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編外人員
- 烽火明末
- 青梔旅人
- 2078字
- 2023-11-08 21:18:36
像大明的小吏制度,徐心然是真的覺得不行,無論在這個崗位做的多好,都無法成為正式的官員。
如此,那還努力個屁,直接給我往死的貪污受賄,再加上還是世襲制度,幾代人的努力憑什么不如你官員的十年苦讀。
幾十年上百年的努力之后,成為地頭蛇,把控一定的權柄那不是輕輕松松,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小吏,對于中樞簡直太大弊端,不只是妨礙政令,更重要的是在百姓心中畏吏如虎,敲詐勒索樣樣在行。
還有那一些差役,都算是服役人員,沒有俸祿,頂多給一些糧食意思一下,甚至還是賤民,那種三代之類不能科舉這樣的。
都如此,還為國效力個屁,還不如謀取私利,欺壓百姓,趁著在官府服役,多勒索一些錢財,這不是更大的危害嗎,官府的聲譽能好才怪呢。
不然徐心然也不會改制小吏和差役,小吏跟之前開府的時候一樣,衙役改成編外人員,也就是雇傭讀書人或者識字來幫忙事務,表現出色,或者考核成功,可以成為小吏。
這樣他們跟百姓對接時候不敢欺負,不然被告,自己的前途沒有了,也要滾蛋,嚴重的上刑法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現在小吏和衙役有了俸祿,也可以轉正,會使得更加積極,更加努力,也更加有顧慮。
如此,在正常的九品官員體系之下有,上中下三等小吏,和編外人員。
編外人員有俸祿,考核只能升小吏,小吏在考核上到官員體系,如此通道通暢,可以一步步的成為官員,甚至表現特別好,跨級也是有機會的,不出三五年就成為官員。
編外人員最多干十年,俸祿跟下等小吏一樣,十年內無法到小吏體系,就拿一筆退休金回家。
相比之下,小吏擁有更為穩定的職位,可以一直工作到達退休年紀。退休后,他們將得到一筆豐厚的退休金,相較于編外人員要高得多,足夠維持他們幾年的生活。
此外,小吏們還享有一些基礎醫療優惠,為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一定簡單的保障。此次徐心然把退休年紀定在五十五。
官員福利比大明高更多,目前正九品是二兩,從九品跟上吏一樣都是一兩半,官員還有糧食補貼,過年過節有假日補貼,季度有醫療補貼,退休定到六十,除非你升到從七品,那就是六十五,從三品以上更是可以干到六十九。
然而,一旦超過了這個年齡,即使經驗再豐富,精力也難以為繼,身體也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記憶力也會急劇下降,因此不再適合繼續從事官員等工作。
報酬那么好,再貪污受賄,徐心然就把他們丟進去挖礦去,現在礦區充滿了惡霸士紳,正好去陪著他們,這時代的挖礦是要命的,死亡率也不算低。
雖然對于俸祿開支數十倍余大明,但是效果也高太多啊,方方面面的提升巨大,效率賊高,就是目前缺少官吏,還是不少人一人任職多崗位,當然也是有補貼的。
為此徐心然再一次擴大培訓場所,改名為太平官吏學府歸于教育部管轄,讓培養官吏成規模化更加系統。
這一舉措將為未來培養更多優秀的官吏打下堅實基礎,有望進一步提升整個官員體系的運轉效率與質量。
等著未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離是必須的,只有相互制衡才是王道,那才使行政更加完善,現在還沒有徹底分立。
接著徐心然便成立私人機構,也就是內務府和秘書處,現在徐心然的產業真的是比太平軍土地擴張都快的多。
如此便需要統一管理,等著后續普通產業賣給私人,主要的產業移交給公有制,其他留給后人。也是避免太過于龐大,影響朝廷的運轉。
秘書處就是協助徐心然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他一個人多累,讓他們幫忙整理歸檔,再根據等級不同挑選著處理不是更好。
軍隊方面也進行一些的改制。主要就是成立后勤部、參謀院和宣傳部,這本來就是有雛形,現在只不過建立中樞機構。
至于類似五軍都護府的,現在還不到時候。
軍隊開支也是甚多,一人一月足足三兩銀子,戰時雙倍,還有武器,火器,吃衣等,不過這一次招收之后就不再分田,除非立功。
當然也有軍官學院,這肯定不能掛在教育部,不然不曉得多年之后被文官侵蝕成什么樣子的,現在太平軍中都是有夜校的,就是培養軍隊的識字率,現在也是為了更加系統。
守備營也要成立起來,屬于軍隊體系,糧餉自然由軍餉渠道發放,主要負責守備地方、清剿地方賊匪等,等著正規軍招人,可以優先其中招募。
現在治下可以在主要縣成立守備營,來輻射旁邊縣就足夠了。
還有明朝罷黜的驛站系統也撿起來,這明朝的驛站已經十分完善了,遍布全國各地,通訊在古代簡直非常發達了,實在是不懂崇禎為何要裁撤驛站。
古代驛站分為二部分,一部分是‘郵’,就是貨物運輸,一部分是‘置’,就是信件傳遞。
徐心然的想法是使驛站可以盈利,這樣也不再是中樞的包袱,反而是重要的產業一部分,盈利也簡單,那就是對民間開放就完成一大半。剩下就是跟著后世郵政改動一些足以。
不過也要監察到位,不然也是腐敗的重災區,不過現在不急,都還早,慢慢來完善即可。
驛站的系統化管理,那只能成立中樞部門,現在倒是不至于,先掛在政務司下面就行。
醫務方面也成立醫院,并少量資助醫館給予憑證,比如濟世堂這樣的百年老字號,醫院現在是做不起來的,先把框架搭建起來,重慶城弄起來一座再說,也是掛靠在政務司,之后再獨立出來。
其他部門比如承發房,倉庫、閘壩所,消防啊等看情況設立,掛在府衙或者縣衙下面即可。
顧君恩等人聽見徐心然的安排也是佩服不已,心中覺得除了覺得開支把控不住,其他的制度甚是完善,定是元帥苦思冥想數年才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