩來此,就大雄寶殿階前不期而遇,竟遭他無禮冒犯。此一樁事件雖非當時所知,但后來知得實情,使鐘景更加懊惱難當。至此,鐘家有了退楊宅親事之意。

然而,那楊伍和自那日于梅庵巧遇玉妹,就日夜思慕,眷戀不已。后得知正是叔父為他議親之女,更苦苦的懇求叔父一定托媒人成全。楊元無奈,又幾番相央秦伯至鐘家商議。然鐘家父女,或許尚惦記楊宅財富,別有所圖,對秦伯的往來,皆殷勤接待。話語間,總有意無意的或探聽楊財主妻室逝世之故,又或問及楊財主現今可有續弦;當聞知秦伯仍為其侄楊伍和特來議親事,均遭鐘景以銅錫簪釵之恨相推托。楊宅雖是門第勢焰,但自知理虧,亦無話可說。

在此期間,鐘家不僅聞得黃國材中舉歸鄉,更聞有包知州款留州府之情?!虍數厝瞬蛔R霍氏命案之故,以為黃國材與包知州別有交情,至來年黃國材進京應試,必定考取功名,自有飛黃騰達之日。何況,如今鐘家已認識到楊伍和極好聲色犬馬,乃一敗家之子,縱有萬貫家財,豈能經得起他揮霍?至此,鐘家有了訣楊宅議親之念,企圖將玉妹仍嫁黃國材,并托原媒赴黃家表意,希望擇日完婚,成就姻緣。

可是,當黃國材得知鐘家不顧情理,有將玉妹又許縣城楊財主之侄,甚為氣憤,更不恥與放蕩之子爭親。索性一紙訴狀,告于瀧水縣衙,欲索回當年采禮,了斷此不義姻緣。

知縣魏良準狀,鑒于鐘家反復無常,悔婚于前,遂核準黃國材之訴求,責令鐘景退黃家當年納采之財物;再者,鐘玉妹今又無意于楊伍和之婚配,亦當退還楊宅納采之禮。今后,可改作他嫁。

但鐘家父女自以為如今未有悔婚于黃國材之意,故不服魏知縣判決,遂將此情申訴至端州府。以期州府撮合,而掃除不義之名。

對此,包拯有向黃國材問道:“鐘家父女此前雖有不義之過,然今已懷悔恨之心,汝何以執意退婚?——若冰釋前嫌,仍結為伉儷,共度百年,豈非美事?”

黃國材卻回道:“稟知州大人,今不言他處。據晚生所知,瀧水有陳子厚之妻劉氏,舊年子厚兄不僅家貧,且又遭冤獄,發配矩州數載。然劉氏從未改志,忠貞不渝,方見真情。今鐘玉妹因惡晚生貧寒,見楊伍和乃縣城有名財主之侄,得其托媒求親,竟不顧舊年許配晚生之實,又納采議婚于楊伍和。后因識得楊伍和生性頑劣,揮霍無度,恐富貴終不長久,卻見晚生勵志有為,覬覦于輝煌之日將在眼前,而復望婚娶之事。這般見財利而思遷,窺榮華而絕情理,將禮義何存,廉恥安在?”

經黃國材一番言語,說得鐘家父女一時無地自容,不能對答。包拯亦認為此情瀧水知縣魏良判決公道,遂駁回鐘家父女之申訴,不與改判。

可見,鐘家父女的一欲貪念,終究鬧得是鐘、黃、楊三家不歡而散,足以引以為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贵溪市| 称多县| 大关县| 南汇区| 阿拉尔市| 扎兰屯市| 淮滨县| 四平市| 屏边| 鹰潭市| 淮阳县| 慈利县| 江华| 铁岭县| 柘城县| 辉县市| 方山县| 靖边县| 博客| 奇台县| 惠安县| 剑河县| 鹤壁市| 大悟县| 旬阳县| 苗栗市| 金塔县| 凤冈县| 云霄县| 扎囊县| 漳平市| 元阳县| 滨海县| 旬阳县| 平遥县| 阿拉善右旗| 铁岭县| 招远市| 永寿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