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代印度文明文獻萃編

(二)早期吠陀時代

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前900年)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和雅利安人的軍事民主制時期。這個時期之所以稱之為早期吠陀時期,是因為研究這個時期歷史的主要資料是《吠陀經》中最早的一部經典《梨俱吠陀》,所以,這個時期也稱為《梨俱吠陀》時期。

雅利安人是從南俄羅斯草原一帶遷徙來的。他們離開南俄羅斯后分成了兩支,一支進入了伊朗高原,并定居在了那里(他們又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定居在伊朗高原的西北部,在那里建立了后來的米底王國;另一部分定居在了伊朗高原的西南部,他們原先臣屬于米底人,后來他們從米底人的統治下獨立了出來,建立了波斯國家,即后來的波斯帝國),另外一支進入了印度河流域,在那里,他們創造了后來的印度文明。雅利安人是這些入侵者的自稱。“雅利安人”的意思是“高貴者”。他們帶著戰車、畜群和神龕等,一股一股地涌進印度河流域。他們自稱為“雅利安人”,而稱那些原來的土著居民為“達薩”。他們和達薩進行了不斷的戰爭。

早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基本上生活在印度河流域地區。這時的雅利安人毀滅了原來印度河文明的城市,原來的城市已經不復存在,而且,原來在印度河流域相當發達的農業也不復存在。雅利安人的主要經濟是畜牧業,只是到這個時代的后期,他們才學會了農業。

他們初到印度河流域的時候,還過著氏族部落的生活,不過其氏族部落組織已經開始解體。每個部落包括若干個村落(稱為哥羅摩,村長叫哥羅摩尼),每個村落由許多父權制大家庭組成。氏族部落有種種會議,其中最古老的一種叫作“維達塔”。這種會議在早期吠陀時代很盛行,到晚期吠陀時期就衰落了。早期吠陀時代還有兩種會議,一種是“薩巴”(即長老會議,由部落的長老們,即部落中的少數上層分子組成),另一種是“薩米提”(是部落的民眾會議,由部落的成年男子組成)。這兩種會議和軍事首領“羅阇”構成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主要權力機構。

早期吠陀時代萌芽了古代印度的等級制度—瓦爾那制度。當時只有兩個瓦爾那,即雅利安瓦爾那和達薩瓦爾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湾区| 平和县| 湖北省| 安丘市| 庆阳市| 衢州市| 焦作市| 当阳市| 资溪县| 原平市| 抚顺县| 九台市| 辽宁省| 宿迁市| 榆树市| 通渭县| 金溪县| 油尖旺区| 西藏| 汝南县| 盐山县| 剑川县| 弥勒县| 上栗县| 即墨市| 玉田县| 盐池县| 山东省| 乐山市| 淮北市| 淳化县| 南阳市| 喜德县| 塔河县| 东乡县| 咸丰县| 定边县| 麻栗坡县| 怀来县| 沙坪坝区|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