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序言

楊共樂

“絲綢之路”一詞出現(xiàn)于19世紀70年代,這一概念來源于學(xué)者們對客觀歷史的真實提煉和高度概括。從歷史上看,這條大道的建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東西方眾多先驅(qū)共同開拓的結(jié)果。這里的東西方先驅(qū)既有國王、使者,也不乏商人和航海探險家。

就陸道而言,西段的建設(shè)者應(yīng)該上溯至亞歷山大。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親率3萬余精兵東征波斯。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倉促應(yīng)戰(zhàn),最終為亞歷山大所敗。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率軍來到中亞,滅掉波斯的地方政權(quán)巴克特里亞,并于錫爾河上游修筑亞歷山大里亞城,派兵加強對這一地區(qū)的統(tǒng)治。歐洲勢力開始進駐亞洲腹部鄰近中國的地區(qū)。此后百余年間,中亞巴克特里亞地區(qū)的政權(quán)一直掌控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手里。中國與西方之間在當時雖還沒有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但西方已經(jīng)知道了一些中國的消息。希臘人克泰夏斯在其作品中首次提到了東方遠國“賽里斯”(Seres),“賽里斯”由此成為希臘對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東方遠國的稱呼。

東段的開拓者顯然要數(shù)漢武帝的使者張騫。他于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兩次出使西域,史稱張騫“鑿空”。張騫“鑿空”,不但打通了東西方交往的連接點,而且大大開闊了中國人的世界視野,開創(chuàng)了中西交流的新紀元。此后,東西方陸上交通大開。從中國西去求“奇物”者“相望于道”,“一歲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shù)歲而反”“一輩大者數(shù)百,少者百余人”。中國的絲綢隨使者不斷輸出國外,中亞、西亞與羅馬也因此留下了中國絲綢的記錄。羅馬的文獻中還出現(xiàn)了羅馬元老院通過決議反對男子穿絲綢衣服的禁令。

東漢時,班超為西域都護,曾經(jīng)營西域31年,政績卓著,成效明顯。西域“五十余國悉納質(zhì)內(nèi)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于海瀕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抵條支,欲渡,為安息船人所阻,只得“窮臨西海而還”。甘英走南道赴大秦,雖中途而歸,但其西行的路程遠比張騫要長,其實際影響也比張騫要大。就在甘英出使大秦后不久,也就是公元100年,“遠國蒙奇兜勒皆來歸服,遣使貢獻”。東漢朝廷對蒙奇兜勒遣使之事高度重視,還特意“賜其王金印紫綬”。蒙奇兜勒正是Macedones(馬其頓,時屬羅馬帝國)之音譯。馬其頓遣使內(nèi)附打通了中西間的直接交往,在中西交往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這件事本身也印證了中國與羅馬陸上交通的存在。

就海道而言,中國至印度一線,為中國人所開拓。海船一般沿著印度支那半島與南亞半島海岸航行。公元前111年,漢朝用兵南越并在當?shù)卦O(shè)置南海、蒼梧與合浦等郡。合浦以南至印度的線路皆保存于《漢書·地理志》中。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厓郡……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余,有黃支國……平帝元始中,王莽輔政,欲耀威德,厚遺黃支王,令遣使獻生犀牛。自黃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睋?jù)考證,黃支就是印度東岸之Kanchipura,即后來玄奘所記的建志補羅城。

印度至羅馬的海路則多為羅馬人開創(chuàng),船隊最初皆繞著南阿拉伯海岸航行。據(jù)羅馬地理學(xué)家斯特拉波《地理學(xué)》記載,在奧古斯都時期,每年都有多達120艘船只從埃及的紅海港口起航,遠航至曼德海峽之外各地,有的甚至遠達恒河。大約在提比略執(zhí)政時期,有一位名叫希帕魯斯的羅馬商人在長期實踐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了印度洋季風(fēng)的規(guī)律。羅馬人利用季風(fēng),不但可以直接跨越印度洋,而且大大縮短了羅馬至印度的距離。按英國學(xué)者赫德遜測算,意大利到印度的一次旅程,只需要花費16個星期。約在公元2世紀中葉稍前,有一位名叫亞歷山大的羅馬人越過孟加拉灣,到達日南北部的卡提加拉?!爸粱傅垩屿渚拍辏ü?66年),大秦王安敦(指羅馬元首馬爾庫斯·奧理略)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眮淼街袊形骱5馈笆寄艘煌ā?。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中國與羅馬開始通過海道直接發(fā)生關(guān)系。印度和西方古典文獻中出現(xiàn)的“秦尼(Sinae,Thinae)”實際上就是西方人對南部中國的尊稱。

