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拼音 阿拉伯數字 運算符號二
- 明末崛起,從邊軍開始
- 干飯忠實者
- 2272字
- 2024-04-19 16:42:25
差不多可以之后,王初仁示意停下來,學堂里立即安靜下來眼睛熾熱而又激動看著王初仁。
“大家翻開課桌上的三字經,每個字上面都有一些符號,這是我發明的拼音,有了它之后,大家就可以更好的識字了。”
這些課本是王初仁花了大力氣寫出來的,先是在一本完整的三字經上面進行拼音標注,然后找人進行活字印刷,光是標注這些拼音,就讓王初仁很抓狂了,又不能讓其他人代替。
今天我就會教大家怎么利用拼音識字,王初仁在黑板上寫出了a、o、e、i、u.....b、p、m....聲母以及韻母,還有音調的讀法。
由于這些學生沒有見過其他教學方法,完全就是一張白紙,加上大家心智已經很成熟,所以學起來很快,一兩天的課程就把拼音的使用方法掌握得七七八八,讓王初仁很是震驚,感嘆這些人的刻苦與聰慧。
這些學子已經開始用拼音開始學習三字經后面的文字讀法了,根本不需要王初仁一個一個的教授。
永遠不要低估了中華民族在苦難之后獲得新生之后的爆發力和毅力,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很多人很多學子都把三字經全部背誦下來,一些人甚至正在進行默寫沖刺,其中就有李定國,他也是大齡班級第一個背誦三字經全文的學子。
這些學子根本不需要盯著他們,也不需要督促,他們會自覺的學習,休息時間都在用功,用拼音認識更多的字,背誦、默寫,下午放學后,很多人都不愿意走,王初仁只得通知暖氣房延長供暖時間。直到天氣逐漸變黑,這些學子才不舍的離開教室,而早上一大早,教室里就傳來郎朗的讀書聲音。
如果當年自己有這么努力學習,不說清華,至少也得考個人大把!
而對于拼音,王初仁也要求堡內的管理人員特別是教授學子的老師也必須要抽空來學習,剛開始這些人還有些抵觸,認為這是投機取巧,就和奇淫技巧之術差不多,但是當他們發現那些一點基礎都沒有的學子突然就認識了很多字,很快就能讀書看報之后,真是離譜他爹遇到離譜他馬了,于是自己也加入到學習的隊伍之中了,被自己的學生超過向什么樣子。
看到這些學子將拼音全部吃透之后,王初仁拿出了自己的終極大招,自己精心編寫的常用漢字三千字,這本書是王初仁費了無數腦細胞在穿越者大禮包的協助下編寫好的,有點類似后世的新華字典,還可以根據拼音、部首進行查找,里面還有釋義和組詞,當然做不到新華字典那么詳細。為了這本書,王初仁腦細胞都快爆炸了,手都寫抽筋了才將這本書寫出了,又讓人拿到神木縣去找大型印刷作坊進行印刷,反正是費了很大的功夫。
這些學子拿到這本書后簡直是如獲至寶,他們就可以在這本書的幫助下讀文章,看公文了,用幾天的時間把別人幾年的路走完了。
一起發放下去的還有九九乘法表和運算符號,學子們拿著九九乘法表之后很多都是一臉懵逼狀態,看著這些阿拉伯數字和運算符號,很是新奇。
當王初仁將阿拉伯數字和現有的數字的對照關系一一列出來,以及阿拉伯數字組成數字的規律進行解說之后,老師和學子張大了嘴巴,以后記賬就簡單多了;當王初仁將九九乘法表和運算符號拿出來講解之后,這些人已經不能用震撼來形容了,因為他們這幾天一直被震撼,只是王初仁在他們眼中已經不是高人了,而是神人,簡直是天神下凡。還好這些人中沒有科學狂人,不然真想把王初仁的腦袋敲開看看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
在他們的認知中算術是很難的,他們專研多年算術也只學習了點皮毛,可能連店鋪的伙計都不如,但是當他們接觸了阿拉伯數字、九九乘法表和運算符號之后,想不到算術會變得這么簡單,加上王初仁傳授的復式記賬法,以后還有人敢做假賬嗎?
于是乎,接下來幾天的早上晨讀,一些學子在朗讀論語、孫子兵法、一些學子在背誦九九乘法表。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九九八十一?!睅追N聲音夾雜在一起,讓王初仁感覺回到了小學時代。
而王初仁對九九乘法表要求必須橫、豎都能了然于心的背誦出來,王初仁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為當年的小學老師也是這樣要求的,自己還被老師抽到講臺上當著全班的面背誦,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背下來的。
王初仁還規定,每半月一次小測試,每月一次大測試,測試不合格者不通過學堂餐食,連續兩個月不合格直接逐出學堂,本學堂不招收那些不思進取的人,雖然大家都很努力,難免還是有一些渾水摸魚混日子的人,想來吃免費飯的。
當確定測試內容時,王初仁還與李光高等讀書人產生了爭執,王初仁定下的規矩是小學教學分為兩門課程,一門是國學,一門是算術,而國學包括了四書五經、《孫子兵法》、《齊民要術》、《九章算術》、《夢溪筆談》、《水經注》、《墨經》等儒學和雜學兵家書籍,算數就是新的阿拉伯數字及其應用。
這讓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李光高有些接受不了了,怎么能讓這些雜學和圣人的四書五經拿到一起學習呢,而且按照王初仁的意思雜學還要占多,在這些人看來,還是以四書五經為主,雜學了解一下就行了,沒有必要深入研究,畢竟儒學才是漢人正統學說,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說,其他的都是土雞瓦狗,但是王初仁可不同意了,直接對眾人來了個靈魂拷問:“現在堡內的一切繁華有哪樣是儒學創造出來的,難道靠儒學去生產武器、物資、工具?難道靠儒學去打敗流賊?靠儒學去和流賊講道理?”
于是李光高又拿出什么天道、人道、王道學說,靠仁德、王化來感化流賊,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王初仁反駁:“下次流賊來襲李廳長就一個人站在大陣前面去王化流賊,怎么樣?”
李光高不說話了,只能默默接受王初仁的決定,這次的辯駁對李光高打擊很大,讓他的世界觀破裂了,對于從小就深入骨髓的儒學產生了懷疑,李光高低頭苦思,默默的離開了學堂,王初仁沒有攔住他,知道他還需要一個接受和改變的過程,不能逼得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