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起綽號·“黃金三百兩”

14

起綽號·“黃金三百兩”

在那個年代里,給人起綽號好像挺隨意也很普遍,一般就以身上的某個特別體征來聯想。最容易受傷的就是父母起的名字,大概率能成為他人起你綽號的由頭,哪怕是你根本無權更改的姓。

——“綽號”發(fā)音“擦嗷”。

一旦有人說開了,便會很快傳播開來。說者脫口而出、一本正經,聽著習以為常、欣然接受,雙方都沒有任何的抵觸、別扭和不適。某些不太著調的家伙還把“綽號”無限延伸,以此作為調侃、取笑你的把柄和素材,你還不得不硬著頭皮爽快的應著、承受著,不憋屈才怪呢。綽號現象,無疑成了那會兒的一種交際符號、一道文化風景。

——“觸”發(fā)音“促”。

——“頭皮”發(fā)音“豆比”。

——“爽快”發(fā)音“桑跨”。

經歷過那段光景的人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干活的還是讀書的,如果沒個叫得響、共喚之的“雅號”,只能說明你“混”得不怎么樣哦。呵呵,我也有,還不止一個呢。其中和我名字搭界的是“旅長”、“將軍”。為啥?不就是“碰瓷”了南泥灣大開荒的三五九旅旅長了嘛。我可是身不由己、被動中招呀,無辜、無趣著呢。唉,連最主要的姓還是音同字不同的呢,算個什么事啊!

——“大人”發(fā)音“肚寧”。

——“小孩”叫“小毛頭”發(fā)音“小毛豆”、“小卵毛”發(fā)音“小瑞毛”,等等。

——“搭界”發(fā)音“搭嘎”:關聯。

——當地原住民口語里,“黃”、“王”不分,都發(fā)音“王”,看來還是師出有名的嘛,暈。

我父親呢,被同時代的當地人冠了個響亮的外號,“黃金三百兩”。得名的依據可能源于父親的姓名在當地原住民口語里的“黃金”同音吧。

——“時代”發(fā)音“私嘚”。

——“口語”發(fā)音“可女”。

我一直不是太清楚,父親的這個名號代表了什么。后來聽多了,感覺有點想法了。往好了講,是贊賞父親的能說會道、八面玲瓏。往壞處想,估計在調侃他老人家“把活人說死、把死人說活”、吹牛皮不打草稿的油嘴滑舌、天馬行空吧。當然,這些都是我私底下瞎琢磨的。

——“代表”發(fā)音“嘚表”。

——“吹牛皮”發(fā)音“刺牛比”,叫“開大新”發(fā)音“剋大新”。當地原住民還把介紹人或物、事等的過分渲染甚至不切實際的“吹牛皮”叫作“講了花好稻好”發(fā)音“綱嘞獲好稻好”。

——“大新”,也有寫成“大興”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我們家鄉(xiāng),口語里的“大新”或“大興”,實在不是個好詞。為此引申出的短語“大新貨”或“大興貨”,就妥妥的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稱,“開大新”或“開大興”,則是“制造假冒偽劣”、“實施坑蒙拐騙”的代名詞。據說,“大新”或“大興”,在北方是個好詞,是人們爭相用來給自家孩子、產品、公司、單位等做名字的。這里,我只能不厚道的“呵呵”了。

——“天馬行空”叫“想著啥是啥”發(fā)音“想撒啥是啥”、“算到檔是到檔”發(fā)音“隨到檔是到檔”等。

到底啥意思,至今不得而知。早些年自然不敢直接請教他本人,找抽不是。如今,自己沒有顧忌了,敢當面討教了,老爺子卻“走”了,沒有機會了。

——“抽”:打。

——“當面”發(fā)音“當米”,叫“貼面”發(fā)音“貼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民权县| 忻城县| 沅江市| 陕西省| 澜沧| 讷河市| 清镇市| 赤水市| 商城县| 泗水县| 达州市| 黑河市| 友谊县| 奉新县| 铜鼓县| 连城县| 江山市| 长阳| 祥云县| 大邑县| 海阳市| 莒南县| 阳城县| 永平县| 诏安县| 台东县| 洛宁县| 黑山县| 百色市| 六安市| 绥阳县| 乌兰察布市| 崇礼县| 剑阁县| 南投县| 天峨县| 张家川| 凉城县| 江山市|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