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史學叢編”出版說明
古老的文明共同體都有自己的史書,但史書不等于如今的“史學”——無論《史記》《史通》還是《文史通義》,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史學。嚴格來講,史學是現代學科,即基于現代西方實證知識原則的考據性學科。現代的史學分工很細,甚至人文—社會科學的種種主題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專門史,所謂的各類通史,實際上也是一種專門史。
不過,現代史學的奠基人蘭克并非以考索史實或考訂文獻為尚,反倒認為,“史學根本不能提供任何人都不會懷疑其真實性的可靠處方”。史學固然需要探究史實、考訂史料,但這僅僅是史學的基礎。史學的目的是通過探究歷史事件的起因、前提、形成過程和演變方向,各種人世力量與事件過程的復雜交織,以及事件的結果和影響,像探究自然界奧秘的自然科學一樣,去“尋求生命最深層、最秘密的涌動”。根本而言,蘭克的史學觀還帶有古典色彩,即認為史學是一種政治科學,或者說,政治科學應該基于史學,因為,“沒有對過去時代所發生的事情的認知”,政治科學就不可能。亞里士多德已經說過,“涉及人的行為的紀事” “對于了解政治事務”有益( 《修辭術》1360a36)。正如施特勞斯在談到古代史書時所說:
政治史學的主題是重大的公眾性主題。 政治史學要求這一重大的公眾性主題喚起一種重大的公眾性回應。 政治史學屬于一種許多人參與其中的政治生活。它屬于一種共和式政治生活,屬于城邦。 (施特勞斯,《修昔底德:政治史的意義》 )
蘭克開創的現代史學本質上仍然是政治史學,其品質與專門化史學截然不同,后者乃19世紀后期以來受實證主義思想以及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影響而形成。在古代,史書向來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維系在一起,現代史學主流雖然是實證式的,但政治史學的脈動并未止息,其基本品格是關切人世生活中的各種重大政治問題——無論這些問題出現在古代還是現代。
本叢編聚焦于16世紀以來的西方政治史學傳統,譯介20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與迻譯近代以來的歷代原典并重,為我國學界深入認識西方盡綿薄之力。
劉小楓
2017年春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