在中西陸、海兩道開通之時,有許多中國的商品隨使者輸往西方。據(jù)中國的正史記載,從陸道西去的使者?!瓣褰饚挪睌?shù)千巨萬”,從海道西航的譯使也攜“黃金、雜繒而往”。由此可見,絲織品和黃金是出訪人員必備的物品。

絲織品之所以成為使者出訪時首選的重要物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國是桑蠶的故鄉(xiāng),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又是唯一掌握養(yǎng)蠶技術(shù)的國家。根據(jù)傳說,我國“養(yǎng)蠶取絲”的發(fā)明者為黃帝元妃嫘祖。她教民育蠶,治絲繭以制衣服??脊虐l(fā)掘也表明:大約在距今約6000—56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懂得了“養(yǎng)蠶取絲”的技術(shù)。著名學(xué)者夏鼐先生曾指出,至遲在殷商時期,我國已能“充分利用蠶絲的優(yōu)點,并且改進了織機,發(fā)明了提花裝置,能夠用蠶絲織成精美的絲綢”。此后,此項絲織技術(shù)不但沒有失傳,反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又有新的改進和發(fā)展。

《史記·大宛列傳》有言:“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其地皆無絲漆。”實際上,不但當時的安息國無絲,就是安息國以西的羅馬也不產(chǎn)絲,所以中國的絲綢一直是羅馬貴族身份的象征。為獲取絲綢衣料,羅馬人不惜遠赴賽里斯,正是“靠著如此長距離的謀求,羅馬的貴婦們才能夠穿上透明的衣衫,耀眼于公眾場合”。老普林尼坦言:“據(jù)最低估算,每年從我們帝國流入印度、賽里斯和阿拉伯半島的金錢,不下1億塞斯退斯?!痹诹_馬,不但有銷售中國絲綢的絲綢市場、絲綢商人,而且還有絲綢加工地,絲綢交易的價格曾一度與黃金相等。

隨著絲綢西向輸出,我國的養(yǎng)蠶織綢技術(shù)也不斷西傳。公元5世紀時,中原的種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法已傳至和闐;到6世紀的查士丁尼時代,更是跨越國界傳到了羅馬的東部世界。從此以后,“在羅馬的土地上也能生產(chǎn)蠶絲了”,西方對中國絲綢的依賴逐漸消失。

歷史表明,在中國的漢代,亦即西方的羅馬共和晚期及帝國時期,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以絲綢為重要交易物的陸、海大道。19世紀以后,這兩條大道被分別冠之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總稱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終點在羅馬。中亞、南亞、西亞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南海、紅海、地中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過之海,而印度洋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跨之洋。絲綢之路的開啟,既拉近了亞歐各國各地區(qū)間的距離,密切了沿途各國人民之間的關(guān)系,又加強了沿途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大大推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這一意義來講,絲綢之路是世界的奇跡,更是人類攜手合作的創(chuàng)舉。

(原文題名:《絲綢之路:人類攜手合作的創(chuàng)舉》,載《光明日報》,2017年9月11日,第14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遵化市| 永胜县| 绥棱县| 平阴县| 正阳县| 海丰县| 蚌埠市| 浮梁县| 玉屏| 六盘水市| 松潘县| 德令哈市| 新宁县| 肇源县| 合水县| 乐业县| 加查县| 莱阳市| 高清| 巴南区| 德州市| 泉州市| 开远市| 怀来县| 从化市| 平阳县| 德保县| 西充县| 灵台县| 昌平区| 扎赉特旗| 孝昌县| 留坝县| 栾城县| 绥中县| 浦东新区| 龙海市| 绥芬河市| 凤阳县| 松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