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繞線團

71

繞線團

光穿土布做的衣褲哪能御寒啊。自己動手為家里大人小孩縫一身棉衣棉褲、織一套毛衣毛褲過冬,就成了我母親空閑時、睡覺前時常開啟的“運動模式”,全都是一針一線純手工哦。

縫制棉衣棉褲,多數(shù)情況是把用舊的、穿破的,剪剪,縫縫,幾件拼湊成一件、大的修剪成小的,不講模樣但求擁有,不論好看只求暖和。再有多余的,就縫個手套、屁兜、鞋墊啥的。

倒是用來織毛衣的絨線,從舊的衣褲上拉下來未必湊得夠,只得去鎮(zhèn)上的商店里買回些新的。買到手的新絨線都是線圈式的,沒法直接用,需要你回去自行繞成線團。

——從線圈上拉出來再繞到線團上,叫“授下來”發(fā)音“涉窩雷”。

——“線團”發(fā)音“細兌”。

繞這樣的線團有點尷尬,沒人幫忙一起做還真不太好下手。

母親看我們?nèi)值荛e著沒事晃來晃去的,就會叫上我們中的一個給她當繞絨線團的“人體托架”。

這一天吃好晚飯,母親瞧見我歇了好一陣仍不想寫作業(yè),就把我摁在了竹椅上,把一大圈絨線套在我很不情愿伸出的雙臂上。自己呢,順手找了張小板凳坐在我對面,雙手細心地在線圈里扒拉出最外面的線頭。找到后,左手扭住線頭,右手不停地把我手臂上的線一個來回又一個來回往她自己懷里拉扯。拉出來的絨線同步一圈一圈、一層一層地纏繞在左手緊捏著的小線團上。

隨著母親不停頓地繞圈,她手里的絨線團也越來越大。母親還不忘時不時地變換線團的體位,讓絨線團盡可能的均勻、圓整。

——“繞圈”發(fā)音“嬲缺”,叫“兜圈子”發(fā)音“兜缺子”。

我懸伸著的雙臂剛開始沒啥不適,還會隨著母親的繞圈節(jié)奏一起晃動,感覺挺有趣、挺享受。繞著繞著,手臂漸漸酸痛起來,又不能把手臂放下。手臂一旦挨上了身體,線就受到阻擋繞不下去了。沒辦法,我只能硬撐著,把手臂一會兒舉高、一會兒垂下。小屁股也難受得不由自主地左右扭動起來。實在撐不住了,只能偷懶著跟著抖動的線抬起這一條手臂、放下另一條手臂,再抬起這手再放下那手……套在我手臂上的線圈終于沒了,兩只手解放了,母親手里的線團也已變成柔軟、溜圓的大“鉛球”。

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扭動著全身,還不忘伸個大大的懶腰。隨即遭來了母親的兩個白眼、幾聲“嘿嘿”,“又沒讓你出多少力,小孩子家伸啥腰啊。”

——“小孩子家”叫“小囝家”發(fā)音“小暖嘎”。當?shù)卦∶裰械拇笕嘶蜷L輩,會把自家或人家的小孩叫作“小囝家”或“小囡家”,還大都含有調(diào)侃、玩笑乃至不待見的口吻。其實呢,都沒有惡意,只不過是大人或長輩疼愛晚輩的一種親昵表現(xiàn)。

這樣的絨線團,經(jīng)過母親連續(xù)幾天的挑燈夜戰(zhàn),很快就會變成我們身上暖暖的絨線衫、絨線褲,神奇哇。除此之外的諸如絨線帽、絨線手套之類,就想都不敢想了,家里沒錢買更多的絨線了呀。有時買的絨線不夠用,母親只好從已擱置不穿的殘缺毛衣褲上拉出一段來補上。為了不至于影響新毛衣的整體觀瞻,母親會盡量把用來補缺的舊絨線織在袖口或下擺處,左右還對稱的呢,怎么樣?

家里人口多、絨線少,幾年下來,每人也就只有一件絨線衫、一條絨線褲,新舊不論哦。也只是到了冬天才舍得拿出來穿。穿了,也就不再脫下,沒辦法,無衣替代。過了春天,脫下,洗掉,曬干,待到當年的冬季再穿起來。

如此,年復一年,絨線衣褲整體舊了、顏色淡了,領(lǐng)子、袖口、下擺、褲襠、褲管開線了,穿在身上有些生硬了,卻依然是那么的貼心、那么的溫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昌市| 宁城县| 巩留县| 东方市| 兴文县| 同仁县| 霍州市| 临汾市| 湘阴县| 子洲县| 兴城市| 达拉特旗| 瓦房店市| 定兴县| 迁西县| 酒泉市| 纳雍县| 桃江县| 长垣县| 泗阳县| 凤阳县| 安徽省| 瑞昌市| 白城市| 峡江县| 绍兴市| 忻州市| 聊城市| 抚州市| 长乐市| 曲沃县| 竹溪县| 淳化县| 米林县| 肃宁县| 鄂州市| 房山区| 名山县| 尖扎县| 西充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