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代的葬玉:金縷玉衣

漢代的玉器繼承了戰國時代的傳統,但又有了新的發展。漢代中期以后,玉器制度變化更大,幾乎使殷周以來的傳統遭到廢棄。新的器形不斷出現,葬玉和隨身裝飾品種類有所增加,其紋飾也由抽象主義為主改變為寫實主義為主,圓雕、透雕、高浮雕、刻細線的玉器也逐漸增多了。這種變化,反映了漢代社會風俗和思想(包括宗教思想)的變化。在中國玉器史上,漢代結束了殷周以來的歷史傳統。

這里著重介紹一下漢代的葬玉。

所謂葬玉,即是專門為了保存尸體而制造的玉制品。4世紀的道家葛洪在《抱樸子》里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人們認為玉是陰陽二氣中陽氣的精,把它放在死者身旁可以對尸體起神秘的巫術作用。因此葬玉器形簡單,平素無紋。漢代葬玉,九種為一組,稱之為九竅塞,用以填塞和遮蓋耳、目、口、鼻、肛門和生殖器等竅孔,以防止體內精氣逸出。漢代死者口含玉蟬較為普遍。蟬又名知了,屬有吻類昆蟲,夏日在樹上飲露高歌,其生命不過兩三個星期,而其幼蟲在土中化蛹成蟲卻需數年之久。口含玉蟬,可能是由于蟬的生活史的循環可以象征著變形與復活。

金縷玉衣是葬玉中的一種。這種玉衣由許多小玉片用纖細的金線縷編綴而成,因此稱為“金縷玉衣”。金縷只有皇帝死后才能使用,但是有時皇帝也會特賜給王室或大臣。級別較低的官員只能使用銀、銅線或鎏金的銅縷來編綴。從1968年到1978年這十年當中,陸續發現了22件金縷玉衣,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異母兄弟,公元前154年立為中山王,在位42年。劉勝夫婦墓位于河北省滿城縣陵山主峰東坡接近山頂處;南北并列,屬夫婦并穴合葬。墓開鑿在山巖間,是規模宏大的崖墓。劉勝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竇綰墓全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墓道口用磚砌筑,然后用鐵水澆灌封門。墓室里設有車馬房、磨坊、倉庫、宴會大廳、內室、帷帳、浴室,墓主人把生前的生活搬進了墳墓。兩墓隨葬品中有陶器、金銀器、玉器、銅器、漆器、鐵器等計4200多件,其中許多器物是我國漢代藝術品中的瑰寶。劉勝夫婦的金縷玉衣便是其中的一件。

劉勝夫婦的金縷玉衣是一種殮服。劉勝的金縷玉衣全長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衣分頭套、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個部分,各部分先用鐵條加以固定,給死者穿戴后,再用金線連接起來。死者頭下有鎏金鑲玉銅枕,枕內填滿花椒。頭部有玉眼蓋、玉鼻塞、耳瑱和口琀,盆骨附近有玉盒和玉塞,即“九竅塞”。胸前和背后有18塊玉璧。竇綰的金縷玉衣全長1.72米,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700克。入殮時除有銅枕和“九竅塞”外,雙手握璜形玉飾,左手下還有一面小鏡,腰間有水晶印,胸前背后有15塊玉璧。在劉勝的棺槨之間有一件谷紋玉璧,上部透雕雙龍卷云紋。玉璧晶瑩潔白,刻工精細,是漢代玉器中的精品。

金縷玉衣在整體設計和玉工、金工工藝方面,都有杰出的創造。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人們要從遙遠的(可能是遼寧的岫巖地區)地方運來玉料,通過開料、鋸片和設計,制成數以千計有一定規格和形狀的小玉片。每塊小玉片又都需要磨光和鉆孔,編綴玉片還需要多種特制的金絲,整個制作過程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一件金縷玉衣凝結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和龙市| 驻马店市| 资兴市| 新乐市| 宣武区| 信丰县| 池州市| 宁陵县| 广安市| 漾濞| 遂平县| 湘潭市| 厦门市| 赤峰市| 潮州市| 确山县| 龙里县| 杭州市| 锦州市| 南京市| 响水县| 渝北区| 惠东县| 启东市| 内江市| 建水县| 高邮市| 烟台市| 泾阳县| 拜城县| 清流县| 康平县| 泽普县| 高青县| 蒙城县| 邵阳市| 汪清县| 红原县| 翁源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