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久坐者的12堂體態(tài)糾正課
- (加)榮·范
- 2817字
- 2023-10-07 18:51:22
體態(tài):面向全世界的宣言
無論是站立、執(zhí)行某個動作,還是從一腳踏空后的趔趄恢復常態(tài),你身體的各個關節(jié)都在各司其職,幫助你維系體態(tài)和平衡。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是你全身的各個姿勢肌(3)。如果沒有這些肌肉協助抵抗地球引力,身體就只是包裹在皮囊里的一堆散碎骨頭。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體態(tài)不太在意,直到某一天因為懶洋洋地斜靠在書桌或餐桌邊上,被老師或家長批評。這其實未嘗全是壞事。對孩子而言,因為體態(tài)不良而遭到批評通常會令他們反感,甚至無視:我只要主觀上感到舒適自在就行了,為什么要在意自己的坐姿好壞呢?有關“坐直”的要求就這樣成了一陣耳旁風。
然而我們知道,保持良好體態(tài)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體態(tài)能展現我們的力量和氣勢,而慵懶的體態(tài)則象征著軟弱和服從。體態(tài)的這種象征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希臘的雕像作品中,主體人物總是呈站姿,身體拉長,昂首闊步。這是發(fā)號施令者的體態(tài),會賦予人物神一般的氣場。如果藝術家們想讓某人名垂千古,就會賦予其雕像最完美的造型和姿態(tài):既不會畏畏縮縮,也不會抓耳撓腮,一副“啊,俺的背好痛!”的姿態(tài)。歷史總是銘記勝利者,而勝利者總是昂然挺立的。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導致體態(tài)變糟,我們傾向于認為這是人類生活中新近出現的趨勢,但實際上,這種體態(tài)懶散導致的惡習在歷史上早有先例。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勞動者的體態(tài)總是教科書一般的:挺起后背,高昂頭顱,保持完美的平衡。他們習慣將重物頂在自己的頭上。如果彎腰駝背或脖子前伸,攜帶的重物就會掉到地上。
貴族和統(tǒng)治階級的畫像也同樣引人注目。許多畫像中的人物彎腰佝僂或頭部前傾,與當代出現“科技頸”的、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別無二致。我們據此可以推測,這些過去的“社會精英”相比于勞動人民,也不過就是些“沙發(fā)土豆”(4)。他們的身體因糟糕的體態(tài)而受到損傷,與今天常見的情況如出一轍。
在大自然中,動物的體態(tài)同樣能傳遞出許多信息。例如,兩只狼碰面的時候,地位較高的狼總會保持較直立的姿態(tài),而地位較低的狼則會身體放平、腿部屈曲。后一種姿態(tài)同時也有助于抵御攻擊。這種現象在整個動物界都十分常見,它通常代表著避免(而非挑起)沖突。“不要惹我,這樣你好我也好。”動物們通過體態(tài)傳遞了這樣的信息。避免沖突有助于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尋找食物。
行動指南
評估你的內在狀態(tài),并檢視它如何通過你的外在狀態(tài)體現出來。
你此刻的心情如何?你今早起床時,是否處于一種“準備好了大干一場”的狀態(tài)?倘若如此,你大概會驕傲地站直身體。你是否覺得不堪重負?倘若如此,你的頸椎、肩胛和鎖骨可能會感到額外的壓力。你是否覺得心情悲傷?倘若如此,你可能視線朝下,雙肩內收,肋骨縮緊。
你的體態(tài)向外界昭告著你的內在狀態(tài),這是自然界通行的規(guī)律。
人類的肢體語言遵循著相似的規(guī)律。下次去酒吧,你可以稍微留意一下其他客人的體態(tài)。缺乏自信的客人通常會待在角落里,一邊小口啜著飲料,一邊低頭玩著手機,假裝很忙或有事可干。這是他們的保護色,為的是避免可能的拒絕。處于注意力中心的客人通常站得筆直,仿佛有強大的磁場一般,吸引著其他人以舒適的體態(tài)圍坐在他們周圍。每個人都通過這種方式無聲地傳遞著一些信息。
總之,我們應當對自己的體態(tài)重視起來,而且越早越好。不良體態(tài)會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到2050年,全球1/6的人口會超過65歲。3這會帶來很大的麻煩。身體機能的缺陷會隨著時間而累積,失能和隨之引發(fā)的后果也會更加嚴重。
