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小上海”·洞天商場·烈士陵園
- 鄉(xiāng)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443字
- 2024-02-11 12:14:00
202
“小上海”·洞天商場·烈士陵園
周浦鎮(zhèn)畢竟是“小上海”呀,繁華程度遠超家鄉(xiāng)新場。如今就在其附近讀書了,不去逛逛總歸是種遺憾。
現(xiàn)實自然是殘酷的,袋里“米”太少,學校到周浦鎮(zhèn)還得乘兩站路,回來又是兩站路,都是錢吶,只能偶爾為之。再說了,老師管得嚴,輕易不讓離開校園。我出去的幾趟,都是“靜悄悄地去,靜悄悄地回”的呢。
每次偷閑去一趟,滿世界逛一圈是不可能的。在當時我的印象里,周浦鎮(zhèn)不愧為“小上海”,好大呀。從西頭到東頭,從南面到北面,太遠、太深、太費時間了,又不買啥東西,何苦呢。而一個地方是必去的,周浦車站下來便是,“洞天商場”。
商場坐東面西,占據(jù)著最佳的市口,商店正面上方四個水泥澆鑄成的大大的紅字,是周浦地區(qū)著名的書法家季重遠先生的手筆,非常出彩、惹人注目。吸引我每次必到的,是商店的地下經(jīng)營區(qū)域,寬敞,明亮,商品名目繁多。
——“出彩”叫“彈眼落睛”發(fā)音“呆念落睛”。
我拾級而下,左看右瞧,心滿意足地兜上一圈,一樣未買,拾級而上。出門,乘車回去。雖空手而歸,卻依然開心。你看我傻不傻?
周浦鎮(zhèn)不是我在康橋讀書了才到的。記憶里在楊輝中學讀一年級時曾來過一次,只是沒怎么逛而已。
那是在1976年開春我剛進中學校門后的清明時節(jié),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赴周浦鎮(zhèn)上的烈士陵園掃墓,步行去的哦。
早上八點,太陽已升得老高,各班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依次出校門、上馬路,一路向北。走啊走啊,因為新鮮、興奮,速度也不快,大家除了嘰嘰喳喳,倒沒有誰掉隊的。
——“整齊”發(fā)音“整移”,叫“哨齊”發(fā)音“掃移”。
幾個高中的大家伙真會偷懶,路途中偷偷跳上沿路前進著的拖拉機自管自先走一步了,很讓我等這些小的們羨慕不已。老師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估計心里巴不得這些平時在學校里就不怎么聽從管教的家伙們離得遠遠的吧,多清凈、省心,“走你,不送!”緩慢前行的隊伍顯得更為整齊劃一、井然有序了。
我只記得烈士陵園的方位在整個周浦鎮(zhèn)的西面,也就是滬南公路的西側(cè)。祭掃結(jié)束,已是中午時分,大家都候在滬南線周浦車站周邊,散步,休息,吃些學校配發(fā)的點心,權當吃中午飯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后,學校統(tǒng)一安排的公交車也到了,一長溜呢。我們按班級魚貫而入、返校回家。
等候期間,有沒有趁機溜號去到鎮(zhèn)上逛大街、入商店,我是一點印象都沒了。大概率沒有吧,老師們“看”得那叫一個緊,恨不得拿根繩子把我們都栓在他或她的身上哩。來時好好的,回去卻少了一個,這事不就大了嗎。
——此處的“看”發(fā)音“窺”,自然也是“看管”、“監(jiān)視”之意了,呵呵。
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走過路過,到此一游”的周浦之“行”倒不是首次。記憶里人生第一次“走”進這樣的莊嚴肅穆、肅然起敬的場所,還是在早幾年就讀眾安小學三年級時。
那時候的農(nóng)村只有鄉(xiāng)間的土路可供你行走,越到平常人跡稀少的原野,更是高低不平、塵土飛揚。我們一長溜掃墓的“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在老師們的前呼后喊、千叮嚀萬囑咐下,一步一步向遠在學校東南方向的奉賢頭橋北宋大隊進發(fā),那里建有一座抗日烈士紀念碑。
學校組織的祭掃活動看似跨了縣、出了境,實則卻不算遠,也就半小時的樣子。你想呀,南匯新場眾安與奉賢頭橋北宋差不多就是相挨著的“隔壁鄰居”呀。
掃墓的場所雖然地方不大也不怎么起眼,來頭卻不小,是原奉賢縣人民政府于1968年4月5日,為紀念朱亞民同志率領的浦東抗日游擊隊淞滬支隊在1944年3月28日的抗日突圍戰(zhàn)中英勇獻身的48位抗日烈士而修建設立的呢。
如今,這座紀念碑依舊傲然挺立在那里。她的北正門就開在寬敞的大葉公路邊上,前去祭拜、瞻仰方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