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福泉寺·南匯學宮·體育館·少年宮
南匯大會堂的東北角是元至正二年即公元1342年建成的名剎“福泉寺”,比南匯城還早建成44年呢。初名“甘霖院”,建有大殿及兩廂。殿后偏東有口“福泉井”,因早于寺開鑿,寺由此改名為“福泉寺”。寺的旁邊還有建于1937年2月的清涼庵,俗稱“新庵”。
福泉寺東側原為“南匯學宮”,是南匯縣首任知縣欽連在任上為當地建造的文化教育建筑群,包括“孔廟”、“明倫堂”、“儒學署”、“惠南書院”、“文昌宮”、“魁星閣”等等。1927年知名實業家趙心梅在原南匯學宮的“文昌宮”舊址上興建了“南匯女子初級中學”,它便是后來的南匯地區最高等級的中學,“南匯中學”。
經過兩百多年的歲月洗刷,原有的建筑群已只剩下公元1727年建的孔廟的大成殿了。南匯中學校園里至今仍保存著一小段公元1386年建的“南匯嘴”所在地惠南鎮的城墻。頗為遺憾的是,今天看到的只是殘墻遺址了。幸運的是,整個南匯縣城,也就只剩下這里還能窺見被皇上惦記過的四方城曾經的模樣、曾經的氣派、曾經的輝煌。
大會堂西外墻的文體路對面,是“南匯體育館”。這里曾是福泉寺的地盤,館門口東側的一棵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植下的銀杏樹,是SH市第二古樹。顯而易見,惠南鎮這片土地早在距今七百多年前就已經成陸了。古銀杏樹桿挺撥、綠蔭如蓋、結果累累,特別的“雄壯”。此處自然是南匯體育健兒、體育愛好者訓練、競技、角逐的舞臺。
——“雄壯”發音“勇奘”:長勢特別的蓬勃、茂盛。
數年后,我作為中長跑愛好者,分別代表楊輝中學、新場中學參加的全縣中學生萬米長跑賽就是從這里起跑出發、奔向郊外的,最后再跑回到這里。高中那次還進入了前二十,有獎品的哦。我進駐縣城了,也曾和同事們一起,數度參加了在館內舉行的全縣機關干部乒乓球賽、羽毛球賽、歌詠大合唱之類活動,成績一般,感覺良好。
南匯中學再往東,是全縣青少年朋友的活動集散地,“南匯少年宮”。
對我這樣的農村鄉下孩子,這地方無疑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不過,誰能知道天上哪塊云彩有雨呢。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就多次“大駕光臨”此宮哩。
讀高三文科班時,經老師推薦,我和班上的大美女張越學姐一起乘車來這里參加美院專業課的考試。說得簡單點,就是當場畫素描。我平時就只是在書本上胡涂亂畫,上點檔次的也就是幫助班級、學校出出黑板報,哪懂得這個“陽春白雪”、高深莫測的素描啊。倒是張美女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平時的喜歡、練習,畫得像模像樣,蠻有專業水準。純屬個人愛好、無師自通,真心不容易了,那時哪有現在的一對一家教、手把手指點呀。最終大美女有沒有如愿,不太清楚,也不好意思問。高考一結束,大家也就離開學校各奔東西了。
——“水準”發音“思診”。
不用猜,我是杳無音訊。自此,我也徹底斷了在畫畫上發展繼而靠它吃飯的念頭。唉,還是留給“繁”字還沒第一個撇的下一代去爭取吧。
——“畫畫”叫“畫圖”發音“我肚”。
借到鄉里后,在從事青少年保護工作的短暫歲月里,我還無數次地來到這里,開會、參觀、學習。尤其是來到它的地下室,里面的科學迷宮充滿了幻想、神秘的氣息,令你新鮮刺激、欲罷不能。
現如今,這里已是實驗幼兒園了。好在還是祖國花朵們的歡樂大世界,算不上挪作他用,不容易哦。我兒子的幼兒園就是在里面上的,你想想看,我來得次數能少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