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開講啦!中國史:夏商周篇作者名: 鸮胖等編著本章字數: 1500字更新時間: 2023-10-17 11:27:57
第一章
天下為家
各個部落之間的相互融合
距今五千多年前,炎帝、黃帝是黃河流域部落的首領。炎帝是有熊部落首領少典的長妃女登所生,出生后被養于姜水之濱,因此以“姜”為姓。而黃帝則是少典的次妃附寶所生,被養于姬水邊,因此以“姬”為姓。
炎、黃兩個部落離得比較近,經常互相通婚,炎帝部落的姜姓女子嫁到黃帝部落,黃帝部落的姬姓女子嫁到炎帝部落。雙方的關系原本十分融洽,但由于人口增長,土地和糧食供應不足,原來居住的區域已經容納不下,于是兩個部落開始了遷移。除了一小部分人繼續留在黃河中上游地區外,大部分人逐漸向東發展,去尋找新的居住地。
黃帝部族東遷的路線偏北,經過今陜西北部,渡過黃河,到達今山西南部一帶。一段時間后,又繼續往東北方向遷移,其中有一支較大的部族到達了今河北北部。炎帝部族東遷的路線則偏南,他們順著渭水東下,再沿黃河南岸向東,到達今河南西南部、中部及東部。兩個部族東移的過程中,在路上都留下一部分本部族的人。因此經過長期的遷徙活動,黃帝和炎帝兩個部族的人就遍布黃河南北,形成兩股較強大的勢力。
當時,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財物,開始出現互相侵犯的現象,發生了一些小規模的戰爭。炎帝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勢力逐漸衰弱,已經無法控制局勢。黃帝趁機而動,帶領自己的部族廣積糧食、打造兵器、訓練軍隊,逐步征服了那些不聽從命令的部落。黃帝名聲大振,各方部落都來歸附他。這時,炎帝部落依仗人多勢眾,不服從黃帝的命令,還在侵掠其他已經臣服黃帝的部落,于是那些被炎帝部落欺負的部落紛紛請求黃帝主持正義。
炎帝一族在東遷途中兼并了很多實力較弱的部落,并與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發生沖突。當時,炎帝離開太昊準備去陳,虎視眈眈的蚩尤帶兵緊跟著,試圖蠶食炎帝的人口。炎帝獲悉率兵反擊。后因力量薄弱而被蚩尤追殺,炎帝將計就計一直將蚩尤引到涿鹿,希望黃帝出兵截擊。而黃帝使用驕兵之計,已做好戰場布陣,卻故意按兵不動,因此沒有及時出兵救援被蚩尤追殺的炎帝,而炎帝對此心存積怨,就此埋下了阪泉大戰的禍根。
不久,黃帝覺得擊敗蚩尤的時機已到,便召集謀士商議對策,選定出兵日期,先聯合炎帝,再共同對付蚩尤。黃帝率部來到阪泉北邊扎營,打算說服炎帝共同對付蚩尤。但炎帝不僅沒有采納黃帝的建議,還準備在阪泉與黃帝大戰。黃帝只好獨自率領部落戰勝了蚩尤。
打敗蚩尤以后,黃帝的實力大增,又經過長期充分準備,黃帝一族終于和炎帝一族在阪泉發生了大戰。黃帝的軍隊按照“熊、羆、貔、貅、?、虎”六種動物圖形的旗幟一字排開,與炎帝對陣。旌旗獵獵,黃帝的龍圖騰和炎帝的牛圖騰迎風招展,炎帝先發制人,趁黃帝沒有防范的情況下,率兵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濃煙滾滾,遮天蔽日。黃帝命應龍用水熄滅火焰,然后自己率兵將炎帝趕回阪泉之谷,并且命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傷其性命。
黃帝三戰三捷,之后派人勸說炎帝歸順,并希望與之結盟。同時,黃帝對阪泉采取圍而不攻、困而不殲的策略,以待炎帝歸降。炎帝被黃帝的誠意所感動,便同意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由黃帝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炎帝擔任副首領。這個部落聯盟就是中華民族的雛形。
華夏民族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