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醫療一條街”
從縣政府大院的南大門沿人民東路往東,沒走幾步,也在路的北側,就是“120”救護站、血站、體檢站。每逢升學體檢、征兵體檢,里面摩肩接踵、人滿為患。有時,少男少女排出的隊伍一直從院子里延伸到門外的馬路人行道上,頗有“源遠流長”的意味。
繼續向東,就是南匯縣境內最高等級的公立醫院,“南匯中心醫院”。這地方,自然不太招人喜歡的,不過,生孩子的除外哦。不久的將來,我的兒子就在里面來到人世間的,嘻嘻。
我家和它的緣分深著呢。我爺爺的肺切除手術、我丈人丈母的術后保守治療、我一大家子的頭痛腦熱等等,都離不開這塊“寶地”。就連遭遇車禍后的阿舅,也被“110”、“120”直接送到了這里。唉!
——“丈人”發音“桑寧”,還可以叫“丈人阿爸”發音“桑寧阿爸”、“丈人老頭”方言“桑寧老豆”、“老丈人”發音“老桑寧”等:岳父。口語一般直接叫“阿爸”。“岳父”屬于書面用語,口語里極少使用。
——“丈母”發音“桑母”,還可以叫“丈母娘”發音“桑母娘”、“老娘”等:岳母。口語時也一般直接叫“阿媽”。“岳母”基本只作為書面詞語出現,口語里不太可能用。
——“阿舅”叫“舅佬”、“大舅子”、“小舅子”:妻子的哥哥或弟弟。口語一般直接叫“阿哥”或“兄弟”。“阿舅”的妻子叫“阿舅娘娘”,口語一般直接叫“阿姐”或“姊妹”。
醫院的東隔壁,還是和“醫”有關,并排著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尤其是后者,是我或陪著愛人或抱著兒子常來的地方。沒辦法,婚前體檢、孕后檢查、產后康復、嬰兒接種等等,都要光顧這里。
這一長串醫療機構的存在,差不多占據了人民東路的中段部分。這里,也妥妥的成了事實上的南匯“醫療一條街”。
因為諸多醫療機構的駐扎、深耕,很讓周邊有門面房的房東們的日子“紅火”了幾十年。直到2009年8月9日零時,面世了284個春秋的“南匯”,與浦東新區“兩區合并”,“南匯中心醫院”隨即整體搬遷到惠南集鎮區西北角的民樂社區,還改了名字,叫作“SH市浦東醫院”,“高富帥”得很吶。
——這里,請允許筆者為家鄉“南匯”備個注。公元1726年,清雍正四年,從上海縣劃出長人鄉與下沙鹽場建立了一個新的縣。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這個新的縣就被命名為“南匯”,隸屬JS省。1949年5月16日,南匯縣被解放軍占領后劃歸JS省蘇南松江公署管轄。1958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將南匯縣劃歸SH市管轄。2001年8月24日撤縣設區。2009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南匯區,其行政區域整體并入浦東新區。2009年8月8日,浦東新區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選舉產生浦東新區新一屆人大和政府領導班子。至此,原浦東新區和原南匯區的“兩區合并”工作在法律意義上已經完成。自2009年8月9日零時起,原“南匯”區在行政層面上不再存在。從此以后,“南匯人”發音“餒圍寧”,都變成了“浦東人”發音“浦東寧”。
——“高富帥”,指男人在身材、財富、相貌上“長得高、有大錢、形象帥”的簡稱。自然,這一網絡用語也可以形容物品、建筑、單位、地方等。
賣藥品保健品的,賣面條餛飩的,賣鮮花水果的,或者賣拐杖夜壺便馬桶的,都在醫院東隔壁及馬路對面的底層門面房里登堂入室、競相綻放。賣壽衣、花圈、香燭、錫箔的,也不用你刻意尋覓,抬頭舉目一掃就有。就連醫院門口和對過的人行過道上、馬路邊沿,也是瓜子、煎餅、炒飯、烘山芋、大麥茶、絨線帽、布鞋子,等等等等,攤位林立,人頭簇擁,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藥品”發音“壓品”。
——“保健品”發音“保機品”。
——“餛飩”發音“聞瞪”。
——“鮮花”發音“喜獲”。
——“水果”發音“思菇”。
——“拐杖”叫“撐航棒”發音“暢航棒”。
——“夜壺”發音“啞捂”。
——“便馬桶”發音“壁魔洞”。
——“門面房”發音“門米王”。
——“壽衣”發音“澀衣”。
——“花圈”發音“獲缺”。
——“香燭”發音“香作”。
——“錫箔”發音“歇箔”。
——“瓜子”發音“鍋子”。
——“煎餅”發音“濟餅”。
——“大麥茶”發音“大碼梭”。
——“絨線帽”發音“濃細帽”。
——“布鞋子”發音“布阿子”。
過往行人實在擠不上人行道的,只好從正跑著汽車的公路上繞過去,引來陣陣汽車喇叭聲,危機四伏啊。
——因為前方有障礙而從旁邊“繞”過去,這樣的“繞”除了叫“嬲”外,還可以叫“套”。“繞過去”發音“嬲顧起”、“套過去”發音“套顧起”、“跳浜過去”發音“跳浜顧起”等。
真因為有了這些醫療機構,人民東路儼然成了迎接新生命的福地,也是民眾心目中生命之舟浴火重生的最后一絲希望。噯?西面的那個“大院子”里,好像也有決定人的生命存亡的功能哦。當然,此“生命”非那“生命”。
這條令蕓蕓眾生牽腸掛肚的性命攸關路,除了深更半夜這個時間段有所清閑外,其它時候幾乎永遠是堵、堵、堵。有急事駕著車想要從這頭趕去那頭,或從那頭趕回這頭,事還沒辦上,人差不多崩潰了。如能繞道,盡量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