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鎮上理發
- 鄉愁,香稠
- 震話不黃
- 1309字
- 2024-02-02 15:46:09
126
鎮上理發
小時候,我們三兄弟的頭,大都只去離家較近的周邊宅村或大隊部的理發店理。不過,也有例外的。
包家橋南堍東側街面第一個店鋪,是家國營的理發店。里面的理發師傅中,有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伍軍人,四十歲上下。呈現在顧客和大眾面前的,永遠是憨憨的、木木的表情和模樣。我就曾多次毫無準備地被爺爺或父親帶過來,讓這位“爺叔”操刀修理我頭上又飄逸又枯黃的毛發。估計是大人們圖省事,一次出馬做兩件事吧,去鎮上買東西或喝茶、聽書,順便把自家小孩的頭發給理了。畢竟去一趟鎮上太遠了,就為理發而去,有點犯不上。
——“一家”叫“一瓣”發音“噎瓣”。
——“毫無準備”發音“毫無診備”,叫“好么搭搭”。
——“一次出馬做兩件事”叫“一事兩顧檔”發音“噎私兩顧檔”:一次性同時做兩件不一樣的事。這樣的操作,倒是與如今的明星藝人們到處飛來飛去,趕多個同一時段的檔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哦,哈哈。
——“順便”叫“順大便”發音“森大比”。
——“犯不上”叫“犯不著”發音“犯勿撒”、“擱不著”發音“擱勿撒”:沒必要、不合算。
這位師傅每次給我搞的頭型基本都是小平頭甚至“和尚頭”。于我而言,倒也無所謂,越短越好。小孩子嘛,講啥形象,好歹理一次也要五分錢呢,少來一次就能省下五分哦。
——“和尚頭”發音“悟桑豆”:留的頭發特別短、近乎光頭。
——“形象”叫“賣相”發音“碼相”。在形容形象不佳時也可以說“油頭水”發音“油豆思”等。
他的理發手藝咋樣,沒啥感覺,卻唯獨對他理發時嘴里一直喃喃自語、喋喋不休、廢話很多印象深刻。
——“廢話很多”叫“屁閑話俠多”發音“屁愛我俠嘟”。
據旁人暗暗透露,這位師傅戰場上頭部中過流彈,所以腦子有點不太靈活。最看得見的表現是,動作遲緩、沒有互動,時時還自說自話、一個意思反復嘮叨。即便如此,倒也沒影響他實施理發的全套工序。
——“不太靈活”叫“不大靈光”發音“勿大靈光”。
——“自說自話”發音“私說私我”。
我踏上社會后,因為工作地離家有點遠,去家周邊的農村理發店反而不太方便。好不容易有公差到了鎮上呢,也不太情愿再去包家橋的理發店了。緣由竟然是,每當一走進這家店,一看到這位“爺叔”,心里就會莫名生出一份不忍。不到這里理了吧,眼不見為凈啊。
除了聽不得這位明顯木頭木腦的大師傅的嘀嘀咕咕、嘮嘮叨叨,更對他因戰爭的洗禮而變得如此的遲緩、呆板、缺乏生氣于心不忍。老爺叔可是個戰場上下來的英雄啊,怎么還讓他過得這般不安穩、不體面呀。唉,人世間沒有仇恨、殺戮該多好!
于是,我就干脆沿老街再往北多走一段路。離“三里長街”終點不太遠了的老街西側,就有一家由一對打扮時髦、待客熱情、手藝緊跟時代節拍的年輕夫婦新開的理發店。自從接受了他倆的“手上功夫”的“洗禮”后,別處的店也就少去了。
——“木頭木腦”發音“冒豆冒腦”,還可以叫“耐撥弄沖”:呆頭呆腦。
后來,我父親開出理發店了,我們三兄弟就當仁不讓地成了老爺子的免費“試驗品”,別的啥店都不去了。反正免費的,不剃白不剃,哈哈。
今天,再踏上“三里長街”,不管你是“老字號”的,還是“新生代”的,兩家理發店都不見了蹤影。不知道那位老兵在哪安度晚年,不曉得那對夫婦還做不做這行當、把店搬去了哪里,心里挺想念的。