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陷阱:人們常犯的6個思維錯誤
- (美)托馬斯·基達
- 2587字
- 2023-10-09 15:53:43
1.3 媒體對離奇錯誤信念的誤導
在學習頻道、探索頻道、歷史頻道和旅游頻道等頻道,有關亞特蘭蒂斯、大腳怪、特異功能、鬼魂出沒,以及其他談論千奇百怪的話題的節目每周都會播出。比如,學習頻道播放通靈師的節目,稱他們在冷戰期間使用遙視能力精確定位了蘇聯境內的秘密軍事設施,并連續 9 次正確預測了白銀市場的動向(據稱這是通靈功能的證據)。17這類令人咋舌的節目甚至還會在全美網絡上播出。例如,美國廣播公司(ABC)就開辦了一檔名為“世界上最恐怖的幽靈”的節目,該節目全是講述個人與幽靈遭遇的各種故事。我最喜歡引用的是其中的一句話:“我只能說這是幽靈,因為沒有其他的解釋了。”
這些節目通常只提供一邊倒的片面觀點,很少報道反駁這些觀點的科學數據,也很少采訪像詹姆斯·蘭迪(James Randi)、邁克爾·舍默(Michael Shermer)或喬·尼克爾(Joe Nickell)這樣有本事的懷疑主義者,然而只有這些人才有可能為這些現象提供一些近乎合理的解釋。例如,學習頻道的節目并沒有報道證明遙視能力不可能存在的科學證據。為什么?因為只有聳人聽聞的節目才能獲得超高的收視率,所以絕不能讓觀眾發現這些怪異說法經過科學驗證是錯誤的。這些節目沒有采訪過任何持懷疑觀點的人,因為懷疑主義者可能會指出,通靈者預測白銀市場動向的能力其實可以用概率論輕松破解。即使節目采訪了某些懷疑主義者,通常也只會斷章取義地報道一些內容,而且這些內容很快就會被一些導向性的評論淹沒,比如“懷疑主義者會不會搞錯了”“似乎有些事懷疑主義者也無法解釋”等。
事實上,這些節目報道的現象通常可以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但是,這些科學知識并沒有被報道。為什么意識到這一點對我們很重要呢?因為未能如實報道科學證據會對我們的世界觀產生重大的影響。研究表明,對超自然現象比如 UFO(不明飛行物)的報道,最后不帶免責聲明的報道比帶有免責聲明的報道更能影響人們對超自然現象的信念。18 想要知道媒體對人們信念的影響,只需想想 20 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人類登陸月球這件事就能明白了。1999 年 7 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即使在所有的證據都支持登月成功的情況下,仍有 11% 的美國人認為登月是一個騙局。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福克斯電視臺播出了標題為“陰謀論:我們登上月球了嗎?”的節目之后,相信登月是騙局的人數比例竟然上升了一倍。19由此可見,僅僅是播報一些荒誕無奇未經證實的說法就足以改變數百萬人的想法。
我的目的并不是抨擊電視臺或其他大眾媒體,它們確實報道了許多經過充分研究的主題,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然而,它們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錯誤信息,而區分這兩者并不總是輕而易舉的。一位經常做關于通靈能力的報道的記者曾被問及他本人是否相信這些報道,他居然回答:“我不需要相信它,我需要的就是兩位博士能說‘這是事實’,那么我的報道就有了。”20既然有這么多人相信稀奇古怪的觀念,而且其中一些人還有著博士學位,媒體報道這些怪誕事情的時候就有了所謂“專家”的背書。
事實上,一些初出茅廬的記者常常會持有一些非同尋常的信念。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研究生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57% 的學生相信超感官知覺,57% 的學生相信魔叉探測術,47% 的學生相信有人可以讀懂一個人的氣場或者能量場,還有 25% 的學生相信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大陸。21如果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都持有這樣的信念,他們未來寫作的關于這些主題的文章很可能就有此類傾向。事實上,在主流媒體上,支持超感知、幽靈和占星術等的文章數量要遠遠超過對其持懷疑態度的文章數量,其比例大約是 2∶1。22總而言之,人們發現的任何有意思的東西都會出現在電視和紙媒上,無論這些東西有多么稀奇古怪。
媒體不僅會讓人們對怪異事物著迷,還會影響我們對正常事物的看法。研究表明,媒體對各種健康威脅的報道數量往往與這些威脅的發生成反比。23在一段時間內,美國的謀殺率下降了 20%,而網絡新聞廣播中謀殺故事的播放量卻飆升了 600%。24如此偏頗的報道會影響我們的信念。有一項研究專門分析了 10 年來涉及“毒品危機”字樣的新聞報道量以及公眾輿論的變化。結果發現,有時候,有多達 2/3 的美國人認為毒品問題是美國最嚴重的問題,而在其他一些時候,卻僅有 1/20 的人認為毒品問題很嚴重。由此可見,公眾輿論的變化與媒體報道的變化相一致,這一點不足為奇。25
此外,媒體報道還經常會歪曲事實,因為它只關注個人敘述,并沒有科學的數據支撐。1994 年,關于食肉菌的報道橫掃美國各個媒體,報道中充斥著被毀容的病人的圖像和視頻。盡管醫學權威指出,人們被閃電擊中致死的概率是食肉菌致死率的 55 倍,但媒體對這一事實置若罔聞。誠如美國廣播公司在《20/20》節目中所說:“無論統計數字如何,這對受害者來說都是毀滅性的。”26毫無疑問,食肉菌確實會毀了受害者。然而,這些繪聲繪色的個案描述卻讓我們為一件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坐立不安。同樣,在 2001 年的夏天,人們紛紛呼吁“離水遠點兒!”,因為害怕被鯊魚攻擊的恐懼與日俱增。在 2002 年,最熱門的媒體報道內容是兒童綁架案。在每一個案例中,事件本身并未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因為與前幾年相比,這些事件發生的頻率變化很小或幾乎沒有變化,但媒體的報道卻誘導許多人得出了兒童綁架案與日俱增的結論。媒體報道如此偏頗,難怪人們會形成錯誤的觀念。在整個 20 世紀 90 年代,當美國犯罪率實際上一直下降時,卻有 2/3 的美國人認為犯罪率在上升。到 20 世紀 90 年代末,美國的吸毒人數比 10 年前減少了一半,但有 9/10 的美國人認為毒品問題已經失控。27
錯誤的信念會影響我們的決策制定。例如,某一年度美國校園中暴力致死人數創歷史新低,僅有 1/10 的公立學校報告了嚴重的犯罪案例,但是,當時《時代周刊》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卻以“青少年定時炸彈”為題進行報道。正如社會學家巴里·格拉斯納(Barry Glassner)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媒體報道提升了公眾意識,其結果就是,人們花了大價錢來保護兒童免遭危險,盡管這些危險基本不會發生。而另一方面,美國兒童真正面臨的危險在于,大約有 1200 萬名兒童營養不良,1100 萬名兒童沒有醫療保險。28
由此可見,媒體報道可以影響個人信念和社會公共政策。電視制作人、報紙和雜志的編輯常常被那些聳人聽聞、吸引眼球的故事打動。然而,很多最能引起轟動的報道會涉及離奇錯誤的信念。因此,我們必須提高警惕,認真思考一下如何應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襲擊”。如果我們能在思維方式上不輕易犯錯,就不會地被這種報道蒙騙。我們的主要問題在于有過分依賴軼事證據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