一些人認為保持良好體態(tài)需要持續(xù)付出艱苦的努力,就像某種“耐力測試”。其實不然,良好體態(tài)應該是毫不費力的,無須刻意而為或努力保持,關鍵在于循序漸進,腳踏實地,逐漸恢復正常的骨骼排列,放松骨盆和肩部周圍的肌肉群,并且形成正確的本體感覺。
一輛汽車剛被生產出來時處于“出廠狀態(tài)”,同理,動物的先天生理結構也為其設定了一種自然的標準狀態(tài)。動物的行為主要基于其本能,基本不會受到出生和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人類的發(fā)展則很大程度上受到成長環(huán)境和后天教育的影響。人類是通過經驗學習的,以我自己為例,我的父母是越南人,我從小在蒙特利爾長大,這是一座說法語的加拿大城市。在成長過程中,我在家里學越南語,在學校里學法語,又通過看《芝麻街》學了英語。這個語言和經驗的大熔爐幫助我習得了今日的語言模式。不過后來我搬到了多倫多,日常不再講法語了。從那之后,每次和別人講法語時,我總會為措辭頗費躊躇,盡管我學法語已經20多年。無論在原有的模式下熏陶多久,我們的行為還是會不斷地隨著日常經驗更新。
和語言模式一樣,你的站姿和坐姿同樣反映著過去的經驗。如果你對某種特定的體態(tài)不滿,你可以棄之不用或做出改進。若要改造你的身體,你就要讓它習慣不同的動作模式和經驗。
一位老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故事就刻在他的體態(tài)里面。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個性反映著他/她迄今為止所有的經歷,同理,一個人的身體過去經歷的一切也會在無形中影響他/她的“體貌特征”,并且通過習慣不斷得到強化。這種體貌特征就是人記憶和經驗累積的產物。
你的體態(tài)并不一定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差,但你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如果你能認真遵循本書的指導,保持健康的體態(tài),你的身體就能在整個成年期正常且高效地運作。這種日復一日的健康體態(tài)能幫助你的身體實現“預保養(yǎng)”的目標,而且能延緩衰老。好吧,這件事聽上去有點像天方夜譚。其實不然,你的生理年齡是由出生日期決定的,因而無法改變。但是你的身體也有一個功能與形態(tài)意義上的年齡。在我看來,后一種年齡是預測健康長壽更精確有效的指標,而且這種年齡是可以逆轉的!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74歲的人,47歲的身體”。這就是我要強調的重點。這種“逆生長”是完全可行的。一個生理年齡20歲但缺乏運動的人,其身體年齡可能高達40歲。更加極端的情況會發(fā)生在吸煙者身上,他們的身體年齡得再增加好幾十歲。吸煙不僅會加劇肺部老化,還會在細胞層面上毒害整個身體,這就是它與許多種癌癥都高度相關的原因。
還有,你的生理年齡越大,就越難消除不良體態(tài)對你造成的長期影響。如果你一輩子都彎腰駝背,到50多歲才想起要改善體態(tài),那么你能實現的改變就會很有限。如果你還不到40歲,你能消除的損傷就會多出一些。無論如何,及早發(fā)現、及早改變,總好過一直拖著、什么都不做。
遺傳因素會影響一些人的脊柱結構,進而影響后天體態(tài)。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后天因素對體態(tài)的影響遠大于先天。你此時此刻的體態(tài)是你過去行為的產物。也許你小時候是個害羞的人,渴望融入群體而非一個人形單影只,于是你直到成年之后還是習慣點頭哈腰。導致你此刻體態(tài)不良的原因可能有無數種。認識到這一點非但沒有讓我心懷沮喪,反而讓我滿懷希望,但愿你也能從中感受到希望。一旦能清楚地意識到是哪些因素導致了你此刻的體態(tài),你就能以實際行動進行干預。體態(tài)這個議題的有趣之處正在于此。從許多層面上來說,你的體態(tài)就是你過往經驗的集中體現,即使有時候你對此毫無覺察。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善你的生活,就從改變自己的體態(tài)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