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會堂·招待所·“中山堂”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825字
- 2024-02-04 07:26:34
146
大會堂·招待所·“中山堂”
沿“十字街”的南門大街一直向南,就和滬南公路直角接通。這段在縣城南面邊緣穿過的滬南公路,一進入縣城,便和城南路合二為一、不分彼此了。待到了縣城東面邊緣,左拐往北,自然與城東路兼川南奉公路合并了,直到終點站“東門車站”。
緊挨著惠新港北岸的水泥鋪設的馬路名叫“衛星路”。“惠新”,“衛星”,用當地話表達,完全同音。河叫“惠新”港,從“惠南”直通“新場”,名正言順。路是“衛星”路,先有河再成路,估計拍板路名時嫌河名不咋地吧,那就還是這個叫法,用“衛星”多高端、大氣啊。對,就這么著了,呵呵。
衛星路北側、南門大街的東側,建有坐東面西的“南匯大會堂”。整棟建筑高大、方正,周身散發著一股浩然正氣。這可是當時南匯縣城最大的室內會場,幾乎所有的縣級大會、重要文藝演出都在里面舉行。它還是南匯縣城及周邊地區老百姓觀看電影、娛樂聯歡的最大的影劇院。
由于那時的縣城等同于惠南鎮,而縣城外圍基本就屬于惠南公社后來的惠南鄉的地盤了。鄉鎮合并前,惠南鄉也是有獨立的影劇院的,就在城東路和惠東路的交叉口西北角、東門加油站南對面。平時用來召開大型會議、舉辦大型活動外,就是周邊老百姓觀影看戲的所在了。如今,同樣重起爐灶、變身他屋了。
南匯大會堂正對面、南門大街西側,建有南匯縣人民政府招待所,也就是后來的“南園賓館”。現有的館名,是1986年11月19日由當時的京城大領導親臨南匯視察時題寫的哦。
——“南園賓館”發音“餒悅賓柜”。
它除了日常的迎來送往,還是縣級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乃至團代會開會期間的分組討論場所和代表、委員們的住宿地。
招待所里面,一座始建于1933年的“中山堂”也有點講究,據說由那時的南匯縣縣長袁希洛發起籌建。“中山堂”的題匾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手筆呢。“中山堂”一度時期也是縣里重要會議的舉辦地,莊重、大氣。而招待所,更是迎候、款待南匯最尊貴賓客的所在。
現如今,“南匯大會堂”變“金匯廣場”商業城了,招待所唱空城計了,想再見已難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